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叛逆?叛逆對孩子來說是好是壞?叛逆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這是困惑許多家長的難題。
一
“我被我爸家暴了!”杭州余杭公安崇賢派出所接到一個男孩報警,自稱被爸爸打了。
民警火速出警,達到現場后發現,情況不簡單。
原來,報警男孩鳴鳴今年16歲,中考剛結束。當晚,他們一家正和親戚們在飯店聚餐,吃飯的時候,鳴鳴一手拿手機,一只手夾菜吃飯。他爸爸看到后,很不滿,就讓他把手機收起來,好好吃飯。
誰料,鳴鳴不為所動,還頂嘴道“我沒玩,我就是拿著手機,又不影響吃飯?!?/p>
當爹的一看,兒子非但不聽話,還頂嘴!這還了得!于是,伸手去奪手機。正在叛逆期的鳴鳴也不甘示弱,要把手機搶回來。爭奪之中,父親一生氣打了鳴鳴,而鳴鳴也“回敬”了父親。
好好的飯局,徹底被攪黃了。
二
最近,聚焦當代青少年成長、高考的《少年派》正在熱播當中。
過于真實的臺詞和劇情,簡直讓人懷疑,導演是不是偷窺了我們的高中生活。
厭學,早戀,離家出走……青春期的孩子們和一心只想孩子好好學習的家長,在生活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當然作為一部都市家庭劇,其中男主錢三一和女主林妙妙家長的教育方式,也引來了不少爭議。
比如,市狀元錢三一的媽媽,就因為堪稱負面教材的“早戀”處理方法,被罵上了熱搜。
懷疑兒子和同學林妙妙早戀,便自作主張扔掉孩子的東西,再加上一番質問,完全不去了解真實情況如何。
還跑到學校,找老師、約女方同學家長當面對質,甚至說出讓人驚掉下巴的話:把頭發送給一個男孩,不就是勾引嘛。
錢三一媽媽:把頭發送給一個男生,跟勾引有什么區別。
林妙妙媽媽:這些東西,萬一是你兒子在我閨女后面撿的呢?
這件事情的真相卻是,錢三一先對林妙妙有了好感,且兩人維持的只是純潔的友誼關系。
只是一段普通的友誼,卻被家長摻和的變了味。錢三一媽媽的處理方式,實在不敢讓人恭維。
三
大人總是喜歡,拿自己過來人的身份說話,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便想站在制高點上高談闊論、指揮一切,卻沒有注意到,自己也漸漸變成了,自己小時候最討厭的大人模樣。
為人父母,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差別是,很多人沒有考試及格,有的人卻偷偷地拿了優秀。孩子的青春期,對父母來說是一個大考驗,處理得當,母慈子孝,處理不當,雞飛狗跳。
在這個時期有哪些行為是不受孩子待見的呢?作為家長又該怎么和孩子相處呢?安全君給出幾個注意點。
1、盡量不要硬碰硬
很多孩子在這個時期都會覺得“家長的思想已經落伍了,是無法理解我的,因此你們說得就是不對”,往往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家長越說不要去做,孩子就偏要去做。
那么為了避免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發生,建議家長采取比較柔和的態度,實在談不攏的情況下,可以擱置一晚去尋求其他的解決辦法,打罵、突然嚴格限制零用錢、把孩子關起來這些都不是好的解決辦法,反而可能會刺激到孩子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2、盡量少嘮叨
少表現出“我們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這樣的念頭?!皣Z叨”基本是中國家長,尤其是中國媽媽都會有的一個表現,而其實往往這些嘮叨并不管用,還會造成反感或逆反心理。
更有些家長會常年把諸如:“別人家的小孩”“你知道我和你爸爸每天有多辛苦嗎?”“我們都是為了你”等等這類的話掛在嘴邊,孩子聽了這些除了有點煩有點小歉疚以外其實真的不會改變什么,反而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孩子會變得不喜歡和家長交流。
3、盡量采取迂回政策
很多孩子在這個年紀往往會比較能聽得進去同齡人的話,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因此不妨找年紀稍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和孩子進行交流,通過他們來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也可以適當地讓哥哥姐姐從他們的角度為孩子講解一些家長們所希望傳達的事情,從而去為青春期的孩子提供幫助和引導。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往往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青春期的叛逆中,其實家長也沒必要非和孩子提起這個概念,潤物細無聲,更多的是在背后的默默努力!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多數情況不愿意順著父母的意思走,因為孩子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
教育是一門科學,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需要分辨“叛逆行為”和叛逆期,我們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去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