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討論馬布里訴麥迪遜的時候,我簡單提到了三權分立。這個概念會不斷地被涉及到。所以我們就先來介紹一個三權分立這個概念吧!
所謂三權就是指國家的權利被三個政府分支所分擔。三個分支相互制衡,以保證權利被束縛住而不形成暴政。這三個分支就是:立法翼(Legislative Branch)、行政翼(Executive Branch)、和司法翼(Judicial Branch)。先給一張圖有個直觀的了解吧。
首先是權力最高的立法翼。
立法翼的實體是國會。國會是三個分支之中地位最高的。這個最高可不是像中國號稱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的一樣是虛的。我們后面會越來越多看到國會的強大。
國會當然主要負責立法了!如果國會決定要制定某個法案,通常會委任一個委員會去具體起草法案。記得紙牌屋里面最開始出現的那個草擬教育方案的那個委員會嗎?草案擬定之后就會拿到會議上來辯論。通常眾議院先會辯論。通過之后會參議院辯論。按照憲法,任何法案必須由參眾兩院通過一模一樣的版本才行。所以,立法可能會在兩院之間前前后后過好幾遍。那為什么要設置兩個院呢?一個院不好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院的組成:
參議院( Senate) 參議院由副總統擔任議長(President of Senate),議長不得提出議題,除非平局,否則不投票。然后每個州指派兩名代表,任期六年。這樣參議院一共有101名成員。
眾議院一共有435席。議員分配是根據人口比例來確定的,人口多的州議員多,人口少的州議員少,但每個州至少有一個議員。加州是眾議員最多的州,53名議員。阿拉斯加等州就只有一名代表。眾議員的任期是兩年。也可以連選連任。眾議院議長叫做 發言人(The Speaker )。眾議院的黨爭的故事可精彩了!各黨黨魁黨鞭互毆,各種陰謀詭計。這里的故事我們后面再展開細講。
看到了嗎?參議院不管州大小,一律兩名代表,眾議院則根據州人口多寡分配席位。這樣有效平衡大小州的利益。再加上參眾兩院不同的選舉程序,保證不同利益的人在國會中都有說話的機會。以此來防止多數派侵吞少數派利益,從而防止多數人的暴政。
除了最龐大的立法權外,國會還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權力。首先是power of the purse. 財政權。國會決定錢怎么撥。前段時間不是美國政府關門了嗎?很多中國人以為美國人怎么這么窮,政府都沒錢開門了?其實不是,而是行政翼和國會之間關于預算達不成一致。所以在新的財政預算出來之前,政府必須關門。當然,政府關門了以后美國也沒什么事。所以在很多美國人眼里,聯邦政府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另外一個重要的權利的是 power of the sword 戰爭權。國會決定和誰開戰,也控制著軍費。網上經常有言論嘲笑說奧巴馬這個發動了好幾個戰爭的人竟然獲得和平獎。其實,發動戰爭的權力主要不在他手中。(當然,實際情況會更復雜一些我們以后的文章會專門討論戰爭權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權力是由參議院獨享的。就是協助總統任命官員。憲法規定重要官員的任命必須由總統提名,參議院審議之后才能就任。所以,參議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官員的組成。
國會也有很多事情不能做。比如,國會不能針對某個特定的人立法。比如,國會不能出臺一個法律說:把張三關5年。因為這個時候實際上國會行使了行政權(起訴)和司法權(判決)。當然更多對于國會的限制我會在以后專門討論三權制約的時候展開。
接下來是行政翼。行政翼的實體是總統。我們很多時候就用總統來代稱行政翼了。
總統當然就是管理整個行政翼了!任免官員,主持工作等等。有必要強調兩個權力:一個是the power of sword. 劍的權力是由國會和總統共享的。前面說了,國會擁有開戰權。但總統是三軍統帥。總統可以部署軍隊。但這個軍隊部署僅限海外調動和華盛頓特區(因為特區不屬于任何州)。聯邦軍隊在州內調動則需要經過州的特別程序才可以。所以才會有美國的撫恤金事件(請自行谷歌)。另一個是否決權(Veto)。否決權使得總統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只要總統拒絕簽字,法案就無法生效,除非有2/3的國會成員通過這個法案。
總統以降的各部官員被認為是總統的手腳。主要分為兩類:內閣和機關(agency)。 內閣聽起來就很厲害。他們代表了美國的各個部門。行政翼現在有15個部門。他們分別是:國務院,財政部,國防部,司法部,內政部,農業部,商務部,勞工部,衛生及公共服務部,住房及城市發展部,運輸部,能源部,教育部,退伍軍人事務部,國土安全部。各部的部長都是內閣成員。
我們當然不能把每個部都介紹一下,就挑兩個最有趣的來講講吧。首先是國務院: state department。
國務院的首席長官就是是國務卿 Secretary of state。但是!這個國務院跟中國的國務院完全是兩個概念!我們先來理解幾個都翻譯為“國家”的概念:state, homeland, nation,。雖然這三個詞都可以翻譯為國家,但他們的差別蠻大蠻重要的。 state更多的是指政府、政權的概念。不是說人民。所以你可以說我不愛這個政權,但是我愛這個國家。Homeland 通常指國境線以內的地理概念。比如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主要管的就是國境以內的安全問題。當然中文翻譯為國土安全部,其實人家不是保衛國土啦。是保衛國境內的部分來對抗恐怖襲擊啦。 nation則是既包含國土也包含國土上的人。所以national univeristy是指影響力影響全國的大學。不是中文概念中的國家級大學。 也跟政府沒有半毛錢關系。
所以,這里的國務院是指處理“國家”state事務的機構。所以他是有點類似外交部的機構。很像中國以前的總理衙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連被誤解的方向都很像呢! 上次美國的弗格森事件。就有一幫人跑去國務院發言人那里去問,結果人家發言人說這是內政問題(demostic issue)。結果一幫五毛就興沖沖地說:“你看,美國人不跟我們是一樣的嗎!”且不說這個莫名其妙的邏輯是怎么回事。人家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是國務院啦,不管國內的事務。要問的話,等下司法部的發布會你們自己去問啦。
國務院除了處理國際之間的問題之外,還要處理一些和州之間的事務。因為州也是state嘛。但是,州內發生的事務國務院是管不著的。扈從的扈從不是扈從。此外,上篇文章里面也講到了國務院還掌管著美國印璽。國務卿是總統的首席內閣成員。
另一個很值得提的部門是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
雖然翻譯過來都有“司法”兩個字,但司法部其實跟司法翼( Judicial branch)沒有什么關系啦!司法部是總統下屬的一個機構,主要負責起訴、應訴和給總統提供法律顧問。司法部負責起訴所有聯邦犯罪嫌疑人。所有都是司法部負責起訴。像什么郵件詐騙之類的問題,都是由司法部來負責起訴的啦。所以司法部的首席長官叫做總檢察長(attorney general) 。司法部下屬有一個非常非常著名的影視機構(?)—— FBI 。 聯邦調查局。聯邦調查局負責全國范圍內的犯罪調查、取證。也就是美國的聯邦警察。當他們取得足夠證據的時候,就交由司法部決定是否起訴。警察是沒權利把人關到牢房里的!(憲法第五修正案:未經由恰當的程序,任何人的自由不得被剝奪)。司法部下面還有一個有趣的部門是IC。 獨立檢察官。這姐們的權利很有趣,我打算專門寫一篇文章寫這個IC。這里就先吊個胃口。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也經常被人告啊,誰告美國政府呢?一般人啊。我們中國大家總覺得政府是跟自己一體的,有人,尤其是外國人,批評我們政府的時候恨不得過去跟人家打一架。但其實政府是政府,我們是我們。政府做錯了,我們當然要告政府了啊。那政府要是被告了,司法部就要出來洗地。就要派人到法院去應訴。如果這個案子夠大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派二號人物 總訴訟長(solicitor general) 去應訴。政府當然還擁有一些常規的部門,比如商務部啊什么的,就不贅述了。
再說一下機關,聯邦政府下屬有很多agency。這些agency 的設立都有國會批準和撥款。其中著名的有CIA (中央情報局)(一個著名影視機構)。還有SEC(證監會)等等等等。林林總總。于是,我就懶得寫了!
最后再順便說一下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州政府不屬于聯邦政府。州政府不歸聯邦政府管轄。換句話說,聯邦政府管不到州政府。奧巴馬不能命令紐約州州長做什么事情。國會也不能!憲法第十修正案明確保護了州的權力(所有未賦予聯邦政府的權利保留給州或人民)。按照美國的立憲理念,美國把主權分割為兩部分,一部分讓渡給聯邦政府,一部分讓渡給州政府。這樣在同一塊土地上有兩個主權實體管轄著(聯邦和州)。這兩個主權實體不相互從屬,但是相互制約,相互制衡。如果有一個政府不服務于人民,那么另外一個政府就有責任帶領人民推翻那個政府。
最后是司法翼。
作為法律界人士,對法院有著獨特的感情。我相信美國的民主就是由歷任老不死的大法官所守護的。所有三個分支之中,只有這個分支不是由民選。但是這支非民選的機構要守護整個的民主。法院的首要職責是解決紛爭。任何爭議歸法院管。比如說啊,警察說你闖紅燈了,于是警察要罰你錢。但你說沒闖,旁邊路過的小猴子可以給你作證。那你應該找誰說理呢?警察要罰錢肯定不能跟警察說理,那樣肯定說不贏啊。這個時候就要找獨立于行政翼的法院。然后你就要說出來你其實沒闖,或者就算闖了根據國法也不能罰,或者就算根據法律要罰,你的特殊情況決定了不能罰,或者干脆就說法律本身就是非法的。等等等等。總之只要你有道理,法院就站在你這邊,但如果你沒道理呢?那么,呵呵:
Sheldon: I object. You’re completely ignoring the law.
Judge: No, I’m following the law. I’m ignoring you.
法院另外一個和解決紛爭息息相關的職能就是解釋法律。每個人對法律的理解可能都會不一樣。原告有原告的看法,被告有被告的看法。國會通過了法律,總統簽署了法律。他們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甚至連美國的國父們在寫下憲法的時候腦子中想的也不一樣!
但是必須有人為法律敲下最后一錘。在馬布里訴麥迪遜中,馬歇爾大法官寫下了這段時至今日仍刻在最高法院墻上的一段話:
所以,法院承載著極其重要的工作。那么法官們是怎么任命的呢?根據美國憲法,聯邦法院的法官都是要總統提名,然后參議院通過才能任命。參議院通過的過程非常慘絕人寰。幾乎會把這個法官候選的一生翻個底朝天。什么小學的時候有沒有偷看女生內褲啊什么的 都會拎出來說。貪污之類的時候要是被發現,這輩子就毀了。但是如果一旦通過了審核呢。那就厲害了。除非瀆職,否者終身任職。國會只準給法官漲薪水,不準給法官降薪水。不準撤法官的職。如果要刪掉某個法院呢,法官薪水要照付。所以,法官成為了美國死亡率最高的職業。超過半數的法官死在任上。(這個所以是怎么回事?!!因為他們都是……老死。。。) 當然,法官在干滿8年之后可以選擇退休。退休之后嘛,薪水照付。。。案子照理。。。喂!那你退休干嘛!對呀!所以好多法官都不退休的啊!
那為什么要這些老不死的來審案子呢?第一,法律是一個非常事務的工作。所以經驗是最重要的品格。另外,如果一個人前半生都清廉,后半生又衣食無憂,那么這樣的人貪污的概率是最低的。最后,這樣也防止了黨爭對法官的影響。法官不用擔心政治原因而下臺,可以時刻保持中立。于是,大概就這樣了!
國會可以按照需要自由地設立或者裁撤低級法院,經過兩百年的演化,現在的司法翼由三級法院構成。一個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十三個巡回法院、五十個地方法院。一般來說案子從地方法院打起。地方法院先確認自己管不管的著(有的東西聯邦管不著,由州管)。管的著的話,就進入一般的程序。最著名的就是陪審團制度了!通常大家看到的陪審團都是12個人。《12怒漢》講的就是陪審團的故事。美國憲法規定刑事案件的審判必須經由陪審團。不過大家律政劇里面看到的法院一般都不是聯邦法院,因為借錢不還殺人放火搶劫強奸之類的事情聯邦一般都管不著啦。(喂, 那你這個聯邦廢柴都在干什么啊?)哈哈。當然聯邦其實有很多很多案子要審的。以后繼續講司法管轄權的時候可以繼續講。雙方辯論完畢之后,就交給陪審團了,陪審團退席評議,之后給出裁定(verdict )。 這個Verdict的構詞很有意思的事情,ver 是拉丁語系“真相”的詞根,dict是拉丁語系中“說出”的詞根。所以整個詞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說出真相。那么有了verdict之后,法官就據此作出判決(judgment)。
一旦判決形成,可以上訴到巡回法院。每個地方法院都有對應的一個上訴庭。任何案件都能至少上訴一次。巡回院作出判決之后,基本就是終審判決了。當然可以繼續上訴。也就是向最高法院申請 writ of certiorari. 最高法院每年都會接到七千多個申請,但每年只能審理不到一百個案子。所以只有最高院認為重要的話題最高院才會介入。最高院的介入通常意味著出現了嚴重的憲法問題,或者下級法院之間出現了嚴重的不一致。所以大部分案件都是很難進入最高院的。傳說最高院的律師席上放著羽毛筆。有些律師就以收集最高院羽毛筆為榮耀。
總結一下,美國的立國者們費盡心機建立了這么一堆復雜的機構,為了保證人民 能按照意愿組建政府,設立規則束縛政府,選擇信任的人去執行和制定法律,并且保留推翻不受信任政府的力量。讓政府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從而不需要道德上正直善良的人來從事政治,而是通過設置制度讓魔鬼為了追逐他們自己的利益的同時為眾人服務。這就是制度的力量。“政府不是天使,如果人是天使,那么根本不需要政府。”---- Federalist Papers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