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酒的文化融合
文/生子
俗話說“人越活越糊涂,酒越喝越明白”,這話未必全對,但也不無道理。中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少,飲酒之風,歷經數千年而不衰。中國是酒文化的極盛地,飲酒的意義在許多場合,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文化消費,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酒與詩,從物質和精神的角度也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酒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的酒神精神的象征,“李白斗酒詩百篇”,“把酒問青天”,“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葡萄美酒夜光杯”,“對酒澆愁愁更愁”,“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自古以來,有詩必有酒,有酒必有詩。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
詩和酒從精神和物質的不同角度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詩凝練的表達、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以及飽含的情感,能給人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美的享受,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而酒以其獨特的香醇和濃烈,同樣給人帶來嗅覺和味覺上的美的享受,帶來身心的愉悅和豐富的聯想甚至幻想。
詩和酒猶如一對龍鳳胎,分別作用于人,其效果又是倍增的。酒能激發詩人的靈感,令詩人激情噴發,增加詩的靈性;而詩則賦予酒更多的美學內涵,增添酒的文化香度,提升酒的美感和神韻。詩和酒的互相融合、互相激蕩,給人以質的升華。以酒喻詩,以詩助酒。詩與酒便形影不離,并互相交融形成了“詩酒”,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國詩酒文化”,中國的四大名著,對酒演繹的更是無以復加的地步。
2021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