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愛情不能沒有吻,深深的一吻抵過千言萬語。如果接吻前的觀感即能令雙方感到愜意,那么隨后的程序就像電腦安裝驅動直接點擊"下一步"一樣省事。對于女人嘴巴的基本要求是:雙唇首先必須柔軟且令人迷醉;其次要有紅珊瑚或紅玫瑰那樣的神韻和色澤,嬌嫩紅潤。對男人而言,首先胡須是不能少的。胡須之于接吻,就像德國人形容的那樣:"吻如果沒有胡須就如祈禱的晚課上沒有圣母瑪利亞的贊歌。"
接吻自古羅馬人發明之后,人們對愛情的這一必要步驟作了無數次探索之后,終于有了創新。胡須作為男人與女人接吻時必備的硬件,而受益最大的卻是女人。親吻沒有胡須的男人,對于荷蘭女人來說就像吃沒有加鹽的蛋。至于北歐尼德蘭半島,女人們的要求則更要苛刻,男人僅有胡須還不夠充分,嘴巴須帶有煙草味,她們認為與這樣的男人親吻起來才有味道,否則,如同親吻一堵泥巴墻,是異常乏味的。除此之外,全世界的女人都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口水絕對不可太多。口水太多,不但令人不爽,可能會有澆滅接吻激情之虞。
女人的嘴唇在男人胡須的摩挲之際,煙草的味道也在偷偷地對女人施以魔法。有人說,兩只嘴唇的相扣,把甜言蜜語直接送到了對方的心里,情愛盡在不言中。其實不然,此時無聲勝有聲。完美之吻的聲音是世上單調語言中最富有魅力的聲音,文人種種描述中,恰如其分的一句應當是:像水牛的后腿從淤泥里拔出來時發出的聲響一樣。
影視中那種回腸蕩氣的男女之吻,事實上,對現實中的男女親吻起不到多少示范作用,因為演戲本身就是一種做作的表現。只是根據劇情的需要,缺乏真實感情投入。但是,也有例外,滕文驥導演的《黃河謠》中關于接吻的畫面,就讓人倍感真實。青年腳夫當歸和農村姑娘紅花一見鐘情,在草棚頂上相會,"轟隆"一聲,兩人掉進草垛里,在草垛中偷偷吻起來。
兩人之間有這樣一組對話:紅花吻著當歸,悄聲問:"什么味兒?"當歸:"麥草味兒。"紅花:"不對。你再試一下。"當歸又親吻紅花。紅花:"什么味兒?"當歸:"麥垛味兒。"
紅花小嘴一撅,嗔怪道:"人家剛才專門為你吃冰糖哩,要不你再試一下。"
多么溫馨甜蜜的臺詞啊!這種樸素中蘊涵著真摯的愛情之吻堪稱完美之吻。
現實生活中,這種美麗的景象已經越來越少。接吻流于一種形式,沒有意義的應付。有些年輕人接吻像西方人那樣隨便,隨時隨地,根本不管什么人在場。
金賽對男性的調查顯示,大學文化程度者有77%在性交前進行深吻,而小學文化程度者僅有41%。對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來說,通常在敷衍了事的簡單式接吻后就進行性交。不過深吻和性交前調情現在在低文化和社會地位者中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美國著名性學家海特女士認為,接吻具有很多作用,以性為目的接吻是性交前調情的一個重要部分。特別是作為新伴侶之間的第一次性體驗,簡單的嘴唇接觸可產生相當激越的性喚起。隨著接吻和其他性經驗的積累大多數人進展到更性感的深吻,即法國式接吻,嘴唇分開,并輕輕舔摩或輕咬對方,隨后是緊緊地、狂熱地吸吮對方的嘴唇和舌頭。通常這種深吻不僅作為性喚起的調情,而且持續地貫穿于整個性交過程中。
人們可能要問:接吻就能代表愛情嗎?是不是所有的印章都會有效?我的回答是,真摯的愛情,接吻的步驟是絕對不會省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