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和省統一部署,全面推進我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市政府決定召開今天的會議進行動員和部署。這也是市委、市政府實行“無會月”以來特批的第一個全市性會議,足以說明今天會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剛才,新建局長對我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作了具體部署,我完全贊同,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再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重要意義
《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我市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積極開展土地登記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對推進土地市場建設,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受當時條件限制,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總體滯后,登記發證率還很低,而且已頒證的大部分只確權登記到行政村農民集體一級,沒有確認到每一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這與中央的要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不相適應。為此,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是維護農民權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現實需要。搞好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有效解決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糾紛,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依法確認農民土地權利,強化農民特別是全社會的土地物權意識,有助于在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推進過程中,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客觀需要。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過程,是查清宗地權屬、面積、用途、空間位置,建立土地登記制度的過程,也是摸清土地利用情況的過程,從而改變農村土地管理基礎薄弱的狀況,夯實管理和改革的基礎,確認農民集體、農民與土地長期穩定的產權關系,將農民與土地物權緊密聯系起來,可以進一步激發農民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的積極性。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是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迫切需要。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依法確認和保障農民的土地物權,進而通過深化改革,還權賦能,最終形成產權明晰、權能明確、權益保障、流轉順暢、分配合理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城鄉統籌的動力源泉。
市委王萍書記在市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吉安”,“順應綠色發展的時代潮流,全力推進資源集約利用”;胡世忠市長在市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穩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農戶宅基地有償流轉改革試點”。貫徹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和市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扎實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是“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吉安”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各地、各部門務必按照國家和省、市的統一部署,積極動員,全面推進,務求實效。
二、突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市政府辦公室下了《吉安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實施方案》,對全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和安排。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在開展這項工作時,要“堅持一個原則,突出兩個重點,落實三個到位,做到四個清理”。具體來說:
“堅持一個原則”,就是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要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妥善處理好土地使用上的各類歷史遺留問題,依法穩妥確定集體土地產權主體和歸屬。對敏感地塊要制定工作預案,確保安全與穩定。同類問題應采取同類解決辦法,不搞特殊,不循私情,實事求是,兼顧各方利益。嚴禁通過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將違法用地合法化。
“突出兩個重點”,一是示范引導。各縣(市、區)在推進工作中,要講究方式方法,堅持先易后難、分門別類、穩步推進,選擇一個鄉(鎮)先行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有序推開。總的要求是,2011年11月底前,完成建立機構、落實經費、宣傳動員、人員培訓、制定工作方案等工作;2011年12月底前,各縣(市、區)完成1個鄉(鎮)的試點工作;2012年底前,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2013年6月底前,完成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二是突破關鍵。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重心在基層,關鍵在權屬爭議調處。要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在權屬爭議調處中的主導作用,由鄉(鎮)政府組織村級干部參加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工作,組織協調解決土地權屬糾紛,化解矛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
“落實三個到位”,一是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到位。要尊重農村集體土地“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歷史現狀,按照“主體平等”的原則,確定所有權主體,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依法確認到每個具體所有權的農民集體;二是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到位。要本著尊重歷史、注重現實的原則,對農村公益事業、公共設施、鄉鎮企業及其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依法進行確權登記發證;三是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到位。宅基地使用權登記要嚴格執行“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除繼承外,農村村民一戶申請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的,只調查上圖登記造冊,暫不發證。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建造的住宅,申請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的,嚴格執行省國土資源廳規定。同時,要把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同地籍信息化建設結合起來,在應用信息化技術加快確權登記發證的同時,實現確權登記發證成果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實現土地登記資料網絡匯交、動態管理、網上查詢,提高地籍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做到四個清理”。要以此次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為契機,對農村土地管理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和整頓,為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創造條件。一是全面清理違法違規建房。尤其是對沒有經過批準,私自強占耕地建房的,要通過確權登記進行清理,嚴肅處理。二是全面清理“批東建西”、“批少建多”違規建房。要嚴格執行省、市規定,對農民建房面積進行監管,規范建房面積。要大力整治“空心村”,堅決杜絕“開天窗”等違規建房,做到拆舊建新,或建好新房,限期拆除舊房。三是全面清理國、省道沿線違規建房。對沒有經過批準,建筑物與公路的間隔距離小于規劃要求的,要在這次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中,予以強行拆除。四是全面清理城鄉結合部擅自建房或“小產權房”。對城鄉結合部違規建房,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的,不得登記發證,要防止通過確權登記發證將違法土地合法化。總之,凡是違法違規、未經批準所建的房子,這次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時,只登記造冊,不予發證。鄉(鎮)政府和鄉(鎮)土管所是這次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第一責任單位,在確保此次工作組織、落實到位的同時,還要以此為契機,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管理責任制,明確鄉鎮、村、組干部在農村土地管理工作中的責任,建立起公開透明、權責統一、相互制約的農村土地管理新局面。
三、精心組織,確保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穩健推進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情況復雜、工作難度大。各縣(市、區)政府、井開區管委會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落到實處。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縣(市、區)政府和井開區管委會要迅速成立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及土地權屬糾紛調處領導小組,由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的主要領導任組長,國土、財政、農業、林業、民政、水利、規劃、法制等部門為成員單位,負責領導和調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及土地權屬糾紛。要組成工作組,下到鄉、村、組參與和指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組織協調解決土地權屬糾紛、化解矛盾,把問題解決在當時當地。
二要周密部署安排。各縣(市、區)政府和井開區管委會要把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年度工作目標考核機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把工作任務和要求落實到鄉、村、組。要加強對鄉、村、組、干部、群眾的培訓,讓他們知曉政策、熟悉情況、掌握流程,從而更好地參與、配合此項工作開展。
三要加強協調配合。國土資源部門要結合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抓緊摸清本地區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現狀,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組織人員培訓;財政部門要負責將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所需經費足額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農村集體土地“三權”登記發證工作正常進行;農業部門要負責及時提供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發證的有關資料,并認真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對照核實工作;民政部門要及時提供各級行政勘界資料,積極參與行政界線的土地糾紛調處;林業部門要充分利用林權制度改革的成果,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提供服務;規劃建設部門要及時提供測繪成果和鄉鎮規劃資料,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發證提供服務。要建立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進度匯總分析和通報等制度,督促、調度各地進度,確保工作平衡發展。
四要做好宣傳動員。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既是一次農村土地管理的全面清理過程,又是一次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過程。各縣(市、區)政府、井開區管委會和有關部門一定要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報紙、廣播、網絡、有線電視、張帖宣傳標語等形式,對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方法步驟,及相關要求開展宣傳。通過縣、鄉層層召開動員會,編印政策學習文件,廣泛開展宣傳,使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重要意義家喻戶曉,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同志們,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于抓落實。各地、各有關部門務必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圓滿完成我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為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吉安”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