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海市黃浦區香山中醫醫院中醫內科宋靜主任醫師在海上名醫大講堂為大家做的專題講座精選內容。
重視檢測和治療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
重視病因治療:大量研究顯示,感染Hp的人群發展為胃癌的風險明顯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Hp定為Ⅰ類致癌原。幾乎所有Hp感染者均存在組織學胃炎、慢性活動性胃炎Hp感染率達90%或以上,且Hp在胃內分布與活動性炎癥一致。
在慢性淺表性胃炎進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之前,根除Hp幾乎可完全預防腸型胃癌的發生。根除Hp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及癌變具有較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因此要盡量在萎縮和腸化發生前根除Hp。
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13C呼氣試驗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斷篩選的第一選擇;而快速尿速酶法是內窺鏡檢測時的首選; 細菌培養的特異性最高。臨床應用時需結合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13C尿素呼氣試驗敏感度高,能反映Hp感染狀況,整個試驗過程需要的時間短,患者無其他任何不適,是臨床最理想的檢測方法。
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使用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兩種抗生素的標準四聯療法,雷貝拉唑1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000 mg/次,2次/d,克拉霉素 500 mg/次,2 次/d,枸櫞酸鉍鉀220 mg/次,2次/d,療程14 d。在上述藥物治療后,給予雷貝拉唑10 mg/次,1 次/d,同時給予枸櫞酸鉍鉀220 mg/次,2次/d,治療8周。
根除HP的方案展望:一個理想的治療方案應該包括:①HP根除率≥90%;②炎癥愈合迅速,癥狀消失快;③患者依從性好;④不產生耐藥性;⑤療程短,治療簡便;⑥價格便宜。現在幾乎沒有單一藥物對根除HP是有效的,也沒有一個方案能使HP的根除率達到100%。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HP感染的治療仍是熱點和難點,有待于探討和發現更有效的、不良反應更少的根除HP的新藥。另外應努力開發用于人類預防HP感染的疫苗,使其早日應用于臨床。
調整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環境污染、不良飲食習慣等均為導致或加重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的潛在因素。飲水和土壤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調,含過多硝酸鹽。長期飲酒、吸煙,缺乏新鮮蔬菜與水果及其所含的必要營養素,經常食用腌制、熏烤、霉變和油炸食物,攝入過多食鹽等,均可增加慢性萎縮性胃炎患病及癌變的風險。
維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發生的危險度。一些前瞻性研究發現攝入新鮮水果和蔬菜可顯著降低胃癌發生危險。胃腸癌及其癌前疾病的葉酸或丁酸鹽含量降低。對于部分體內低葉酸水平者,適量補充葉酸可改善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組織狀態而減少胃癌的發生。因此,臨床上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一定要重視定期隨訪檢查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上皮內瘤變和腸上皮化生者有一定的癌變機率。癌前病變人群95%癌變所需時間:萎縮性胃炎為11.6年,腸上皮化生為11.4年,異型增生為5.7年,中重度腸上皮化生伴中重度異型增生為4.5年。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建議:1、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中-重度腸化生或異型增生的患者,應定期接受內鏡和病理組織學檢查。活檢有中-重度萎縮并伴有腸化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1年左右隨訪1次,不伴有腸化生或上皮內瘤變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可酌情行內鏡和病理隨訪。2、對于胃癌家族史、胃癌高發種族背景或高發地區的腸化患者,推薦內鏡隨訪。
而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診斷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患者1年隨訪期內25%發生了癌變。因此,對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應考慮行內鏡下切除或手術治療。伴有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并證明此標本并非來于癌旁者,根據內鏡和臨床情況縮短至每3個月左右隨訪1次。
香山醫院宋靜主任醫師
上海市黃浦區香山中醫醫院中醫內科
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領域:中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等消化系統疾病;中醫辨證治療慢性咳嗽、肺部結節、泌尿系感染、蛋白尿、更年期綜合征、失眠、中風及冠心病等雜病,經驗豐富,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