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各地都在下雪,寒冬已至,春節的腳步也日漸臨近,各地都會有除夕貼春聯的習俗,那么,你可真的會貼春聯?
對聯也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等等,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有獨特語言的魅力,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貼春聯是過年時最普遍的一項民俗活動,每逢除夕那天,家家戶戶貼春聯,春聯內容喜慶,吉利,蘊含了百姓對于未來生活美好期盼,因此千百年來代代相傳。
春聯起源于“桃符”,秦朝前后,百姓為祈福納吉,驅鬼鎮邪,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壘”二神畫像立于門前,之后隨著南北朝駢文的出現,唐宋詩詞的發展,人們刻“桃符”逐漸變為對偶工整的“桃符詩句”。
我國最早的春聯說法不一,據說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于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也說是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和他三妹劉令嫻所作“閑門罷慶吊,高臥謝公卿”,“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
之后,百姓喜聞樂見貼春聯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春聯分上下聯,因此過年春聯,最忌貼反了。
春聯正確的貼法是,上聯貼于大門右邊,下聯貼左邊,春聯最重要的“功效”是祈福納吉,驅鬼鎮邪,春聯貼反了,那么“效果”便會失去,所以在民間習俗認為,反貼春聯,這是不吉利的事情。
其次,春聯是中華文化的精粹,關乎文化修養,如果某戶人家,上下聯不分,貼春聯貼反了,容易被人取笑。
過年貼春聯,最忌貼反,那么如何分辨上下聯?
春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一般情況下,春聯上聯最后一個字為“仄音”,我們可以理解為漢語拼音四個音中的第三、四聲,下聯為“平音”。
當然這是最簡單分辨春聯上下聯的方法,但現實不少春聯“平仄”分辨不嚴格情況,我們要具體分析了。
過年貼春聯,除了忌貼反,還有不少講究,需貼平正、端莊、忌歪斜、皺巴,春聯作為屋宇的“門面擔當”,也是一種美好的希望的象征,應該認真對待。
現在,你學會了嗎?
春節快到了,趕緊準備好春聯,貼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禁忌,千萬別鬧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