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目前我國成人患者已超過2億,但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對高血壓的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因此常常會踩到一些雷區,導致血壓控制不穩而升高。
今天在這里就為大家梳理一下,高血壓患者常常會不小心踩到的雷區吧,避開這些雷區,能更好的控制血壓。
有些高血壓患者一聽到血壓高,就心急想把血壓降下來。剛吃藥沒幾天或者一監測血壓高,就擅自加倍服藥或者數藥并用,為了使血壓驟降。殊不知,這樣做相當危險,過量服用降壓藥,容易使血壓下降得過猛。血壓過低,就可能出現腦缺血癥狀,如頭暈、胸悶等,嚴重者可導致意識模糊或暈厥,甚至威脅生命。
其實,降壓藥的起效時間有長有短,醫生都是根據每個人的血壓情況來開的降壓藥。一般降壓效果在服藥后一到兩周甚至一個月才會見效,所以要慢慢接受治療,更不要自行調整用藥量。當達到理想血壓時,就可以長期按一定劑量服用。
高血壓是一種終身的慢性病,以現有的醫療水平尚無法治愈。當血壓升高時,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因此,患者需要終身堅持服藥,才能控制血壓,降低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風險。
很多患者不知道這樣做有危險,有的患者甚至習慣了飽餐之后馬上去沖個熱水澡,以為這樣可以清潔身體,又能消除疲勞。
其實這樣做很危險,因為飽餐后身體的血液更多的流向了消化系統,此時腦部或心臟血液并不充足;另外,在洗澡時,皮膚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膚毛細血管,腦部或心臟血液會更加不足,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心肌梗死或腦梗死。一般高血壓患者洗澡應該安排在進餐前后1小時左右。
有些患者是憑感覺吃藥,認為身體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可以不吃藥、少服藥、間斷服藥;另外有些患者是找偏方藥物治療高血壓。
以上這些服藥方式都是錯誤的,并且非常危險。如果長期這樣亂服藥,血壓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癥狀;嚴重可能使血壓突然飆高,可能會出現爆血管的情況,如果是腦血管破裂,就會出現腦溢血,這分分鐘都是要人命的,不容輕視!
簡單說就是,吃藥的時間不對。一般人的血壓峰值會出現在上午,所以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應在早上服用降壓藥。夜間進入睡眠時,人體的血壓會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用降壓藥,容易導致血壓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腦、腎等器官供血不足,甚至誘發腦血栓或心肌梗死。
但由于每個人的血壓有個體差異,了解自己的血壓變化,“量體裁衣”,才能達到理想的降壓效果。建議每日測量血壓,拿個小本子做好血壓記錄,咨詢醫生以確定藥物是否需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