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藝謀導(dǎo)演的電影《滿江紅》,正在全國火熱上映中。這使得全國人民又都開始討論起了民族英雄——岳飛的故事。
俗話說:'國難思良將,時艱念錚臣’。而良將和錚臣都是英雄的化身。'英雄’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也是一個民族的圖騰,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的存在,每一個民族也都需要英雄的奉獻。
在5000的歷史長河中,在中華大地上有著數(shù)不清的英雄人物,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等等,他們無一不是在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推動著中華民族的前進。那么,在這數(shù)不清的民族英雄中位于前三的分別是誰呢?以下是筆者心目中的人選: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xùn)|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
1.出身顯赫,從小立志
霍去病是漢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及大將軍衛(wèi)青的親外甥,在他小時候,他的姨媽被漢武帝立為皇后,所以霍去病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待其稍長后,愛屋及烏的漢武帝將霍去病帶到宮中,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做了個近臣侍中的官職。
在漢朝的時候,在漢朝的北方有一游牧民族——匈奴。他們時常侵襲漢朝得邊境,大肆燒殺強擄,人民苦不堪言。雖然,在漢高祖劉邦的時候,就試圖解決這個麻煩,但因為,漢朝剛剛建立,國力虛弱而失敗。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發(fā)展,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大增,因此,漢武帝派遣衛(wèi)青主動出擊匈奴,大獲全勝。而少年的霍去病在看到舅舅衛(wèi)青的壯舉之后,大為震動,立志自己將來也一定要像舅舅衛(wèi)青一樣,率軍北擊匈奴。
2.少年英雄,封狼居胥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任命年僅十八歲的霍去病為剽姚校尉,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征匈奴。第一次出征的霍去病異常興奮,因為他終于帶著自己兒時的夢想,要登上歷史的舞臺了。在此戰(zhàn)中,霍去病親率八百騎,直搗匈奴王庭,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全軍功勞最大。從此,霍去病成為了大漢王朝的少年英雄,被漢武帝賜以'冠軍侯’。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為了永除后患,徹底打垮匈奴,于是命衛(wèi)青與霍去病各率騎兵五萬,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此戰(zhàn),霍去病率軍馳騁2000多公里,大破匈奴,霍去病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nèi)),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國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憑借此戰(zhàn),困擾了中華民族半個多世紀的危險敵人——匈奴,從此銷聲匿跡了,而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豐功偉績,也成為了后世所有軍事家的最高榮譽。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
1.品學(xué)兼優(yōu),不凡之才
左宗棠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為清朝時期的秀才,知識淵博。所以,左宗棠從小一直跟隨父親讀書,在父親耳聞偶染下,左宗棠從小學(xué)習(x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一些講解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jīng)濟、水利等內(nèi)容的書籍都有所涉及。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軍爆發(fā),在太平軍圍攻長沙之時,左宗棠應(yīng)好友之請,投入到了保衛(wèi)大清江山的陣營中。在左宗棠的指揮下,太平軍久攻不下而撤退。左宗棠也因此被清政府授以兵部郎中,賞戴花翎。
左宗棠從小學(xué)習(xí)優(yōu)異,但他又不限于朱程理學(xué),而是各種經(jīng)世之學(xué),都能融會貫通。難怪,林則徐在僅僅見過他一面,就會給出'不凡之才,絕世奇才’的超高評價。
2.定國安邦,收復(fù)新疆
公元前1867年,浩罕汗國的頭目阿古柏看到清政府忙于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趁機侵占了我國新疆地區(qū)。而此時的左宗棠,因在消滅太平天國運動中的杰出表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大清最為倚重風軍事將領(lǐng)。
公元1875年,清政府下令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全權(quán)節(jié)制三軍,擇機出塞平叛新疆。公元1876年,在一切準備就緒下,左宗棠宣布以'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的方針,開始收復(fù)新疆之戰(zhàn)。至公元1878年初,歷時將近2年的新疆地收復(fù)戰(zhàn),終于結(jié)束了,新疆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在新疆被外敵入侵后,左宗棠力排眾議,據(jù)理力爭,終于使得慈禧太后同意了他,收復(fù)新疆的意見。并且,新疆地區(qū)也在他的親自謀劃下,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冉閔(?~352年6月1日[1]),漢族。魏郡內(nèi)黃縣(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人,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
1.生于亂世,勇冠三軍
西晉末年,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發(fā)生'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強勢崛起,奪取中原。他們大肆屠殺中原漢人,燒殺強擄,無惡不作,漢人則淪為牛馬,任人宰割。使得北方人大舉南遷,漢族人口大銳減,整個民族遭到了滅頂之災(zāi)。
冉閔出生在軍人世家,其父冉良勇猛多力,攻戰(zhàn)無敵,在一次戰(zhàn)斗中,被羯族后趙皇帝石虎俘虜,石虎覺得冉良人才難得,于是就將其收為養(yǎng)子。而冉閔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過人軍事素質(zhì),勇敢善戰(zhàn),因此,石虎非常喜歡他,對他像自己的親孫子一樣。冉閔稍長后,更是驍勇善戰(zhàn),勇力過人,每每率軍出征,都能全勝而歸,因此,他的威名日盛。
2.殺胡令,救民族
公元350年,冉閔廢黜后趙皇帝,自立為帝,恢復(fù)自己的漢姓,國號大魏,史稱冉魏。大魏建立后,冉閔感到自己的實力還不是很強大,就派人聯(lián)系東晉,想要聯(lián)合起來恢復(fù)被胡人霸占的國土,解救漢族人民水火,但并未得到東晉的回復(fù)。
冉閔的大魏建立后,周圍胡人政權(quán)對其虎視眈眈,深感危機的冉閔隨即發(fā)布著名的'殺胡令’,號召所有漢族人民,站起來反抗胡人的殘暴統(tǒng)治。漢族人民在'殺胡令’下達后,迅速團結(jié)起來,開始了對胡人的反抗。漢人群起而攻之,使胡人防不勝防,死傷無數(shù),而冉閔更是一口氣屠殺了20多萬的胡人。從此,在北方的漢族人,才徹底擺脫了被奴役的命運。
'五胡亂華’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漢族人遭到了血腥地屠殺,甚至有了滅族的危險,在此關(guān)鍵時刻,以冉閔為代表的一批民族英雄站了出來,為漢族人民殺出了一條血路,從此,胡人再也不敢輕視漢人。
霍去病解除了困擾了中華民族半個多世紀的最大危害:左宗棠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將入侵中國新疆地區(qū)的阿古柏驅(qū)離,使新疆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冉閔將漢族人民從胡人的殘暴統(tǒng)治中解救了出來。因此,筆者以為:以上三人,為中國歷史上排名前三的民族英雄。
其實,現(xiàn)在仍然有許許多多的英雄,他們在各自的領(lǐng)域里面為我們的人民、民族、國家默默地做著自己的貢獻,如守衛(wèi)邊疆的解放軍戰(zhàn)士、抗擊疫情的醫(yī)護人員、守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消防員等。因此,請讓我們所有人一起善待我們的英雄,尊敬我們的英雄吧!
英雄永遠是一個不會過時的話題,人民需要英雄,民族需要英雄,國家更需要英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