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譚二賓 張俊壬 郴州報道
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嶺之沖”,自古以來為中原通往華南沿海的“咽喉”,既是粵港澳大灣區向中部輻射的重要通道和重要節點城市,又是中部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
境內G4京港澳高速郴州段、G0421許廣高速郴州段、G0422武深高速郴州段、G76廈蓉高速郴州段4條國家大動脈穿境而過,與S31宜鳳高速形成“三縱兩橫”路網格局。高速公路網、“八縱八橫”干線公路網絡、四通八達農村公路網絡,構成郴州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全市11個縣市區進入1小時經濟圈。
G4京港澳高速宜章互通。
一條路就是一條經濟帶,2001年12月28日,途經耒陽縣、永興縣、蘇仙區、北湖區、宜章縣的G4京港澳高速耒宜段正式建成通車。自此郴州迎來了第一條高速公路,它的通車溝通了湖南省與粵、港、澳地區的經貿往來,郴州駛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與人便其行、物暢其流相比,曾經的郴州交通底子薄,路況差、等級低,“船到郴州止,馬到郴州死”,這句順口溜,是當時郴州落后交通的真實寫照。甚至,2010年前,郴州境內還只有G4京港澳郴州段1條高速公路,全市11個縣市區中,有桂東、汝城、臨武、安仁4個縣到郴州市要3個小時以上,盡管經郴州過境的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107國道等有效改善了郴州的交通狀況,然而交通落后仍是制約郴州快速發展的一大“瓶頸”,高速公路成為人民群眾心中的熱切期盼。
G0421許廣高速臨武互通。
要致富、先修路,2009年來,郴州緊緊抓住交通發展“牛鼻子”,破解發展瓶頸,吹響交通建設大會戰,G0421許廣高速郴州段、G0422武深高速郴州段、G76廈蓉高速郴州段3條高速相繼開工建設,“十二五”時期迎來建成通車高潮,串聯北湖區、蘇仙區、桂陽縣、宜章縣、永興縣、嘉禾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9個縣區。
加速向南,交通活力迸發,2021年12月31日通車的臨連高速,更是成為湖南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快速通道,它的通車將使得郴州宜章到廣州從原來四個半小時,縮短到兩個半小時,這也是湖南省南下廣東省第一條六車道出省通道,對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助力湖南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具有重要意義,自此,郴州出省通道達5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76公里,交通路網進一步完善。
赤石大橋。
南來北往、車輪滾滾,如今5條高速成為郴州地區的發展路、致富路、旅游路、幸福路、民生路,匯聚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依托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臨武香芋、永興冰糖橙、宜章臍橙、東江湖蜜橘、汝城小黃姜,桂東玲瓏茶,大批“郴”字號產品從收費站駛入高速公路源源不斷南下“流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搶手貨,郴州打響“食在大灣區,食材在郴州”品牌。
據悉,在郴州對口大灣區的種養基地有上百家,初步形成柑橘、蔬菜、茶葉、生豬“四大百億產業”,而郴州招商引進的項目90%以上來自大灣區。
G0422武深高速汝城段。
“上午采摘,下午、晚上運輸,第二天早上,最晚中午就到了香港或者是深圳人的餐桌上。在桂東縣新坑村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每年6月至10月,“高山空心香芹菜”反季上市,訂單爆滿供不應求,總產量的90%直供灣區“菜籃子”,直接帶動農戶增收2萬余元,富了口袋的村民談及武深高速的便捷、暢通無不拍手稱好。
沿著高速,我們觸摸到經濟發展的強勁脈搏,搭上交通的東風,郴州先后建設綜合保稅區、鐵海聯運、公海聯運、國際快件中心、跨境電商中心等快速通關平臺,擁有一個國家級高新區、一個國家級綜保區、一個自貿試驗區片區、一個國家級示范物流園、12個省級產業園區。
郴州大地,郴州高新區、郴州經開區、湘南國際物流園……一個個園區機器轟鳴,一派繁榮。高斯貝爾、炬神電子、臺達電子、中化藍天、海利化工、……一家家企業產銷兩旺。郴州收費站、郴州北收費站、郴州西收費站……一輛輛貨車滿載著貨物駛向全國各地。
文明沙洲村背后的文明大橋。
在距離G4京港澳高速郴州北收費站8公里處的興盛優選郴州中心園區,只見貨車往來穿梭,分揀流水線快速運轉。郴州發往全國各地的貨物在此集結,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也從這里向郴州各縣市區分發,每天下高速的貨車達50余臺次。興盛優選郴州地區負責人說,“毗鄰高速讓我們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統計,2021年從郴州收費站進出車流量達407.2萬余臺次,郴州北收費站進出口車輛量超98萬臺次,越來越安全、便捷的交通,讓郴州市民能夠“說走就走”。
東江湖。(資料圖)
高速公路,暢通了貿易,也傳承著文化,4條高速公路將“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湘南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宜章縣、“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地桂東沙田鎮、黃克誠故居永興縣、歐陽海故居桂陽縣等沿線紅色旅游景點串珠成鏈,給人們開啟文化尋根之旅帶來一日游的快感,有力拉動了當地旅游資源文化產業的發展,為紅色土地插上了旅游的“金翅膀”。
半條被子、溫暖中國,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因便捷的交通,使得紅色旅游熱不僅帶來了全國各地的游客,也帶火了鄉村游、采摘游。2021年,沙洲村累計接待游客140多萬人,村集體收入達70.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1.7萬元,昔日的窮山溝,如今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康村。
沙洲村。資料圖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流動的中國活力四射,湘粵山水相連、交通相通、產業相融、人緣相親,如畫郴州成為廣東“最受歡迎國內旅游目的地”。東江湖、莽山國家森林公園、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高椅嶺、汝城熱水溫泉、安仁稻田公園、仰天湖大草原等成為大家自駕游的打卡點。蜿蜒的高速公路連接起了一處處景點,繪就一幅通達便捷的“高速+旅游”多彩畫卷。
游客楊先生說:“以前從深圳來桂東縣要7個多小時,武深高速全線通車后只要4個多小時就到了,往返方便快捷。”2021年,桂東縣發展民宿600余家、床位1萬余個,僅上半年接待游客17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億余元,同比增長144.99%,許多村民靠開辦民宿,走上了致富之路,高速改變湖南,汝城縣、桂東縣革命老區迎來了跨越式發展。
高椅嶺。資料圖
憶古昔今,不少村民感慨,透過高速公路這扇窗口,看到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神州大地的滄桑巨變,看到了億萬人民的幸福生活,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而群眾出行越走越順心的背后,是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將滿足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順應群眾期盼,解決出行難題,以初心守路、潛心管路、匠心興路,筑就人民群眾出行暢安大道。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郴州片區。資料圖
高速公路促騰發,曾經的楚粵之孔道串起了湖南、廣東,照亮了兩省貿易往來的歷史,今天,我們將歷史激活,讓古道復興。確實,高速公路不僅連接城市,大大縮短時空距離,還踏進大山、深谷,深入荒野、叢林,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和生活,托起無數人的小康夢想,為郴州經濟行穩致遠注入了持久動力,為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了基礎性保障,
道路一通天地寬,展望未來,郴州的高速公路路網將越來越完善,越來越便民,在郴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中,郴州高速將繼續當好交通發展先行官,助推郴州在對接融入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占得先機、走在前列,成為湖南開放崛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