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小詩家喻戶曉,連小學一年級學生都能熟練背誦。但要寫好書法,特別是行書毛筆書法,卻并不容易。下面通過集字書法,比較分折一下我國古代三大書法家的《靜夜思》行草書,談談誰的書法作品更美。為研習大書家書法作品,筆者參考三位大書家作品,也寫了一幅行書《靜夜思》在后,僅供參考。
王義之行草書《靜夜思》
王羲之書法兼楷、行、隸、草各體,精研體勢,備精諸體,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婉麗含蓄,遒勁美秀。特別是行書《蘭亭序》、《快雪時晴帖》等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疏密得當,盡顯書法藝術大美。橫、豎、點、撇、鉤、折、捺,等筆法,一直供后代人臨摹學習。
王義之《蘭亭序》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典故就源于王義之。
傳說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木板上,再派木匠雕刻。木匠把木板削了幾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深深印到木板里,削進三分才見底,皇帝和木匠都驚嘆王羲之的筆力筆鋒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便是從這個故事中來的。
王義之的《靜夜思》兼楷行、草體。其中“床”、“低”等為楷行,“明、疑、是、舉、頭、思、故、鄉”等字為草書。書體筆法變化多端,自然婉麗,飄逸俊美。
趙孟頫行書《靜夜思》
趙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在繪畫上,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其書法習鐘繇、“二王”等。篆、隸、真、行、草諸體皆通,以楷書、行書著稱,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影響深遠。
趙孟頫的《靜夜思》以楷書、行書為主,“是、頭、思”三字為草書。總體來看,結體圓潤,寬綽秀美,筆畫厚重清晰,點畫間呼應緊密,形體端正而骨架勁挺。
趙孟頫《心徑》
米芾行書《靜夜思》
米芾[mǐ fú]北宋書法家、畫家。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山水畫獨具風格。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所書《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推為天下第八行書,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米芾《蜀素帖》
米芾《靜夜思》書法特點是:“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全文都是楷書和行書,無草體。整體氣韻生動,富有變化,風格獨出。
總的對比來看,王義之的《靜夜思》俊美婉麗,趙孟頫的《靜夜思》圓潤勁挺,米芾的《靜夜思》氣韻生動。三大書法家作品各有特色。筆者更喜歡王義之、趙孟頫作品。米芾作品中有的字結構欠佳。如“舉、地、鄉”等字。從書藝來看,王義之不愧是書圣,《靜夜思》筆法變化多端,更高一籌,應為第一,趙孟頫作品第二,米芾第三。
至于筆者習作《靜夜思》書法,有待方家指正。
樊興國行書《靜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