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
在西方世界,為應對21世紀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而焦頭爛額的各國政要、企業大佬、經濟學者,此時都在如饑似渴地閱讀這本書,青年學生們在談論這本書,在圣誕節,這本書成為最受歡迎的禮物;藝術家們也在談論這本書,德國人把它翻拍成電影,日本人把它繪制成漫畫一路暢銷。
【主持人】
人們把這本出版于一個多世紀前的書當作“預言之書”,想要從中發現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更希望能夠找到走出困局的錦囊妙計。這究竟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它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推出片名——《資本揭秘》)
【短片】
1849年8月底,馬克思帶著他的家人來到英國倫敦,并且在那里安頓下來。1848年革命失敗后,馬克思再次遭到驅逐,英國是當時還愿意接受流亡革命者的歐洲國家。在這里,馬克思即將開始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次寫作,在這部作品中,資本主義的秘密將被大白于天下。
【主持人】
當時,有兩個現象:一個是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庸俗化,通過種種概念遮掩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另一個就是,工人階級作為一種政治力量已經登上歷史舞臺,但是對于資本主義性質的認識還是模糊的。這就迫切需要用洞察歷史的眼光來分析這個資本主義制度。馬克思自覺地充當了這個偉大的歷史角色。
【短片】
展現在馬克思面前的英國,是一幅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圖景。這里集中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一切特征,城市被工廠產生的煙塵所籠罩,泰晤士河里流淌著骯臟的工業廢水。這里有喧鬧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也有大片令人慘不忍睹的貧民窟。
【主持人】
對于投身寫作《資本論》的馬克思來說,沒有哪座城市比倫敦更適宜的。英國有著悠久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傳統,始建于1753年的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則為他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材料。
【短片】
1850年6月的一天,馬克思拿到了大英博物館圖書館的閱覽證,從此他成了這里最不知疲倦的讀者。大多數日子里,他從上午9點鐘圖書館開門,一直待到晚上7點,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他把大量時間花在閱讀經濟學著作和《經濟學家》雜志上,為了寫作《資本論》,馬克思閱讀過的有關書籍多達1500多種,記下的各種讀書筆記有100多本。
【主持人】
只有一種情況會妨礙到馬克思的研究和寫作,那就是貧困。這個纏繞他一生的敵人將他的生活完全拖拽到泥沼之中。在英國的最初六年,即使是住在最便宜的住宅區里,他還是多次因為付不起房租而不得不搬家。疾病更是奪走了他們1歲的小女兒弗蘭契斯卡和8歲的男孩埃德加爾的生命,這兩個孩子甚至沒有能留下一張照片。
【短片】
有的時候,為了還賬或是解決生計問題,馬克思不得不把衣服拿去典當。在這種情況下,他只好寫信給恩格斯說:“給我寄上幾英鎊,我還得去典當行贖回我的衣服,否則就沒法出門了。那我就不能去圖書館了。”
追隨著馬克思的腳步,恩格斯也來到了英國,在曼徹斯特從事商業活動。恩格斯本人對于自己的經商行為非常厭惡,但是他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接濟自己的親密朋友,同時還能夠為他寫作《資本論》提供詳實的一手素材,這其中既有市場交易的內幕,也有英國工人階級生存狀況的真實報告。
【主持人】
盡管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工業的技術成果饒有興趣,但他的目光卻洞穿這些繁榮的表象,聚焦于最底層的無產者身上。在這里,他目睹了一樁樁殘酷剝削的血案。他怒斥說:“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馬克思想要知道,為什么創造了財富的工人們卻無法擁有財富?究竟是什么竊取了他們創造的價值?隨著一個個問題的解開,馬克思最終揭穿了資本的騙局。資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勞動成果,由此產生了剩余價值。這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基本方式。
【短片】
對于斗爭中的工人階級來說,這一真相是如此重要。1867年9月中旬,《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正式出版。第一國際很快通過決議,把這部著作稱為“工人階級的圣經”,并推薦給各國的社會主義者。當《資本論》再版后,馬克思在序言中寫道:“《資本論》在德國工人階級廣大范圍內迅速得到理解,是對我的勞動的最好的報酬。”
【專家訪談】
《資本論》被稱作是工人階級的圣經,它簡單的道理是什么呢?過去總以為地主養活了農民,資本家養活了工人,為什么?不是資本家開了工廠,你工人才有活干嘛,工人不是資本家養活的嗎?但是馬克思通過科學分析,說明了一個道理,資本家是工人養活的。
【短片】
馬克思在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使一門科學革命化的科學嘗試,從來就不可能真正通俗易懂,可是只要科學的基礎一經奠定,通俗化也就容易了。
【主持人】
馬克思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正如他在《共產黨宣言》中就已經發現的那樣,當大量商品涌入市場之后,工人們卻并沒有變得富裕,而資本家只會面對一大堆賣不出去的商品;結果,不僅有大批產品被毀掉,還會有一大批生產力被毀掉。
【短片】
馬克思將這種現象稱為“社會瘟疫”,這位洞悉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真相的思想家預言,經濟繁榮與蕭條之間的交替循環,是資本主義自身無法克服的,它終將聽到自己的喪鐘。
【專家訪談】
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曾發現有機自然界的進化規律一樣,馬克思的《資本論》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在這部書中,馬克思揭穿了剩余價值的“秘密”。把資本家剝削工人的本質、手段、訣竅都給揭露出來了。它的出版,宣判了資本主義的末日,為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短片】
馬克思用了近40年的時間去醞釀和寫作《資本論》,但他沒能等到這部巨著完全問世的那一天。在《資本論》第三版的序言中,讀者們讀到了這樣一段話:“馬克思不幸已不能親自進行這個第三版的付印準備工作。這位大思想家——現在,連反對他的人也拜服他的偉大了——已于1883年3月14日逝世。”寫下這篇序言的人是恩格斯,正是他整理了馬克思留下的大量手稿,完成《資本論》第二、三卷的出版。
【主持人】
在《資本論》第一版的序言中,馬克思以一句格言作為結束語:“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罷!”在他去世后的100多年里,人們仍然在探討著他在書中所論述的觀點。1997年的一期《紐約客》雜志上曾經這樣評價馬克思:“只要資本主義還存在,他的書就值得閱讀。”作家蕭伯納則以另一種方式來評價《資本論》:“它獲得了一本書所能獲得的最偉大的成績——改變其讀者的思想。”
下一集我們將介紹發生在巴黎的一場血戰,這場血戰向我們揭示的遠遠超過了它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