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了解健康有關的知識,嚴格按照醫生的囑托服藥
生活中不少慢性疾病患者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并發癥,主要的原因是對健康知識不了解,在確診之后一直處于憂心、恐懼的情緒中。雖然說很多慢性疾病目前是沒有辦法根治,但在充分了解健康知識之后,你會發現其實這些慢性疾病并不可怕,做好日常的飲食防護,控制飲食中糖分的攝入,同時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按量服藥,其實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并不大,不要太過擔心。
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人長期接觸高糖分的食物沒有出現糖尿病,而有些人即使控制日常的糖分攝入,還是出現了血糖超出的情況,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和個人體內“降糖機制”的作用有關,將要降低和控制血糖,要增強體內控制糖分的物質生成,它就是胰島。在飲食中多吃一些可以提升胰島功能的食物,比如葛根、山藥、決明子等,有助于清除血管內的脂類物質,保持胰島素的正常分泌,起到降糖的效果。
在出現疾病之后,情緒難免會發生一些變化,這是屬于正常的生理反應,但不能讓自己一直處于不良的情緒中,雖然說母子倆一同確診為糖尿病,但在生活中互相鼓勵、積極面對,是降糖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積極的心態可以更好地保持內環境的穩定,而內分泌穩定之后,胰島素的分泌量可以保持在較好的水平下,對降低和控制血糖有很大的幫助。
便捷的生活讓大部分人遠離了體力勞動,于是不少人開始出現運動不足的癥狀,而糖尿病的引起因素中,缺乏運動也是其一,因此在剛開始確診之后,母子倆就制定了一個比較靠譜的運動計劃,每天保持半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不管是散步也好,慢跑也好,讓自己動起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多余血糖的消耗和排出,實現降糖的目的。
根據專業的人士統計,養成一個習慣只要保持21天,而以上這兩位把降糖這件事保持了30年,長期的堅持加上科學、合理的方式,是實現無并發癥的主要原因,而多學習健康知識,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也是他們可以長期堅持的信心由來,因此糖友們,聽醫生的囑咐,按時服用藥物,適當的進行身體活動是可以遠離并發癥的出現,維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