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血壓,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這是一種特別常見的慢性病,好發于中老年人,一旦患病,幾乎會伴隨終身。得了高血壓,很多人滿不在乎,甚至有人覺得高血壓是無關痛癢的疾病。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就大錯特錯了!
一、患病率高
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為高血壓。據數據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總人數已經達到2.45億,患病率約為23.2%,這就意味著,平均每4個成年中就有一人患高血壓。并且,高血壓“后備軍”(139~120/89~80毫米汞柱)也蜂擁而至,高達4.35億人,相當于每2個成人中就有1人處于高血壓前期。
二、控制率低
盡管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如此之高,但是控制率卻不足6%,也就是說,超過94%的高血壓患者沒有控制好血壓。高血壓控制率之所以這么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血壓知曉率低。也就是說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因為高血壓初期無明顯癥狀,而且很多人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這就導致了高血壓不容易被及時發現。
其次,患者服藥依從性不高。多數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但是有些患者忌諱吃藥,有些患者不按時吃藥,有些患者只知道吃藥卻不顧療效,這些都容易導致血壓控制不佳。
再者,不重視生活方式干預。有些患者認為,只吃藥就足夠了,在生活上不管不顧,大吃大喝,殊不知,這是高血壓的大忌。
三、致殘率高
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猶如“溫水煮青蛙”,雖然不會在短時間內置人于死地,但是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容易導致多種并發癥,如腦出血、腦梗死等腦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臟疾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等腎臟疾病,以及主動脈夾層等等。這些疾病的致殘率很高,就拿腦梗來說,容易導致半身不遂、半側肢體障礙、失語等后遺癥。
四、死亡率高
高血壓不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不能把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長此以往,就容易引起上述的并發癥,嚴重時可致人死亡。據統計,全國每年因高血壓并發癥早死人數高達200多萬人。有研究顯示,得了高血壓而不去治療者,比正常人短壽20年。
我國高血壓控制現狀確實不理想,提高高血壓控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強高血壓教育,讓大家知道高血壓的危害,重視高血壓的治療。有些高血壓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之后,乖乖吃藥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這還遠遠不夠,還要做到以下這些:
一、改變生活方式
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高鹽飲食、超重或肥胖、過量飲酒、精神長期過度緊張、吸煙、缺乏運動等,都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所以,控制血壓首先要從管理生活方式開始,做到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戒酒,適當地增加運動,保持理想的體重,放松心態,規律作息等等。千萬不要以為這些方式對于降壓的效果微不足道,我們以運動為例,研究顯示,一次有效的運動,其降壓作用可以持續12~20個小時,能降壓10mmHg,相當于1片利尿劑或地平類藥物。
二、定期監測血壓
只吃藥而不去測量血壓,就無法得知血壓的控制效果,即使血壓沒有達標,自己也不知道。建議準備一個家庭血壓計,最好是選擇電子血壓計,操作簡單,準確性高。當然,如果您懂得聽診技巧,也可以選擇水銀血壓計,在使用的時候注意安全,避免汞泄漏。每天測量血壓的次數應該在三次左右,第一次是早晨6:00~10:00,第二次是下午4:00~6:00,第三次是晚上睡覺前,通過這三次的血壓來評估血壓波動情況,了解自己的血壓變化。
三、定期復查
通過復查,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壓情況,并斟酌是否需要調整藥物的劑量和類型,還可以了解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及時發現心、腦、腎、肝等器官的異常,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另外,復查還可以及時發現降壓藥帶來的不良反應,以便于及時處理,避免嚴重副作用的發生。
總之,大家要提高對高血壓的重視,在服用藥物的同時,最好生活方式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