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有這種想法:既然醫生收了診費,就必須保證把病看好,如果治不好,就不該收費,就是個庸醫。
并且有這樣想法的人很多,如果醫療真的變成這樣,我想醫生會越來越少,醫院會一個一個倒閉。
這樣的制度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國家實施的。
但醫學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現在有很多疾病我們人類還不認識,比如一些怪病癔病等,;有更多疾病我們知道到沒有辦法,比如晚期癌癥;還有些疾病我們認識了但病情發展迅速,搶救不及時或者扭轉不了加重的趨勢,如一部分腦疝和休克等。
那么遇到這些疾病,將不會有人治療,因為這樣的病既費錢,又無法保證療效治好,所以很多有可能治好的人沒有希望,忍受疾病的折磨,甚至死亡。
但當前的西醫是細分科學,病情復雜,有時候要多學科合作會診,有時候看個病和治療要很長時間,花費很大的費用,并不是無法治療。
中醫也一樣,大多數病都不會是短期內好的,都需要長期的調理,這樣的病將不會有人治療。
只要治不好病就說人家是庸醫的人,一般思維簡單,古代講信者為醫,你要不相信可以不來看。
還有治病好壞以什么為標準,是以客觀的化驗指標為標準,還是以患者的主觀感受為標準?
如果以患者的主觀感受為標準,那么很多患者為了各自目的,少花錢或者不花錢,就會說一直很難受沒治好。
如果以客觀的化驗指標為標準,那么也會造成醫生對指標的追求,不顧患者,甚至有的為了錢弄虛作假。
所以,還是不要違背醫學的規律。
醫生行業中并不是大家水平都一樣的,要不大家也不會都想但大醫院看病的,有些醫生的水平有限,但我想每個醫生是都想把病看好的。
因為考不好對醫生沒有任何好處,既容易有糾紛,又容易名聲不好,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誰也不會干的!
這個社會需要理解,多一份理解,少一分糾紛,既然現行的醫療制度是,國家的控費情況下的廣覆蓋醫保,各個醫院自負盈虧為主經營模式,那么就不要把責任都歸到一線醫護人員身上。
希望醫療越來越規范,同時在生活中能交一兩個醫生朋友,這樣很多的事情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