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左肝右肺”一說,來源于《內經》。因此,曾經有人想從《內經》入手,抓住“左肝右肺”之說,大做文章,并以現代解剖學相對照,攻擊中醫學古老、不科學,譏笑中醫理論太荒唐!
“左肝右肺”一詞,是“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省,出自《素問·剌禁論》篇,原文說:“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腎治于里,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顯然,“左肝右肺”只是前面的兩句話,與全文分裂開來,這是“斷章取義”,這種認識方法,完全體現了西方文化“主、客”分裂的特點,就以“左肝右肺”與現代化解剖學相對應,就得出了中醫理論不科學的結論。而中國文化的特點是“物、我為一”的“大一統”。必須把“左肝右肺”置于全文之中,不可分割。只有置于全文之中,才能體現出一個完整的意義。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要解開“左肝右肺”之謎,必須擴大知識面,不能局限在《內經》范圍之內。“醫理源于易理”,說明醫易是一脈相承的。若舍易論醫,《內經》中的許多秘密就難以完全揭開。
根據《內經》,人類居于天地“氣交”之中。天地陰陽二氣是這樣進行氣交運動的:“上者右行,下者左行”(《素問·五運行大論》)。所謂“上者右行”,言天氣右旋,自東而西以降于地,所謂“下者左行”,言地氣左轉,自西而東以升于天。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根據《內經》,“人與天地相應也”(《靈樞·露》)。說明人體臟腑之間,也存在著臟氣升降相交運動。人出生后,人體已由先天轉入后天,《周易》八卦也由先天八卦轉入后天八卦。《內經》在《靈樞·九宮八風》中所應用的“九宮八風圖”,就是后天八卦方位圖。這個后天八卦方位圖來源于洛書。
洛書為人體臟象方位學奠定了基礎:正北方為坎卦屬水,水性寒,寒氣通于腎,故腎位正北方;正南方為離卦為火性熱,熱氣通于心,故心位正南方;正東方為震卦,秉風雷之性,風氣通于肝,故肝應正東方;正西方為兌卦屬澤性涼燥,燥氣通于肺,故肺位正西方;中央屬坤土性陰屬濕,濕氣通于脾,故脾居正中。
洛書不但為人體臟象方位學奠定了基礎,而且為臟氣升降確定了其運行方向。因水為至陰,故居于下;火為至陽,則居于上;木主升發故居于左,方位在東;金主收降,則位于右,方位在西;土為成數之毋,故居于中。如此,臟氣升降圖為:心火下降,腎水上濟,肝木左升,肺金右降。脾胃居中,為升降之樞紐:脾之所以升,肝輔之也;肺氣降胃氣亦隨之降也。從上述臟腑氣機升降圖,完全可以得出結論:“左肝右肺”,不是指肝居于左,肺居于右。而肝與左,肺與右,只是代表著全身陰陽、氣血升降之通道。所以,“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當正確解釋如下:
“肝生于左”,生,《廣雅》:“生,出也。”出,《考工記》玉人注:“向上謂之出”。左,乃《五運行大論》中“下者左行”之“左”。故“肝生于左”者,謂肝氣從左向上升也。
“肺藏于右”,藏,《詞源》:“潛匿”也。潛,《中華大字典》:“潛,沈下”,“沈,下也”。右,乃《五運行大論》中“上者右行”之“右”。故“肺藏于右”者,謂肺氣從右下降也。
古人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所強調的是運動過程與狀態變化,所以多用類比概念,描述的是事物本質“象”什么;“器”為盛受之物,強調的是物質的結構性用與功能,所以多用具體概念,指出事物本質“是”什么。因此,理解中醫也有形而上與形而下之差別。形而下有如“肺在上,肝在右”,形而上有如“左肝右肺”,肝在右而其氣在左,主“升”;肺在上而其氣在向下,主“降”,一個看現象,一個看本質。
要想說明“左肝右肺”,就得先說清楚“東西南北”,我們中國人為什么稱事物為“東西”,為什么買東西不叫做買南北?古人以“取象比類”的原則認為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木金為可盛之物,故可買賣輸轉,水火則難以盛受。
對“東西南北”的另一個比方就是東方為青龍,西方為白虎,南方為朱雀,北方為玄武,這又是什么意思呢?青色為春天之象,龍雖是假想出來的事物,但有角有須,威力無邊,代表生發之象;白虎吞噬萬物,故代表肅殺、收斂之象;南方朱雀絢麗光明,為輸布之象;北方玄武為蛇纏龜象,代表收藏。對應到人體上就是--左為肝,為東,為陽,主生發,生發什么呢?生發北方腎所藏的精;右為肺,為西,為陰,主肅降、收斂,收斂什么呢?收斂由春天生發、長夏(脾胃運化)生長的精華。
因此,古人并非不知“肺為華蓋”,肝在右的解剖位置,而其“左肝右肺”之說是堅持其功能性配屬,重點強調五臟之氣的運動屬性,而非實體臟器。即肝雖在右,但主血為陰,其氣向左(陰氣左行,當升);肺雖在上,但主氣為陽,其氣向右(陽氣右行,當降)。又,左肝屬東方,為震卦象,陰中有真陽,故肝木主動,主生發;右肺屬西方,為兌卦象,陽中有真陰,故肺金主靜(古代戰場鳴金則止,也是取其靜意),主收斂。又,左青龍,右白虎,故中國古代文官尚左,武官尚右;北京城也是東有崇文門,西有宣武門;對醫家而言,青龍、白虎喻肝肺二經得病,不易調伏。對養生家而言,肝木之氣如龍,易變動飛揚;肺金之氣如虎,不易均衡節制。故降龍伏虎,入靜最難。
綜上所述,懂得了中國文化就可以懂得中醫,懂得了古代帝王為什么封禪東岳泰山,就懂得了肝于人體之意義;就懂得了春夏秋冬養生之意義;就懂得了一天之計在于晨的道理。不僅中國古代醫學的“藏器”說就遠比西方的“器官”說更符合造化的意志和人性,中國文化較之西方文化的犀利也更為圓融。
總之,《內經》“左肝右肺”之說,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說“中醫理論太荒唐”者,是其知識面不廣,不了解中國古文化之過也。
版權申明:本文整理自網絡,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fu@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 關注回復對應數字查看更多
【1】救命的馬齒莧,99%的人不知道
【2】老宗祖留下的最難找的方子,家家都有需要
【3】身體不會說謊,缺什么一看便知
【4】42種常見中草藥,神奇功效妙不可言
【5】百病從肝治!千萬醫生都要懂的
【6】千載難逢的中藥藥用一覽表,必須人手一份
【7】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醫生要看你的舌頭? 原來...
【8】拔罐后的淤血顏色代表什么?90%的人不知道!
【9】百病都從濕氣起,找到身體排濕口,治病就成了一半!
【11】神奇的面部刮痧,一周刮1-2次,年輕5-10歲!
【12】別以為睡不醒是睡眠好!其實是濕氣重!
【0】查看更多黃帝內經推薦精華熱文
黃帝內經 【中醫 健康 養生】
微中醫:www.weizy.cn
最大的中醫問診社區,詢必回,問必答!點“閱讀原文”,在線咨詢中醫,每日限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