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后者在細菌作用和適宜條件下容易轉化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后,可與胃腸中的含氮化合物結合,生成亞硝胺,引起慢性中毒,并可誘發食管癌、胃癌等疾病。
由于栽培的季節不同,以及蔬菜食用的部位不同,不同蔬菜的硝酸鹽含量均可能有一定的差異。
一般認為,葉類蔬菜的硝酸鹽含量最高,如雪里紅、空心菜、莧菜與青菜等;根菜類其次,如芹菜、蔥、蒜等;豆類、茄果類、瓜類、根莖類、菌菇類等依次減少。
同一蔬菜,葉片的硝酸鹽含量高于葉柄。
反季節或大棚栽培的蔬菜,其硝酸鹽含量高于季節性和大田栽培的蔬菜。
放置時間過久的蔬菜,特別是不新鮮的蔬菜,有腐爛現象的蔬菜,腌制蔬菜和炒熟后過夜的蔬菜,其硝酸鹽的含量大大增加。
溫馨提示:
盡可能不吃反季節蔬菜和不新鮮蔬菜,多選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和菌菇類,如番茄、黃瓜、胡蘿卜、冬瓜、南瓜、香菇等。
另外,一定要將蔬菜放到干凈的水中浸泡30分鐘以上再進行烹調。
小知識:什么是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主要指亞硝酸鈉,亞硝酸鈉為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或顆粒狀,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觀及滋味都與食鹽相似,并在工業、建筑業中廣為使用,肉類制品中也允許作為發色劑限量使用。
由亞硝酸鹽引起食物中毒的機率較高。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