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有云:“萬物莫不有規矩。”
意思是,人生在世,萬事萬物,處處都離不開規矩。
倘若一國沒有規矩,則會陷入無序混亂的境地;
倘若一家沒有規矩,則會走向支離破碎的地步;
倘若一人沒有規矩,遲早將自己推入艱難困境。
不守規矩,難成方圓。
由此說來,不論家庭還是個人,比缺錢更可怕的,其實是缺乏規矩。
對父母,有禮有節
教養子女,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各種難題,其中最常見的是這一個:
“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年齡小的孩子,仗著父母的疼愛動不動就撒潑打滾,不是鬧脾氣,就是耍賴皮;
大一點的孩子,經常對父母頂嘴、冷戰,甚至拳打腳踢,視作仇人一般對待。
這讓許多家長著實委屈:
我為他付出那么多,為什么還換不來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其實,問題就出在一些必要的事情上,子女沒有建立和善而堅定的規矩,所以心中沒有是非觀、行為沒有界限感。
這就導致面對父母時,沒有禮節與尊敬可言。
國際知名的系統排列導師周鼎文曾說:
“真正的幸福是從尊重父母如是的樣子而來,希望父母變成另外樣子的孩子是無法真正快樂的,所以有些人永遠保持在抱怨或做夢而長不大的狀態。”
在一個家庭中,當子女對父母不再敬重,家庭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模樣。
如此一來,整個家庭必然不和,好運自然也越來越遠。
對孩子,規矩嚴明
梁啟超說過這樣一句話:
“與其跟孩子講道理,還不如給立規矩。”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便是從小為他立好規矩。
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該做,什么不行,長大之后才能端正踏實,有所作為。
陳凱歌是出了名的家教嚴格,家風嚴密。時至今日,兒子陳飛宇跟父母坐在一起,都是規規矩矩,沒有一絲越界的行為。
有一次陳凱歌帶著兒子參加綜藝,陳飛宇在推門進來時,父母正在用餐交談。
陳飛宇見此,沒有大聲喧鬧,也沒有上前打擾,而是輕輕地帶上房門,安靜地站在門口角落聽著父母說話。
直到陳凱歌叫陳飛宇過去時,他才輕聲慢步地走了過去。
只是一個小細節,就足以見得家教之嚴。
美國著名牧師葛培理就說:
“一個被允許不尊重父母的孩子不會懂得真正尊重任何人。”
同樣的,孩子守規矩,有禮貌,待人接物畢恭畢敬,也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與禮待。
這樣的孩子,無論走到哪里都會被大家喜歡和尊重。
對伴侶,給予尊重
前段時間,31省離婚大數據上了熱搜。
其中關于離婚原因的統計數據,讓人不勝唏噓。
排在首位的離婚原因不是家暴出軌,也不是感情破裂,而是無關痛癢的“生活瑣事”。
夫妻之間,就因為不懂得互相理解,互相妥協,讓原本很小的一件事,越演愈烈,最后矛盾升級,直至感情破裂。
因此有人說:
“夫妻之間,雖是最親密的關系,卻也最需要立規矩。”
比如吵得再兇,也不能提離婚;
比如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手打人;
比如大小家務,一定要共同承擔…
除了當初的一紙婚約,生活中的互相約束,才是走向幸福的重要保障。
只有夫妻二人同心協力,用心經營,生活才能越來越好,感情才能越來越甜蜜。
而夫妻關系和諧,家庭自然風生水起,蓬勃興旺。
作家萊蒙特說: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人活一世,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才不至于行差踏錯,悔恨終生。
唯有守規矩,才能讓一個家庭更加團結,也更加和諧。
點亮在看,愿你我都能規矩做人,規矩做事,守住底線,也守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