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來越難教,經常不聽話,喜歡跟家長頂嘴。
孩子的小學作業,就讓我們家長感覺很吃力,進入中學后,很多完全插不上手。
作為老師,總有個別學生上課不聽講,作業不按照完成,怎么說也不聽。
現在的孩子是不是越來越難教了?
最近,經常聽到一些關于學生教育的話題,有家長來抱怨自己孩子管教起來比較累,作業家長搞不定。也有老師感覺現在教學壓力非常大,自己全身心投入,經常換不到想要的結果?,F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為什么現在家長和老師,會抱怨孩子越來越難教了?問題是出在哪呢?作為家長和老師,應該怎樣應對?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來聊聊,為什么老師和家長感覺現在孩子教育起來感覺比較難。
第一、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
首先,我們所有人都承認,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也是不斷的膨脹。每個人每天可以接觸到無數來自外界的信息??萍荚谶M步,知識在不斷的被挖掘,人類也在不停的往前走。大人如此,小孩亦是生在了這個好時代。每個家長都會深有感觸,現在很多小孩從生下來,睜開眼,就能夠接觸到很多知識,從最開始的一張張彩色的圖板,從一個個簡單的動物植物圖片。到后來慢慢長大,開始接觸手機、電視、電腦、網絡,這都是知識的海洋。還有父母將孩子送去的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等等。到時候只要你想學,每天都在浸泡在知識的海洋里。
因此,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從小懂得知識就要比現在很多家長小時候懂得多得多。以我自己小孩為例,一個2歲的孩子,因為從小聽著一個嬰兒播放器(名字略去)長大,每天都要聽兒歌、唐詩、故事這些內容,從出生聽到現在,一個才2歲的小孩,說話口齒都不是特別清楚,卻能夠輕輕松松背出十幾詩簡單的唐詩,譬如《憫農》|《登鸛雀樓》等,以前我們小時候,到了小學才會知道這些唐詩。
同樣,現在的中學生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們從出生到上了中學這個階段,接觸到的知識、學會的知識顯然已經非常多,遠超出了十幾年前的那個年代的孩子。而課本教材以及大綱的更新速度,顯然是跟不上孩子的接受能力的進化。老師和家長教起來,自然要難很多。
第二、大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
外界條件變好,經濟生活水平提高,那么大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自然也是越來越高?!安惠斣谄鹋芫€”是很多家長的愿望。學習任何知識,都要從娃娃抓起。因此,我們看到現在社會上存在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
家長最不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就輸給其它孩子。于是會想盡一切辦法送到外面去學習。而且現在很多孩子學習的東西已經越來越超齡化。相信很多人一定知道,現在很多小學生都開始在外面培訓學習編程序了,剛開始聽說的時候,簡直不可思議。一個幾歲的小孩就要開始學習計算機語言了,而且這種培訓班還非?;鸨?/p>
說到這,我們又要說回老黃歷了。我們小學的時候,電腦還沒有,中學才開始有了計算機,但學的也僅僅局限于DOS系統,學幾個簡單的操作指令,學著打打五筆就很不錯了。當然,時代早就變了,但真的到了小學生就要開始學編程的地步了嗎?
第三、這是一個強調個性的時代
以前的學生,除了上課,沒有太多娛樂活動,加上家庭條件都相對一般,對于那時候的學生來說,注意力主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上,能夠吃上好的,穿上新衣服就好。
然而,現在的學生從一出生,基本上就是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大部分學生還是衣食無憂。在這種環境里長大的孩子,他們追求的需求顯然不可能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他們更加強調自己的個性張揚,他們會跟父母談尊重,要求被理解,需要被認同。他們經常跟父母說的一句話就是“你OUT了”。
然而,從小不是這種模式下長大的家長或者老師,他們有點不太能夠理解,為什么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父母對他這么好,可還是不聽教導?!焙敛豢鋸埖恼f,現在的孩子,一般到了小學三年級后,父母如果不轉彎思路,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變得更加開明,跟自己的孩子溝通上可能就會存在障礙和隔閡
第四、孩子性格變得越來越脆弱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性格變得越來越脆弱。別看現在的孩子,平時說話一套一套的,說起道理來,很多連大人都沒聽過。但,由于現在很多家庭在孩子培養上,基本上采取了“包辦”模式,那么勢必會缺少獨立性,造成孩子表面上堅強,內心卻非常脆弱,特別是會喪失面對挫折的能力,他們的承受失敗的能力會變差,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強。一旦在學習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難,就會很容易被打擊。
那么,不管是老師也好,家長也罷,在孩子進入中學以后,對孩子的管教的方式上很多時候會束手無策。以前的孩子,不聽話了,老師可以用戒尺打手心,可以罰站等各種處罰方式,來懲戒學生,希望能夠達到改正的效果?,F在哪個老師再用戒尺打打學生試試,或者哪個家長體罰一下自己的孩子看看?弄不好,就給你來一個離家出走,或者跳樓。
除此之外,在現實教育教學中,可能還會碰到各種想不到的狀況出現,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可能會讓家長或孩子撓頭抓耳。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中學生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個性,但也越來截止脆弱的現實。那么,在新時代下,家長和老師應該如何應對?個人建議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想要將學生教得更好,那就必須要比學生更強大,懂得更多。學生懂的,家長和老師要知道;學生不懂的,家長也要略知一二。如果連自己懂得都沒學生多,在學生心目中,哪來的威信呢?就算是嘴上服,心里也不服氣。
比如現在很多學生在業余時間喜歡玩手游,那么如果家長和老師一味的禁止,可能效果未必會很好,但如果老師和家長對這些游戲也略知一二,偶爾還能交流一些,在這個基礎上再談學習和教育,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第二、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既然現在的孩子追求自己的個性發展,那么做為父母或者老師,完全可以遵從孩子自己的內心需求,不必要求自己事事按照父母的想法,按照傳統的做法去學習和生活。
在家長的眼里,以前的學生打游戲就是不務正業,看動漫就是浪費時間。而現在隨著科技和時代的進步,現在很多90后,可能在游戲領域有過人之處,成為了行業里的翹楚,不管是打比賽還是弄直播,都是一堆粉絲追隨。顯然,他們從賺錢的角度來說,早就超過了很多傳統行業工作。而目前很多職業院校里,都開設了電競類專業,與時代同步。這些,在一些傳統思想的父母看來,簡直是不敢想象的事實。
第三、減少對學生的干預
減少對學生的干預,目的是培養學生更好的獨立自主生活和學習的能力?,F在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有一萬個不放心,事事都想插手管管,今天吃什么、穿什么、跟什么同學去玩耍,每個細節都要了如指掌,否則一天心里不踏實。這種父母掌控欲望非常強烈,打著“一切為了孩子好”的口號,干預孩子的個人生活。導致孩子喪失最基礎的生活能力,事事都有一定的依賴心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產生很強的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自然就不服管。
結束語:我們總是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和家長”,其實一個孩子從出生下來,他本身就是一張白紙,從小接受什么樣的家庭教育,長大接受什么樣的學校教育,這都決定了孩子成長成什么樣的一個大人,再去走向社會接受社會教育。這一路走來,家長和老師,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