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的表舅去北京辦事,特意路過朝陽來看望我們,打電話說,晚上六點到。我打電話給老爸,說晚上在飯店擺一桌酒席給表舅接風。老爸說,不妥,還是來家里吃。我說,老爸,如今招待客人都到飯店去,即方便又體面。老爸說,不妥,還是來家里顯得熱情真誠。我不甘心,繼續爭辯道,家里也做不出那么多菜啊。老爸說,咱家招待客人不用山珍海味,一份真誠就夠了。
我無話可說,多年來家里來客都是這樣,都到家里吃,這是我家的規矩,誰也變不得。
晚上六點,表舅如期而至,我把表舅接進家門。老爸老媽早早守在門口迎接,遠遠見了表舅,喊著表舅的名字,熱淚盈眶。算起來有四年多沒見了,彼此都蒼老了許多,三位老人一邊數落著歲月不饒人,一邊攜手進屋。屋子中間的餐桌上已經擺滿了菜肴,都用大碗扣著,香氣縈繞滿屋。大家圍坐在桌前,老媽一樣一樣掀開大碗。表舅的眼睛漸漸瞪大,每一樣菜肴都是表舅最喜歡吃的,小笨雞燉紅蘑、紅燒肉燜海茄、西芹炒粉皮……老爸老媽是專門為這桌菜費了心思的。老爸又拿出一瓶五糧液,那還是去年他老人家過生日的時候我給他買的,他不舍得喝,今天拿了出來。
酒足飯飽后,表舅要趕晚上11點的車,我們全家送表舅到車站。回來的路上,我突然上來小心眼兒,埋怨老爸,給你買瓶好酒不知道獨自享用……老爸嘿嘿笑了,拍拍我的肩膀,給我講了個故事。老爸說:“我七歲那年,你爺爺趕大車從盤錦往朝陽販肥料,一個來回要半個月。你爺爺一走,我和你二叔就盼啊盼,盼你爺爺快點回來給我們帶好吃的。每一次,你爺爺回來都不空手,糖圓、燒餅、蝦醬……只有一回,你爺爺讓我們失望了。那一次,你爺爺回來倒也帶了好東西,是兩袋暄騰騰的面包,一袋四個,共八個。不巧的是,那次正趕上‘四清’的同志派飯到咱們家,你爺爺把這八個面包都給‘四清’的同志吃了。我和你二叔透過門簾縫兒看著桌上一個個面包消失,咽了一肚子口水,你爺爺瞅瞅我們倆裝作沒看見。那時候日子窮,家里沒有什么好吃的招待客人,那八個面包是當時咱們家最好吃的東西……”“這回知道了吧,咱們家的規矩是從你爺爺那傳下來的!”老爸鄭重其事地對我說。我點點頭,咽了一口口水,卻已淚眼朦朧。誰知,老爸看著我的樣子很是得意,講起了他的待客經——對待客人要拿出百分之百的熱情、真誠,這樣才能建立真感情,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千萬丟不得! (徐長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