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下藏著一只雪豹!”才讓扎西突然興奮地叫了起來。
聽到才讓扎西的叫聲,一旁拍照的多杰迅速跑過來,蹲在望遠鏡前凝目觀望。“巖石下還真藏著一只雪豹。”多杰也興奮地叫了起來。
前兩天,才讓扎西和多杰前往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的昂賽大峽谷,他們看到了雪豹、巖羊、白唇鹿、赤狐等珍稀野生動物。
才讓扎西平時喜歡觀察野生動物,當他得知昂賽大峽谷開展生態體驗旅游活動項目的消息后,便和朋友多杰約定到昂賽。這兩天,他們一直住在昂賽,看到了平時難得一見的珍稀野生動物。
才讓扎西參與的是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與山水中心共同開展的一項自然體驗活動。這項自然體驗活動是山水中心和當地政府部門共同開展的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的項目之一。
“昂賽大峽谷有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嘗試開展生態體驗游,經過兩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效。”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副調研員牟永紅說。
三江源國家公園共有三大園區,每個園區獨特的地理特點,造就不同的自然風光和野生動植物分布特點。其中,位于瀾滄江源頭的昂賽地區,具有獨特的峽谷風貌、原始森林和丹霞景觀,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雪豹的主要分布區。基于此,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條件較為成熟的瀾滄江源園區開展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
在山水中心的培訓和指導下,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和昂賽鄉政府從當地牧民當中選拔20余名牧民,培訓紅外相機和望遠鏡操作和使用技術。這些率先掌握相機拍攝技術的牧民,成為開展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的首批受益者。
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牧民扎西通過培訓學到紅外相機操作技術,帶著游客到峽谷體驗野生動物觀測活動,一年下來也有不錯的收入。扎西說,自從掌握這門技術后,在村委會的具體安排下,牧民輪流帶著游客到山上體驗生態游項目,大家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
扎西尼瑪自從擔任生態管護員一職后,主動減少了家畜,日常和牧民一起巡護草原。自從鄉上鼓勵牧民開展特許經營活動以來,扎西尼瑪在家門口開了一家小賣部,還搭建了一頂帳篷,置辦了灶具、餐具,為慕名而來的游客提供牛羊肉、酥油茶、糌粑等食物,收入可觀。扎西尼瑪說,現在到瀾滄江昂賽大峽谷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他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藏餐店,輪流巡護草山外,其余時間在家搞餐飲。
“鄉上選拔出來的20余名牧民,為體驗者提供食宿,并擔任司機和向導,體驗者要向所在合作社交付食宿和交通費,其中收益的40%屬于接待家庭,其余用于向村里的貧困老人交納養老金、醫療金等,改善當地牧民生產生活。”雜多縣昂賽鄉黨委副書記張富生說,目前鄉上生態管護員崗位實現全覆蓋,人均報酬每月1800元,共有1516戶納入其中。自從縣上鼓勵牧民開展特許經營活動后,鄉上組織牧民開展餐飲住宿、向導等服務項目,增加了牧民的收入。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開展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要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絕不允許破壞當地生態環境。這項活動是在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下有序開展,受益主體是當地牧民。”牟永紅說,開展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主要的受益主體是當地牧民。為杜絕商業性質的經營活動,目前昂賽大峽谷每年只允許接待2000名游客。今后隨著條件成熟,將逐步擴大接待人數,開展昂賽大峽谷漂流、民俗等生態體驗項目。
對于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三江源地區牧民而言,放牧是大多數人唯一的生存技能。如何引導禁牧減畜后的牧民參與國家公園保護與管理,使其能從中受益、實現脫貧致富,這是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期間,當地貧困牧民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的收入來源之一。
2020年將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發展體制機制示范村建設試點工作,鼓勵支持牧民以投資入股、合作勞務等多種形式開展特許經營項目,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增收致富。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田俊量說,從今年起,除了在瀾滄江源園區,在黃河源頭等條件成熟的地區也要相繼開展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最終的目的是讓當地牧民從中受益,打破牧民單一的收入模式,最終實現生態保護與增加收入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