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三大常用藥物,抗菌藥、平喘藥、化痰藥。
抗菌藥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
◇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譜
◇根據疾病可能的致病菌選擇抗生素
◇根據 PK / PD (藥動學/藥效學)合理安排治療方案
◇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
◇ B 內酰胺類 ◇大環內酯類
◇喹諾酮類 ◇四環素類
◇氨基糖苷類 ◇其他:磺胺類糖肽類利福霉素類
β 內酰胺類
◇青霉素類 ◇頭孢類
◇碳青霉烯類 ◇頭霉素類
◇單環菌素 ◇β內酰胺酶抑制劑
青霉素類
◇青霉素:殺菌作用強、毒性低、抗菌譜窄、易耐藥
◇氨芐西林:對 G +、 G 菌均有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對 G +、 G 菌均有抗菌作用,抗菌活性強,易進入支氣管分泌液
◇哌拉西林:對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和肺炎桿菌的作用強
頭孢類
◇第一代:頭孢氨芐、頭孢拉啶、頭孢唑嚇
◇第二代:頭孢呋辛、頭孢克洛
◇第三代:頭孢他啶、頭孢曲松、頭孢哌酮
◇第四代:頭孢吡肟、頭孢匹羅
◇G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 G -: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腎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對酶穩定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碳青霉烯類
◇亞胺培南、美羅培南 ◇廣譜:對 G + G ﹣厭氧菌
◇對β內酰胺酶穩定 ◇強效
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頭孢派酮舒巴坦
大環內酯類
◇阿奇霉素 ◇G + G ﹣非典型病原體(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
◇對細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 ◇ 有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
◇半衰期長,有抗生素效應
喹諾酮類藥物
◇呼吸喹諾酮類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
◇主要作用于革蘭陰性菌的抗菌藥物,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較弱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
◇本類藥物可影響軟骨發育,孕婦、未成年兒童應慎用臨床抗菌藥物
時間依賴型抗生素
◇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氨曲南、碳青霉烯類、大環內酯類、復方磺胺甲惡唑、克林霉素類
◇四環素、萬古霉素、替考拉寧、氟康唑、新型大環內酯類(阿奇霉素)
只有當 T > MIC (最小抑菌濃度)占給藥間隔時間的比例超過40%時,才能達到良好的細菌清除率。
濃度依賴性抗生素
◇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甲硝唑、兩性霉素 B 等
◇該類抗生素對致病菌的殺菌作用取決于峰濃度,而與其作用時間關系不密切。此類藥物在一定范圍內可通過提高濃度來提高療效,但超出一定范圍可增加對機體的毒性反應。
◇青壯年、無基礎疾病病史
◇常見病原體: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
◇抗生素選擇:大環內酯類、青霉素、第一、二代頭孢類、呼吸喹諾酮
◇老年人或有基礎疾病
◇常見病原體: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需氧 G ﹣桿菌、卡他莫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第二代頭孢、 β 內酰胺類/內酰胺酶抑制劑或聯合大環內酯類、呼吸喹諾酮
◇需要住院患者
◇常見病原體: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需氧 G ﹣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體、呼吸道病毒、厭氧菌
◇抗生素:第二代頭孢單用或聯合大環內酯類、頭孢噻肟/頭孢曲松單用或聯合大環內酯類、呼吸喹諾酮
平喘藥物
黏膜炎癥、水腫,平滑肌痙攣,過敏反應,平滑肌增生,粘液分泌增多→氣道狹窄→喘、咳、痰
◇吸入: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氟替卡松
◇靜脈: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甲潑尼龍、地塞米松
◇ロ服:強的松
◇作用機制:抗炎、抗過敏、增強 B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的作用
◇不良反應:全身用副作用大。
表面激素( ICS )在口咽局部的不良反應包括聲音嘶啞、咽部不適和念珠菌感染。吸藥后應及時用清水含漱口咽部
◇臨床應用
◇口服:孟魯司特(順爾寧)
◇作用: LTRA 可減輕哮喘癥狀、改善肺功能、減少哮喘的惡化,但其抗炎作用不如 ICS 。
◇臨床應用:是1Cs之外唯一可單獨應用的治療哮喘的長期控制性藥物,可作為輕度哮喘的替代治療藥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聯合用藥。尤其適用于伴有過敏性鼻炎、阿司匹林哮喘、運動性哮喘患者的治療。
◇短效B2受體激動劑( SABA 維持時間4~6 h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吸入:是緩解輕至中度哮喘急性癥狀的首選藥物,按需使用,不宜長期、單一、過量應用
◇口服:心悸、骨骼肌震顫等不良反應比吸入給藥時明顯
◇長效B2受體激動劑(( LABA 維持時間10~12h):沙美特羅、福莫特羅、節達特羅、福莫特羅起效快,也可作為緩解藥物按需使用。
◇不良反應:骨骼肌震顫、低血鉀、心律紊亂、高血糖等
◇臨床應用:
◇短效抗膽堿能藥物( SAMA ):異丙托澳銨
◇長效抗膽堿能藥物( LAMA ):噻托澳銨
◇作用機制:拮抗M1、M3受體,可舒張支氣管平滑肌并抑制黏液高分泌狀態,減輕氣道高反應性。
◇不良反應:ロ干、矛盾性支氣管痙攣、慎用于閉角型青光眼、前列腺肥大
◇臨床應用
◇茶堿:具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及強心、利尿、興奮呼吸中樞和呼吸肌等作用,低濃度茶堿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及多尿等
◇臨床應用:小劑量,慢阻肺、哮喘
◆吸入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哮喘最有效的控制藥物,但一般不單獨用于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對于有適應癥的部分 COPD 患者可以考慮 ICS / LABA 。
◆LABA 不建議單獨用于哮喘患者。長期、單用B2受體激動劑可造成細胞膜B2受體的下調,表現為臨床耐藥現象。 ICS / LABA 聯合有協同及互補作用, ICS 可上調B2受體表達,B2受體激動劑增加 ICS 抗炎作用。
◆M 膽堿受體拮抗劑在 COPD 中的作用優于哮喘。 M 膽堿受體拮抗劑和B2受體激動劑聯合使用,具有協同、互補的作用,減少不良反應。
化痰藥物
●痰液是氣管和支氣管腺體和杯狀細胞分泌的液體。
●痰液的主要作用是濕潤氣管粘膜,粘附空氣中的灰塵及微生物,并通過氣管上的纖毛排出氣管。
●痰液主要由大量的水分和少量的酸性糖蛋白組成。酸性糖蛋白分子含有雙硫鍵(- S - S ),具有一定的粘性,是白色痰液的主要成分。
●代表藥物:愈創甘油醚、氯化銨、碘化鉀。
●口服后刺激胃黏膜,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性促進支氣管腺體分泌增加;分泌支氣管和支氣管,提高管腔滲透壓,保留水分而稀釋痰液。適用于干咳及痰液不易咳出者。
●代表藥物: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厄多司坦、福多司坦
●化學結構中含有硫基(- SH )可使酸性糖蛋白的雙硫(- s - S -)鍵斷裂,降低痰黏度,使黏痰容易咳出。
●代表藥物:氨溴索、溴己新
●不僅能抑制氣管、支氣管腺體和杯狀細胞合成酸性粘多糖,降低痰液粘稠度,而且能促進氣管上的纖毛運動,促進痰液排出。
●與環素類抗生素合用,可增加抗菌作用,與阿莫西林合用可增加其在肺的分布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