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楊來旺道長是清末武當山全真龍門派著名道士。拜全真龍門派何陽春為師,成為該派第13代嫡傳弟子。他致力修復宮觀,還自收門徒50余人。這些人都為武當道教的中興,作出了很大貢獻。
楊來旺(?——1909)清末武當山全真龍門派著名道士。陜西白河縣人,曾是清同治“舉人”。
同治初(公元1862年),楊來旺來武當山出家,拜全真龍門派何陽春為師,成為該派第13代嫡傳弟子,楊來旺是他的道名。
武當宮觀歷經戰亂 庵堂多遭焚毀
據《續修太和志》記載:武當山地區經明末清初的戰火之災,宮觀殿宇,庵堂多遭焚毀。后經白元福、楊常炫、張靜明在撫鎮蔡公,撫軍王公,鎮安將軍噶公的倡導捐資下,大部分得以修復。雍正、乾隆年間,凈樂宮主持段云陽在督憲邁公及陜西芮城縣李若信的捐資下,修復凈樂宮圣父母殿,裝塑圣像及侍從神像,置辦各類供器,諸幡,用銀千余兩。
楊來旺道長親率門徒修復紫霄宮十方堂等(資料圖 圖源網絡)
乾隆末年及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被志書稱為“有道行,精通雷法”的潘金墀真人,將在四川募化所得全部用于對朝天宮、太和宮、皇經堂、高樓、天合樓等建筑的修建。
楊來旺道長立志并親率門徒修復武當諸宮
楊來旺入道后立志修復武當諸宮,經薦為紫霄宮道衲。他見宮觀破敗,遂矢志修復武當諸宮。由于他為陜西漢中撫臺治病有驗,撫臺在聽說武當宮觀由于缺乏人力物力得不到修復時,為答謝楊來旺療疾之恩,于病愈后親到武當山紫霄宮坐鎮三年,調運錢糧,修復了部分宮觀。
楊來旺親率門徒王復渺、苗復清、徐本善、程合星等道人,經10余年辛苦募化,相繼修復紫霄宮十方堂、東道院殿堂5間、道房22間,西道院殿堂5間,道房47間,修龍虎殿道房70余間。朝天宮17間。真帝觀殿堂、道院47間。財神廟9間,龍泉觀3間,老君堂13間,關帝廟5間,磨針井15間,沖虛庵29間,周府庵134間。還維修了申府庵、晉府庵、襄府庵、沐府庵、紫府庵、萬壽庵、玄都觀、八仙觀、三元宮、城南奎星樓、紫云亭等一大批殿宇。后又有道人閻成渾、朱信春、胡云,周信春等人修復了一些殿宇。
據不完全統計,武當山宮觀殿宇道房在清末仍有3000余間,道人千余名。使“武當諸宮一新”。楊來旺致力修復宮觀的同時,還在紫霄、南巖、靜樂諸宮積極發展武當山全真龍門派力量,自收門徒50余人。這些人都為武當道教的中興,作出很大貢獻。
熊賓《續修大岳太和山志》記載:“光緒已酉(實為宣統元年,1909年)夏四月八日,寶珠峰(紫霄宮前)突起黑氣一股,直沖空祭。登時晝晦,迅雷大作。楊來旺正午餐。猛聞雷聲,恍然若有所警悟。遂仰天而偈曰:‘芒寒星斗劍、身入五云端。口汲天河水,靈爽涉秦川’。偈畢端坐而化。”
楊來旺道長墓冢(資料圖 圖源網絡)
楊來旺羽化后葬于紫霄宮東天門下陳溝灣處,今墓尚存。墓碑額文:紹古三坊。碑上刻有對聯兩幅,一副文:壽松蔭舍青獨綠,瀛水蓬壺碧雙澗。另一幅文:是慈是孝久為一塋之政;兼德兼仁永稱百代之宗。備上正中為:羽化龍門正宗楊公諱來旺育化大人之墓,落款為:中華民國乙未年孟東月上旬吉日彀旦。(編輯: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