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信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條
《民法典》第1226來自于《侵權責任法》第62條,增加了“個人信息”作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保密的對象,并且刪除了 “造成患者損害的”表述,也即即使不造成患者損害,也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六十二條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1.醫院將載有患者隱私的《出院志》提供給其公司系經過患者的同意,不構成對其隱私權的侵犯——金安東與北京和睦家醫院有限公司隱私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出院志》作為載有患者病情診斷、治療經過及相關醫囑的病歷材料,屬于患者隱私,屬于醫療記錄的范圍?;颊呦蜥t院告知由其公司為其支付醫療費用,并自愿同意醫院向其公司提供《出院志》。故醫院將《出院志》提供給患者公司系經過了患者的同意,不構成對患者隱私權的侵犯。
案號:(2015)朝民初字第26222號
審理法院: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來源:法信精選
2.醫療人員未經患者同意擅自公開患者病情,構成對患者隱私權的侵犯——小潔訴王某隱私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醫生在未經患者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患者早孕的事實對外宣揚,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干擾,醫生的行為已經侵害到了患者的隱私權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來源:吳春岐主編:《新編醫療糾紛處理法律依據與案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醫療機構擅自組織觀摩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侵犯了患者的隱私權——王某訴某醫院隱私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未經患者同意,醫療機構擅自組織實習學生觀摩對患者人工流產的治療過程,侵犯了患者的隱私權,醫院應賠償患者精神損失撫慰金。
來源: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侵權責任法疑難問題案例解讀》,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4.醫院擅自公開患者的個人信息和真實病歷,侵害了患者的隱私權,應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撫慰金——何某訴某中心醫院等侵害隱私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醫院未經患者或其親屬的同意,將患者的病況、治療情況及新型手術的療效等刊登在報社出版的報章上,并使用患者的真實姓名和真實病歷對外公開報道,給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傷害,侵害了患者的隱私權,醫院應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撫慰金。
來源:江平顧問、李顯東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釋義與典型案例詳解》,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醫務人員私自復印患者病例,侵犯了病人的隱私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吳麗訴何建、袁玉隱私權侵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病歷屬于病人所有。醫務人員未經患者同意,私自復印患者病例,侵犯了病人的隱私權,應當承擔賠償損失和賠禮道歉的侵權責任。
來源:法律出版社法規中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案例解讀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本條的條文理解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關于隱私權的具體內容,通常而言,隱私權包括四項基本權能:
(1)隱私隱瞞權。又稱保密權,它首先包括公民對身體隱秘部位的保密權,這是公民一項最根本的隱私權,因為早期人類的隱私意識即萌發于裸露身體隱秘部位的羞恥心,今天的隱私權最早也是從“陰私”的范圍逐漸擴大演變而來的。此外,隱瞞權還包括對個人身高、體重、病歷、生活經歷、財產狀況、身體缺陷、健康狀況、婚戀、家庭、性生活、社會關系、信仰、心理特征等情報信息的保密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刺探、公開和傳播。(2)隱私利用權。即公民對個人隱私進行積極利用,以滿足自己精神、物質方面的需要。
(3)隱私維護權。公民對自己的隱私享有維護其不受侵犯的權利,在受到非法侵害時可以依法尋求司法保護。
(4)隱私支配權。公民對于個人隱私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支配,可以公開部分隱私,準許他人對個人活動和個人領域進行察知,準許他人利用自己的隱私。如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允許醫生檢查身體隱秘部位、了解個人經歷、生活習慣等。
《民法總則》明確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其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薄睹穹ǖ洹房倓t編對此規定幾乎無變化。人格權編則專章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涉及的是自然人的身份、地位等信息,具有人身屬性,屬于人格權益的范疇。隱私權也是人身性人格權的一種。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和交叉。
患者的患病信息往往屬于敏感信息,對此進行泄露等,會給患者造成極大傷害?!肚謾嘭熑畏ā返?2條專門規定了患者隱私權的保護,該條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北緱l在此基礎上保留了患者隱私權保護的內容,同時增加了患者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痹谄渌芍?,如《執業醫師法》第22條規定,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應當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第37條規定了侵犯患者隱私的法律責任?!蹲o士管理辦法》第24條規定:“護士在執業中得悉就醫者的隱私,不得泄露?!?br>侵害患者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停止侵害的適用較為常見。賠禮道歉也是侵犯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民事責任的一種有效方式。賠禮道歉可以采用公開方式進行,也可以采用非公開方式進行。法律上并沒有規定賠禮道歉的具體方式,主要取決于受害人的選擇。就侵犯患者隱私權的賠禮道歉來說,不公開賠禮道歉的效果更好,避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至于賠償損害,由于侵犯患者隱私權的結果主要是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因此,賠償損失可以按照《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進行賠償。侵害個人信息的,也主要是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至于賠償的具體問題,可以適用侵害個人信息的一般規則。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489~491頁。)
2.本條在審判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于本條的適用,要注意的是本條旨在強調對患者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其導向價值正面積極。在具體法律適用上,本條第一句確立了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對患者隱私和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義務的違反意味著責任的承擔,此規定也就為有關民事責任的承擔提供了法律規定基礎。本條第二句規定的“泄露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實際上是一個完備的法律責任規范,其侵權行為樣態是“泄露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從違法行為反映主觀過錯的角度講,意味著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往往具有“泄露”或者“未經患者同意而公開”的故意,但實際情況中也可能是“過失”導致這一情形的發生。因此,涉及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侵害患者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情形的,必須適用本條規定。但從侵權責任構成上講,本條規定的侵權行為類型屬于過錯侵權的范疇,應當遵循過錯責任的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后果、因果關系的構成要件。從實質上講,這一侵權行為與其他領域的侵害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情形并無區別。尤其是,這里并不直接涉及醫療機構實施診療活動的問題,不涉及醫學本身專業性的問題,因此在法律適用上就應該適用過錯責任的一般規則,有關舉證責任的分配,也應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規則。換言之,本條規定的情形似應直接適用《民法典》第1165條第1款關于過錯責任的規定,而不宜適用本章第1218條關于診療過錯責任的一般規定。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491~492頁。)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13修正)
第十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采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因違法實施行政管理或者預防、控制措施,侵犯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2009修正)
第二十二條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二)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
(三)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四)努力鉆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五)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