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由于氣候、物產和風俗上的差異,因此,在我國烹飪技術發展過程中,便形成了具有特殊風味的許多地方菜。
當前我國地方特點比較突出的菜系有:魯、川、粵、蘇四大菜系,此外還有湘、閩、徽、浙、京、遼、 鄂等地方菜。任何一個菜系都擁有系列的名菜陣式,都能突出地體現各自的風味特點。
1.魯菜魯菜是在我國北方享有很高聲譽的菜系之一。它是以濟南、福山兩地方菜為主組成的,魯菜注重保持和突出原料本身的鮮味。1--I味以清、鮮、脆、嫩為主。烹調方法上擅長爆、炸、扒、蒸。代表菜肴有: “糖醋鯉魚”, “九轉大腸9, “烹大蝦”, “清湯燕窩”, “奶湯雞脯”, “油爆海螺”, “炸蠣黃”等。
2.川菜四川古稱“天府之國”,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為川菜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物資基礎。川菜注重調味,重于酸、辣、麻、香,享有百菜百味之稱, 烹調方法側重燒,烤、干煸等。
川菜以成都、重慶兩地的菜肴為基礎,還包括樂山、江津,自貢、合川等地的地方名菜。其代表萊肴有“水煮牛肉, “麻婆豆腐”, “干煸魷魚絲” , “宮爆雞丁。,“魚香肉絲”, “金錢海參”等。
5.粵萊(廣東菜)
粵菜以廣州、潮州、東江三種地方菜為主體。它選料廣泛,配料繁多,善于變化,口味以清醇、保鮮為主。烹調方法以蒸、燒、燴等最為擅長。其代表菜肴為“竹絲雞燴五蛇”, “烤乳豬”, “清蒸鱸魚”, “菊花龍虎燴”等。
4.蘇菜(江蘇菜)
蘇菜是我國著名菜系之一,它是以揚州,蘇州、南京蘭個地方菜為主體發展而成的。
蘇菜選料嚴謹,制做精湛,擅長燉、燜、蒸、燒、炒,口味以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不失其形,清嫩爽日,不失其味為主。其代表菜肴為“鹽水鴨”, “雙皮刀魚”, “水晶肴肉”, “百花酒燜雞”, “白湯鯽魚”等。
5.湘菜(湖南菜)
湘菜為我國著名菜系之一,以擅長燉、燜、熬、蒸、煨、臘等烹調方法而著稱,口味以香鮮、軟嫩、油重、色濃為特點,其代表菜肴是“麻辣子雞”, “冰糖湘蓮”, “紅煨魚翅”, “金錢魚”等。
6.閩菜(福州菜)
閩菜是以福州菜為代表,吸收了樟州、廈門、泉州等地方菜而構成的。在烹調方法上以清湯、干炸、爆炒、燒為味,代表菜肴有“佛跳墻”, “魚丸湯”, “酸辣魷魚”,。太極明蝦”, “燒片糟鴨”, “小糟雞丁”等。
主。制做精細,色調美觀,味鮮清淡,略代甜味,獨具風格。
7.徽菜(安徽菜)
徽菜是由皖南、沿江、沿淮三種地方風味萊肴所組成。
沿江菜是以蕪湖、安慶、合肥為主。江淮菜是由蚌埠、宿縣、阜陽等地方風味菜所構成。微菜是指皖南一帶的菜肴。
它是徽菜的發源地,也是徽菜的主要代表。
徽菜擅長燒、燉,講究火功,具有芡大、油重,善予保持原汁,原味的特點。
徽萊代表菜肴有; “無味熏鴨”, 。符離集燒雞”,“紅燒果子貍”,“奶汁肥王魚”,4雪冬山雞”, “毛峰熏鯽魚”等。
‘8.浙菜(浙江菜)
浙菜是由杭州、寧波、紹興等地方萊發展而成的。擅長炒、爆、炸、燴、烤、燜等烹調方法,具有清鮮、細嫩、制做精細的特點。
代表菜肴有: “生爆鱔片”, “龍井蝦仁”, “干炸響鈴”, “東坡肉”等。
9.京菜(北京菜)
京萊以北京地方菜為主,綜合漢、滿、蒙、.圓等各民族的烹調經驗,吸取了全國各主要風味,尤其是山東風味的優點,并繼承了明、清兩朝宮廷萊肴的精華發展而成的。
京菜的烹調方法是把少數民族擅長的烤、涮、煮,燒與本地的爆、熘、炸、炒相融合。口味重予香鮮,具有四季分明、色彩絢麗、油而不膩、淡而不薄的特點。
代表菜肴有: “熘雞脯”, “烤鴨”, “油爆雙脆”,“糟熘魚片”, “醬爆肉丁”, “拔絲蘋果”, “抓炒里脊”等。
10.遼菜(遼寧菜)
遼菜是以沈陽、大連地方菜發展形成的菜系。遼菜是在滿族菜肴和東北菜的基礎上,吸收全國各地,特別是魯菜和京菜之所長而發展形成的獨特風味菜系。
遼寧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山珍海味,品種繁多,為遼菜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物資基礎。烹調方法擅長于留L、炸、燒、靠、蒸、燉、汆、鍋。粟肴特點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爛香脆,色鮮味濃,明油亮芡,講究造型。
代表菜肴有: “自肉血腸”, “扒熊掌”, “金魚臥蓮”, “蜜汁櫻花”, “什錦火鍋”. “鴛鴦大蝦”, “紅梅魚肚”, “炸蠣黃”等。
1 1.鄂菜(武漢菜)
鄂菜是由武漢、荊沙、黃州三種地方風味菜所構成的。
烹調方法側重干蒸、煨、炒、炸、燒。口味具有汁濃、芡稠、口重、味純的特點。
代表菜肴有; “紅燒紅魚”, “粉蒸鯖魚”, “油酥野鴨”, “清燉甲魚裙”, “炸獐肉排”, “瓦罐雞湯”等。
此外還有譚家萊,宮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等,都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