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內向,剛進大學的時候幾乎無法適應團隊生活,動不動就來個開會討論,集體秋游增加感情什么的讓我感到是痛楚。偏偏內向還受到偏見。這篇演講真太棒了,講出了我們的心聲:我們其實并不差,團隊學習是讓我們變的外向了,可是做不成自己,因為偏見,我們懷疑自己,變得更不自信了,。我們需要更多地獨處,才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跟靈感,但是無論在哪里,都只是為外向設計,考慮,而忽視內向的需要。我們不是另類,只是不善于表現(xiàn)自己,為什么就要遭受被冷落到墻角的悲哀與不屑一顧。看看我們的老師,我們的領導者,一旦你不裝,被發(fā)現(xiàn)是個內向的人,被遺棄在墻角就是接下來的遭遇。
你為什么不加入我們,你為什么要那么安靜,你為什么不活潑一點。內向,本是天生,由基因決定,為什么要被問“為什么”,為什么要遭質疑與輕視。我們的教育模式都傾向于“外向”。以至于外向越來越占優(yōu)勢,內向不知不覺被視為次等,就像男女平等問題一樣,幾千年的歷史遺留,到現(xiàn)在提倡男女平等,可是認為男性是優(yōu)等,所有有利條件都絕大部分為男性提供,長期處于優(yōu)勢地位使得男性即使在提倡平等的環(huán)境下還是占優(yōu)勢,他們普遍比女性有更高的智商,世界領導者普遍是男性,女性被認為是生育,持家的必須。被認為女性沒有男人人強,更糟糕的是她們自己也安于現(xiàn)狀,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那些有利于外向性格者的環(huán)境往往毀了內向性格者的創(chuàng)造力。可偏偏很少人意識到這一點,還一味地推崇外向教育。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模式下,內向者體會到的卻是焦慮、緊張和痛苦,不斷地懷疑自己,自信降低。內向者本是在獨處的時候絕對的專一,享受自己,發(fā)揮自己的潛力,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這些屬于內向者生存的模式被否定,被輕視,被認為不合群,被認為太過含蓄。于是內向性格不知如何定位自己,認為自己做什么都不被認可,自尊自信挫敗,談何獨處發(fā)揮內向性格的力量。內向性格無法發(fā)揮力量最大的問題是,內向生存學習模式不被認可,社會也不曾提供,大眾意識里面一直以來潛藏的對內向的輕視。看看課堂里性格傾向的測試,偏外向的人會大聲炫耀自己的外向型,可不能見一個內向者充滿自信,很自豪地,炫耀式地大聲告訴其他人,我是內向。而是小心翼翼的不作聲,生怕別人問自己測試結果,被人知道自己被貼了“內向”的標簽。再看看哈佛上幸福的教授泰勒被很媒體采訪,采訪完以后,主持都這樣說:你跟我想象的不一樣。泰勒漫不經心的問:有何不一樣。主持人說:我想的你應該更外向更活潑一點。這足以說明,我們潛藏的意識里面,帶著社會影響給我們的偏見:內向是不好的,內向是不受歡迎的,內向應該收到排斥。
正如視頻里面哪位女教授講的一樣,社會沒有提供適合內向型的環(huán)境學習教育模式,夸大一點是這個世界的損失。看看達爾文的,看看愛因斯坦,看看牛頓,他們的成就,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懂得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自己的內向學習環(huán)境,受到肯定,內向性格會有很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量。
強烈呼吁教育,社會同時提供兩種適應學習教育生存模式。
putongVideo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