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地理位置好,讓貝加爾湖坐擁世紀第一大淡水湖的名頭,湖底是沉積物,湖底有生物,生物是肯定有的,有沒有奇怪生物,來我們一點點講。
清朝曾經在短時間內控制過貝加爾湖,古時它叫做北海,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領地,現在很多歷史學家都認可西漢時期,蘇武牧羊,就是在貝加爾湖附近;現在來說,它位于俄羅斯的南部,蒙古國北邊,距離蒙古國只有111公里。
從地理上來說,貝加爾湖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是世界最深,最深處1637km,水容量最大,總蓄水量達23.6萬億立方米的世界著名排的上號的湖泊,它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彎曲的狹長形湖泊,湖長636km,比山西太原到北京(約500多公里)還要長,平均寬度只有48km,和長度比起來最寬的地方也只有79.4km。
貝加爾湖之所以容量大且狹長且深,因為它獨特的地質構造。它的位置和著名的東非大裂谷有著相似之處,都是在地質構造的張列區,地球有五大洲四大洋我們都十分的熟悉,陸地和海洋之間也是連接在一起的,海洋的底部依然是地殼,地質學家經過諸多研究,在地質上把地殼表面的巖石圈分成了六大板塊,而世界主要三大地震帶多是在板塊交界處,火山帶與地震帶重疊較多,也多分布在板塊交接處。
東非大裂谷被認為是由于它處在非洲版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之間遠離造成了大裂谷;板塊之間會有相互靠近或遠離,遠離的有形成東非大裂谷,而世界高峰聚集最多的喜馬拉山脈就是因為板塊間擠壓形成的隆起。
可對比看板塊圖與火山地震帶分布圖,科學家是根據分布而假定出來各大板塊。
不光是板塊之間有大活動,板塊內部也會有斷裂發生,貝加爾湖不同于大裂谷位于板塊間,它由于亞歐洲板塊內部的斷裂,形成大陸裂谷而形成的湖,位于板塊斷裂區的貝加爾湖,也是地震多發區。
貝加爾湖兩岸地形并不對稱,兩側都有懸崖峭壁,總的說是西邊更陡峭一些,東岸坡式較緩,雖然是地殼斷裂形成了深湖,但并不是每個地方都非常深,有約8%湖底只有50米深,平均深度可達730多米。
至今貝加爾湖受地殼拉伸影響,每年大約變寬4.5毫米左右,地震多發,甚至導致了湖底下沉,1960年,歷史上有明確記載最大的一次地震,智力地震最高9.5級,這次大地震使貝加爾湖底下降了15-20米。
作為一個內陸湖,它有需要海洋特征:深、容量大,同時有暗流、潮汐、大浪、強風暴等。
作為知名湖泊,貝加爾湖的生物也是極其豐富的,它的湖底也有眾多的獵奇傳聞。
貝加爾湖因為湖大且深有著許多海洋特征,它的物種也有一些通常只有海洋里才會有的動物,有龍蝦、鯊魚、海豹、海螺等這些海洋動物,當然生活在貝加爾湖的這些物種都是已經適應淡水生活的淡水動物了。
因為貝加爾湖的這些特征,有科學家提出“地球膨脹假說”,地球有水形成之后,海洋覆蓋全球,在5.2億年前,地球膨脹,水流入地殼裂縫,陸地逐漸出露,部分海洋生物留在陸地,貝加爾湖這樣的地方,最初也都是海水,在陸地經過雨水沖刷逐漸變為淡水湖,湖中的海洋生物也適應環境成為了淡水生物。
除了有獨特的淡水海洋生物,貝加爾湖的物種非常豐富,已知動物有2500多種,其中80%都是貝加爾湖特有物種。
貝加爾湖有很多稀有物種,比如秋白鮭、凹目白鮭等,它是俄羅斯重要的漁場,但由于人類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貝加爾湖的許多物種數量銳減。
容易被人發現和捕撈的,產量有所減少,它獨特的環境,頻發危險也為它增添許多神秘色彩,湖底是否有特殊生物,目前沒有過正規報道。
貝加爾湖內倒是沒有太豐富的植物,但是屬于貝加爾湖森林區有豐富的植被,以西西伯利亞泰加林為主,已發現有上千種植物,稀有品種眾多。
貝加爾湖是陸地上擁有眾多水中瑰寶之地,它獨特的地質構造造就了它稱霸諸多世界之最。位于斷裂帶上,讓它容量大、“海”量深,地球的發展有太多我們沒有完全掌握的秘密,貝加爾湖的生物,目前看沒有什么過于特殊,但是陸地中的淡水海豹,也為我們研究這個世界提供了很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