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看,中西醫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有著本質的不同,這種差異導致了這兩種醫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的根本性區別。
中醫理論是從人對自身乃至宇宙萬物的生命及其能量流動的深刻體驗出發的,中醫治病的原理就是調整人身的能量動態使之歸于平衡的常態,中醫的一切理論都是圍繞這種能量狀態的消長變化展開的,理法方藥莫不如此。如果偏離了這種觀察思考的角度,處方用藥必將變得毫無方向。所以中醫學是以理論為第一要義的,經驗只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的積累。離開了中醫的基本理論,即使用中藥治病,也只能是簡單的經驗醫學,不能歸入中醫純粹的辨證施治體系了。
西醫是隨著解剖學與化學的發展產生并發展起來的,由于起點遠離了直接的生命體驗,導致了其認識論與方法論的機械主義傾向。一般來說,西醫是把人體當作一部機器對待的,西醫的治療方法除了作用于諸大系統的內科化學療法外,外科的方法更像是木匠或裁縫工作。這樣就忽略了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個人的生命力的能量存在狀態,及其作用于人的直接或即發性病理狀態。由于其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局限,導致了西醫治療學體系的重大缺陷——無法正確診斷能量狀態的非常態客觀存在。常見的現實如:病人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得到自身的某種不適癥狀,但經過西醫病理檢查,卻被告知沒有病,于是,對于病人來說很現實的客觀癥狀就被歪曲成了一種主觀錯覺。還有諸如手術后病人已經死亡,卻得出了手術非常成功的荒謬結論,等等。&‘>>
這些現象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由于其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先天缺陷造成的,中醫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客觀實在性與可驗證性,證實了中醫理論針對疾病治療的正確性的同時,也從客觀上彌補了西醫方法論上的這種先天不足。可惜絕大多數自以為很了解西醫很相信科學的明白人并不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熟視無睹或有意回避其局限性,科學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圖騰為一種拜物教似的迷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