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楹聯
中華瑰寶,歷千載而彌珍;國學明珠,分兩行以媲美。漢字一音一義,自然對偶等長;法書多彩多姿,常以楹聯傳世。劉勰《文心雕龍》云:“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駢文儷句,源遠流長;翰藻沉思,珠聯璧合。余慶長春,孟昶題桃之吉語;是非生死,元璋投筆之御書。遞代入清,于斯為盛。登峰造極,布衣孫髯之長聯;匯總集成,碩儒梁公之叢話。遠超唐宋,品列廟堂;近繼元明,情同里巷。采詩詞曲賦之精華,短長任意;含平仄對仗之變化,聲色俱佳。昔人篆刻雕蟲,實非小技;今日熒屏擊鼠,應有大觀。弄潮網絡,躋身于數字生存;即興休閑,著眼在精神享受。時逢盛世,百廢俱興;情寄佳聯,三生有幸。二元遞變,成鯉對者最佳;四句為模,廣馬蹄之所適。稱文本為解構,豈敢狂言;標風格于聯文,乃為精品。拋磚引玉,無非一得之愚;點鐵成金,尚待諸君之力。
庚辰小雪后兩日陸震綸于北京西郊綠蘿窗下
2003年3月31日修訂
簡要說明:本文主要特點在于:以二元序列表示對聯結構,以四言模式概括句腳規則。所用符號:“0”為平聲,“1”為仄聲,“-”為虛字或領襯字,“,”為斷句,“/”為上下聯分界。另有《楹聯金庫》第一集至第四集可供檢索參考。
--------------------------------------------------------------------------------
3 第一章 對聯與對聯文學
第一章 對聯與對聯文學
陸震綸
§ 01 漢字與對聯
中國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漢字流傳至今。漢字是華夏文化的載體,沒有漢字,中華民族的普遍認同感,炎黃子孫的強大凝聚力是不可想像的。以方塊形、單音節為特徵的漢字是符號文字,形聲兼備,視聽俱佳,分辨率高,組合力強,信息量大,傳播久遠。作為文學的信息載體,漢字的優越性超過拼音文字是無庸置疑的?,F代文學中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各國都有;唯有對聯是中國特產,功在漢字。
對聯采詩詞曲賦駢文之精華,窮平仄對仗虛實之變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裁,包含了傳統文化的基因,可謂中華瑰寶,國學明珠。請看下面一些實例,括號內的二元序列表示該聯結構所用的規范句式。
毛澤東贈葉劍英
諸葛一生唯謹慎(1100011)
呂端大事不糊涂(0011100)
上聯根據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贊其一生謹慎,功勞卓著。下聯借用清乾隆賜張廷玉七十壽聯:“潞國晚年猶矍鑠/呂端大事不糊涂”句。 潞國,宋潞國公文彥博。呂端,宋宰相。宋太宗稱呂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故委以重任。此聯對仗工整,用典精當。兩句話概括了兩位歷史人物的品德與才能,充分表達了毛主席對葉帥的信任??梢援敋v史讀,當傳記讀。
北京舊門聯
學士青蓮,尚書紅杏(1100,0011)
中郎綠綺,太史黃庭(0011,1100)
這是民國初年北京某宅的門聯(冰心《春節憶春聯》,1985年2月22日《北京晚報》),以青、紅、綠、黃四種色彩渲染唐、宋、漢、晉四個朝代的四位名人。學士青蓮”是唐翰林院學士李白,又號青蓮居士。“尚書紅杏”是宋尚書宋祁,因寫了“紅杏枝頭春意鬧”名句,獲得“紅杏尚書”的美名。“中郎綠綺”是漢中書郎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綠綺,古琴名。“太史黃庭”是晉會嵇內史王羲之,曾寫過《黃庭外景經》。此聯對仗工麗,寓意高雅,一望而知是文人雅士的府第。對聯濃縮傳統文化之精,影響視聽效果之深,是其他文體望塵莫及的。
彭玉麟題泰山聯
我本楚狂人,五岳尋山不辭遠(11100,1100011)
地猶鄒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00011,0011100)
上聯用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句,下聯用唐玄宗《經魯祭孔子而嘆之》和杜甫《登樓》句。彭湖南衡陽人,創立湘軍水師,多所建樹。時太平軍已失敗,但內憂外患依然如故,因此游泰山時有此種心情。登高望遠,觸景生情,隨手拈來,天然如鑄,可謂集句聯之大手筆。集句聯可以超越時空,古為今用,時代不同,感情相通。
郭沫若題麗江得月樓
龍潭倒映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0011100,1100,0011)
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1100011,0011,1100)
此聯寫麗江山水,令人神往。有詩人的想象力,才能化優美為神奇。在結構上,此聯發揮了倒接的優勢和魅力:七言長句在前,倒接兩個四言自對句。前面七言“龍潭倒映十三峰/玉水縱橫半里許”,山是虛寫(倒映),水是實寫(縱橫),上下縱橫,正倒虛實,似乎已經把麗江山水之美說到家了。后面四言自對,必須獨出心裁,“潛龍在天,飛龍在地/墨玉為體,蒼玉為神”可謂畫龍點睛,神來之筆。而且與前面“龍潭/玉水”遙相呼應,連接得十分完美。論郭氏對聯風格,此聯堪稱第一。
許棫題嘉定花神廟聯
海棠開后,燕子來時,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風,爾且慢行
碧澥傾春,黃金買夜,寒食清明都過了,杜鵑道,不如歸去,流鶯說,少住為佳
?。?011,1100,0011100,11-,1100,110,0011)
(1100,0011,1100011,00-,0011,001,1100)
花神廟聯當然要寫花神。此聯妙在把花神隱藏起來,專寫暮春景色,從而營造“誰收春色將歸去”(韓愈),“事如春夢了無痕”(蘇軾)的意境。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8 回復此發言
--------------------------------------------------------------------------------
4 第一章 對聯與對聯文學
上聯“海棠開后,燕子來時”是暮春景色,用宋王詵《憶故人》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明湯顯祖《牡丹亭》名句,姹紫嫣紅的春天即將消逝,無可奈何,依依不舍。
下聯“碧澥傾春,黃金買夜”,用宋梁棟《念奴嬌》(春夢)句;“寒食清明都過了”用宋呂渭老《極相思》句。春夢初醒,“不如歸去”,還是“少住為佳”,留下一個懸念。
此聯用詞曲語言,寫花神主題,曼語麗辭,令人心馳神往,可以作多種解讀。對聯屬于古典文學,當之無愧;視為解構古典文學,亦無不可。寫花神廟能寫得如此美妙,原因在于:對聯是古典文學的解構文本,其中縮微了古典文學的形式美與意境美。
在文學史上,句的重復,并列和對偶早就存在。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楹聯與詩詞曲賦駢文同源。但不可否認,對聯是在律詩和駢文的高起點上發展起來的。由于擺脫了押韻和句數的束服,突出了對仗平仄的統一,文白兼容,雅俗共賞,在當今信息社會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國文學浩如煙海,從對聯入手,可以與詩詞曲賦駢文左右逢源。用書法寫成的對聯是不加標點的,因此要習慣于閱讀不加標點的對聯。由于上下聯對仗成文,還有同邊自對和平仄格式可供參考,只要讀懂聯問,不難斷句。本文僅用“,”區分句式。
§02 對聯定義
對聯又稱楹聯。楹聯原指懸掛于楹柱的書面聯語;對聯是“對”與“聯”的合稱,包括口頭應對(簡稱“對” )和書面聯語(簡稱“聯”)。
梁章鉅《巧對錄》序云:余輯《楹聯叢話》,多由朋好錄貽,而巧儷駢詞,亦往往相連而及。余謂是“對”也,非“聯”也。語雖通而體自判,因別載而存之篋。
何謂“巧儷駢詞”?可能有兩種含義。
一是巧而不講格律。就楹聯是格律文學而言,如果以犧牲格律為代價來求巧,只能算巧對,在文體上與講究格律的楹聯迥然不同。
二是短到不成其聯。就楹聯需要一定長度而言,如果短到一字、二字,性質上就會起變化。按照傳統習慣,一字可寫“斗方”,不需成對,例如“福”字,“壽”字,“喜”字。二字可作“題額”,例如北京頤和園東宮門前一座牌樓的題額,外側是“涵虛”二字,內側是“罨秀”二字,雖然成對,不稱對聯。三字可作門對,例如 “平為福/居之安”(《楹聯三話》卷下)但不多見。楹聯每邊通常需要四字或四字以上。
楹聯和對聯的概念,在一般情況下可以通用。我們在定義時用“對聯”一詞。
對聯是由兩行對仗成文的漢字符號序列組成的獨立文本。
“兩行漢字符號序列”分別稱為上聯和下聯。就對聯結構而言,上聯和下聯可以用兩行互反的二元序列表示。
“對仗”要求文字在相對位置上虛實相同,在節奏點上平仄相反。由于對仗,上下聯字數相等,即兩行序列等長,不言而喻。
“成文”是指對聯的文字是有意義的(meaningful),或可以理解的(intelligible)。
“獨立文本”表明對聯文本的獨立性,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
對偶和對仗是中國文學的一大特色。兩個并行、等長的修辭單位,稱為對偶。對偶句在詩文中到處可見。講究節奏和平仄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句在律詩或駢文中到處可見。關于對偶和對仗的區別,著名語言學家王力用一句話就說清楚了:“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詩詞格律》,中華版,1994年,第10頁)。對聯是在對仗句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只有當對仗句具有原創性,且作為獨立文本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只有當短聯發展為長聯,且具有不同于律詩或駢文的結構時,對聯才能成為獨立的文學體裁。
定義中沒有要求上下聯意義相關,只是為了承認“無情對”也是對聯。例如:
樹已千尋難縱斧(1100011)
果然一點不相干(0011100)
此聯是清代張之洞在北京陶然亭會飲時的文字游戲。出句是當時人的詩句,下聯是張之洞的對句。“樹”對“果” 部首同為木,“ 已”對“然”副詞,“千尋”對“一點”數量詞,“難縱斧”對“不相干”,“斧”、“干”,均為古代兵器,絕對工整。上下聯分別成文,但是在意義上毫不相干,故稱無情對。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8 回復此發言
--------------------------------------------------------------------------------
5 第一章 對聯與對聯文學
定義中只要求“成文”,不要求“成句子”,只是為了承認“不成句子”的對聯也是對聯。對聯中的“句”是“句讀”的“句”,或“句式”的“句”,相當于說話時的間歇或暫時停頓?,F代語法中“句子”(sentence)是“能表達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兩者并不等價。有些對聯沒有主語和謂語,很難說是意義完整的句子。例如:
蒲松齡諷刺聯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禮義廉
《聊齋志異》卷八《三朝元老》云: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論非之。老歸林下,享堂落成,數人直宿其中。天明,見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聯云:“一二三四五六七 / 孝悌忠信禮義廉”,不知何時所懸。怪之,不解其義?;驕y之云:首句隱“忘八”,次句隱“無恥”也。
此聯上句七個數字順序自對,下句七個抽象名詞自對,都不成其為“句子”,但分別成文。謎面的意義不完整,正是謎底的意義所在。這種對聯文字游戲往往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也是人們喜愛對聯的最初原因。
§03 對聯史話
楹聯始于桃符。桃符是畫有神荼、郁壘二神的桃木板,于農歷元旦懸于門戶,用以驅鬼。梁章鉅《楹聯叢話》云:“嘗聞紀文達師言:楹聯始于桃符,蜀孟昶余慶、長春一聯最古。但宋以來,春帖子多用絕句,其必以對語朱箋書之者,則不知始于何時也。按《蜀梼杌》云:蜀未歸宋(965年)之前,一年歲除夕日,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板于寢門,以其詞非工,自命筆云:
新年納余慶(00011)
嘉節號長春(11100)
后蜀平,朝廷以呂余慶知成都,而長春乃太祖誕節名也。此在當時為語讖,實后來楹帖之權輿。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在此以前是否有更早的對聯,當代聯家已作了不少有價值的考證。在尚未定論之前,不妨仍以紀曉嵐說為準。
我們在探討對聯起源時,應該把發現四聲作為出現最早對聯的上限。因為,如果承認對聯是格律文學,是講究平仄對仗的,就不可能出現在發現四聲以前。但是我們也承認對仗從對偶發展而來,因此,只要有不講平仄的對偶,就有“前對聯時代”。
梁沈約《宋書·謝靈運傳》云:“夫五色相宣,八音諧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
梁蕭子顯《南齊書·陸厥傳》云:“吳興沈約、陳郡謝眺、瑯琊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颙,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由上可知,四聲是梁沈約(441-513)等人發現的。因此,對聯應該出現在公元513年以后。在這以前,可稱為“前對聯時代”。
詩文中的對偶句,可以追溯到很遠的年代,但不能稱為對聯。例如,
《周易·乾傳》
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
《商書·太甲》
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逭
《詩經·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因為四聲之說,始于齊梁,對聯不可能出現在齊梁以前。摘錄下來的唐詩對仗句,后代制成對聯,也不是唐聯。
至于口頭上的應對,例如,劉義慶《世說新語》載: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華)坐。張令其遇,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云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
云間陸士龍
日下荀鳴鶴
雖然平仄諧調,也不能說對聯出現于那個時代。
對聯從律詩駢文脫穎而出,一開始就有完美的聲律結構。“新年納余慶 / 嘉節號長春”一聯,其實際平仄為(00101/11100)。就駢文句式而言,節奏點在“年”字(0)、“慶”字(1)和“節”字(1)、“春” 字(0)上,“納”和“號”是虛字,可不計平仄。“新年”對“嘉節”,“余慶”對“長春”,對仗工麗。就律詩句式而言,(00101)是(00011)的特定平仄格式,可以作對仗句。因此,用律詩句式解釋,更為合理。如果不了解對聯的歷史淵源,認為“余”(0)字違律,那是極大的誤解。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8 回復此發言
--------------------------------------------------------------------------------
6 第一章 對聯與對聯文學
宋代盛行“四六”,采用駢文句式撰聯,格律寬松,允許同位虛字相對。例如:
朱熹題松溪縣明倫堂
學成君子,如麟鳳之為祥,而龍虎之為變(0011,-11-00,-11-11)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為澤,而雷霆之為威(1100,-11-11,-00-00)
駢文句式在對聯是常見的,不過同位虛字相重相對現象已逐步淘汰。
朱熹最大的貢獻是將駢文句式和律詩句式結合起來,形成典型的對聯結構。從此,對聯有了不同于律詩、駢文的結構,這是對聯史上的重大發展。例如:
鳥識玄機銜得春來花上弄(1100,1100011)
魚川地脈挹將月向水邊吞(0011,0011100)
律詩句式在五言聯、七言聯以及長聯的五言、七言句中占絕對優勢。
梁章鉅在《楹聯叢話》中引用《簪云樓雜說》云:春聯之設,自明孝陵昉也。時太祖都金陵(1368-1398年),于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親微行出觀,以為笑樂。偶見一家獨無之,詢知為腌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為大書曰:
雙手劈開生死路(1100011)
一刀割斷是非根(0011100)
投筆徑去。嗣太祖復出,不見懸掛,因問故。答云:知是御書,高懸中堂,燃香祝圣,為獻歲之瑞。太祖大喜,賚銀三十兩,俾遷業焉。
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戶戶貼春聯,對形成春節貼春聯的風俗有倡導作用。
清康熙六十壽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壽辰(1790年)兩次重大慶祝活動是宮廷楹聯創作的高潮。雖然多數是“潤色洪業,鼓吹承平”之作,由于 “皆出當時名公碩彥之手”,且大量制作,要求嚴格,有促進對聯句式結構規范化作用。這一點似乎尚未被人們重視。
清代對聯盛極一時,名家輩出。其中孫髯的昆明大觀樓長聯和梁章鉅的《楹聯叢話》(1840年)是兩個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對聯已經成為獨立文體,可以與詩詞曲賦駢文,并駕齊驅,媲美爭妍。從此,文人學士以楹聯贈答,成為一時風尚。春聯、壽聯、挽聯,門聯、廳聯、齋聯、名勝聯、商業聯、游戲聯,無時不用,到處流傳。楹聯文學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流風之盛,不因辛亥革命而衰落。
1931年劉大白(1880-1932)在《世界雜志》上發表《白屋聯話》,其中既有文言,也有白話,不拘一格。說明新文學家也重視對聯的研究和利用。1932年陳寅恪在清華大學入學試卷中出題“孫行者”求對,是用對聯測試語文水平的創舉。當時引起不少爭論,至今傳為美談。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深入人心,楹聯文學開始復興。1984年成立中國楹聯學會,1985年創辦《對聯·民間對聯故事》,1987年創辦《中國楹聯報》,地方楹聯組織的發展如雨后春筍,報刊上、網站上征聯活動方興未艾。與此同時,出現了群眾性的楹聯創作和理論研究熱潮。
§04 對聯是古典文學的解構文本
中國是詩的王國。從詩經、楚辭、漢賦、六朝駢驪,到唐詩、宋詞、元曲、清聯,不斷流變,不斷創新,形成多種文體,多種結構,多種格律。也可以說是詩體不斷解構,不斷重構的過程。
在文學史上,以盛唐律詩的形成為分界線,大體上可分為建構和解構兩大過程。
從周秦到盛唐,是詩體的建構過程。表現為句式字數的增加,句式結構的規范化。句式,從二言開始,到漢代已達七言。《文心雕龍·章句》云:“二言肇于黃世,《竹彈之謠》是也。三言興于虞時,《元首之詩》是也。四言廣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見于周代,《行路之章》是也。六言、七言雜出《詩》、《騷》,而體之篇,成于兩漢,情數運周,隨時代用矣”。齊梁以后,致力于句式結構的規范化。四聲的發現和推廣,大大促進了規范化進程。到唐代,律詩、律賦的結構已臻于盡善盡美。
從盛唐到清代,是詩體的解構過程。一方面,從樂府、律詩、絕句衍生出 “長短句”。于是“詩”解構為“詞”。另一方面,從律詩和駢文剝離出“對仗句”,由律詩單對和駢文偶對,發展為既對又聯的兩行文學。于是“詩”解構為“聯”。 古典文學文本解構為對聯的最好證據是集句聯。集句聯不僅集詩句,而且集詞句,集經句,集名句,或兼而集之。因此,對聯是古典文學的解構文本。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8 回復此發言
--------------------------------------------------------------------------------
7 第一章 對聯與對聯文學
集唐人句題酒家樓
勸君更盡一杯酒(0011001)
與爾同消萬古愁(1100110)
上聯王維《渭城曲》句,下聯李白《將進酒》句。梁章鉅云:“可謂工絕”。
詩的對仗句可以直接用作對聯,但不是集句聯。例如:
杭州韜光寺觀海亭
樓觀滄海日(00011)
門對浙江潮(11100)
此聯是唐代宋之問《靈隱寺》詩中的名句。“紀事云:之問貶黜放還,至江南,游靈隱寺。夜月極明,長廊行吟曰: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久不能續。有老僧點長明燈問曰:少年夜久不寐何耶?之問曰:偶欲題此寺而熟思不屬。即曰:何不云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之問愕然,訝其遒麗。遲明往訪之,則不復見。寺僧有知者曰:此駱賓王也。”
集句聯中以集宋詞最為雅麗可觀。例如:
梁啟超贈徐志摩
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001100,1100,00101)
此意平生飛動,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110011,0011,11100)
此聯集吳文英《高陽臺》、姜夔《點絳唇》、陳允平《秋霽》、李祁《西江月》洪咨夔《眼兒媚》、陳與義《臨江仙》六句而成。
梁啟超說:“此聯極能表出志摩的性格,還帶著記他的故事。他曾陪泰戈爾游西湖,別有會心。又嘗在海棠花下,做詩做個通宵。”此聯仍保留了詞的特色,但已經不是詞了。說對聯解構古典文學,無可非議;說對聯重構古典文學,更為恰當。
吳文英《高陽臺》寫西湖春愁。取“臨流可奈清癯”,聯系上下文 “怕艤游船”,“飛紅若到西湖底”,就知道在西湖游船上。從而巧妙地隱喻“陪泰戈爾游西湖”這個主題。此句也有“湖平似鏡”,“顧影自憐”的含義。
姜夔《點絳唇》寫太湖秋色。取“第四橋邊”,作為連接“臨流可奈清癯”和“呼棹過環碧”的橋梁。西湖蘇堤有六橋,此處用“第四橋邊”也是非常合適的。
陳允平《秋霽》寫平湖秋月,取 “呼棹過環碧”,點明在西湖船上,使“臨流可奈清癯”不再是隱喻。“呼棹過環碧”中有兩個動詞,頓使人物和景色活起來,增強了動感和美感,出色地完成了上聯游西湖的主題。
李祁《西江月》寫游興。用“此意平生飛動”,贊揚徐志摩風華正茂,意氣風發。這是全聯的立意所在。
洪咨夔《眼兒媚》取“海棠影下”,用以描述 “在海棠花下,做詩做個通宵”。地點應在北京。海棠,應是西府海棠,北京名園或名人故居的院子里多種西府海棠。天壇齋宮的海棠,開花時一片花海,絢麗奪目,蔚為壯觀。
陳與義《臨江仙》寫懷舊。用“吹笛到天明”代替上一首詞的“立盡黃昏”,更富有詩意。
這副對聯是梁啟超集宋詞的代表作。因為有徐志摩陪泰戈爾的故事在內,成為文壇韻事,可以傳世。
也有集古文名句的,例如
伊秉綬題揚州平山堂
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110,100,-00**,0*11)
送夕陽,迎素月,處春夏之交草木際天(110,011,-1100,1100)
上聯集范仲淹《岳陽樓記》和歐陽修《醉翁亭記》句,下聯集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句,天然渾成。讀一副好的名勝集句聯,不僅臥游勝地,而且重溫名著,一舉兩得,其樂無窮。
長期以來,文人學士把對聯視為“雕蟲小技”,“民間文學”,“文字游戲”;文學史家也沒有給對聯以應有的地位。這也與對聯自身的發展情況有關。客觀地說,詩詞曲賦駢文與楹聯各有特色,可以互相溝通,不能互相取代。由于對聯結構是開放性結構,對聯文本是解構文本,其中包含著古典文學的精華,卻是一個無法否定的事實。
§05 對聯的美學價值與實用價值
對聯之美在于對稱,對比和對立統一。這是對聯令人喜愛的根本原因。王力在《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一文中說,“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主要是兩件事:第一是對偶,第二是聲律”(《龍蟲并雕齋文集》第456頁)。對偶具有對稱美、平衡美;聲律具有抑揚美、和諧美。對仗是有節奏的對偶。對聯講究對仗與平仄,集中體現了古典文學的形式美 。例如: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8 回復此發言
--------------------------------------------------------------------------------
8 第一章 對聯與對聯文學
無可奈何花落去(1100011)
似曾相識燕歸來(0011100)
這里有一段故事:晏殊赴杭州,過維揚,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使讀壁間詩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終篇者無幾。又俾誦一詩,徐問之,江都尉王琪詩也。召至同飯,飯已,又同步池上。時晚春,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書墻壁間,或彌年未嘗強對。且如“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對也。王應聲曰:“似曾相識燕歸來”。后來,此聯寫入《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楊慎稱“二語工麗,天然奇偶”。人們可能不知道這首詞,但此聯膾炙人口。客來春去,花落燕歸,淡淡的憂傷,悄悄的驚喜,顯示出藝術上的對立統一。這就是對聯的魅力。 對聯之用在于公開標志所有者或所在物的風格。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五回對此有精彩描述:
一時寶玉倦怠,欲睡中覺,……當下秦氏引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抬頭看見是一幅畫掛在上面,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圖”也,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對聯,寫的是:
世事洞明皆學問(1100011)
人情練達皆文章(0011100)
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里了,……說著大家來至秦氏臥房。剛至房中,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寶玉此時便覺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云:
嫩寒鎖夢因春冷(0011001)
芳氣襲人是酒香(1100110)
這一段文字可以作為 “對聯標志風格”說的經典論據。
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云:或傳程漁門京中移居詩云:
勢家歇馬評珍玩
冷客攤前問古書
予笑曰此必琉璃廠也。詢之果然。因記商寶意移居,周蘭坡與萬情初訪之。見門對云:
豈有文章驚海內(1100011)
從無書札到公卿(0011100)
萬笑曰此必商公家矣。詢之果然。
不須登堂入室,光從門聯就可以正確判定主人的風格。
如果撰聯的目的不是為了公開掛出來,與吟詩作賦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在撰聯時必須考慮其主題風格,考慮與環境的諧調,考慮到能不能公開掛出來。
對聯具有廣泛性、公開性、互動性??梢詴鴮?、雕刻、張貼、懸掛;可以撰聯、贈聯、征聯、集聯;可以用于金石書畫、旅游景點、婚喪喜慶、室內設計、舞臺道具、新聞標題、廣告宣傳、章回小說、文字游戲;可以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為兩個文明服務。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8 回復此發言
--------------------------------------------------------------------------------
9 第二章 最佳對聯結構
第二章 最佳對聯結構
陸震綸
§06 對聯結構是聲律結構
對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在于結構。對聯結構不是語法結構,而是聲律結構,即句內的平仄關系和聯內的句腳安排。詩有格律,詞有譜,曲有調名。古人雖未制定聯律,但律在聯中。由于短聯句式與律詩、駢文句式沒有多大區別,長聯結構又比較復雜,人們對聯律的理解不盡相同。研究對聯結構是研究聯律的基礎。聯律不是任何個人憑空創造的,而是歷代(包括當代)聯家在創作實踐基礎上,對各種對聯結構經過比較和選擇,簡化和優化的結果。鑒于人們對聯律理解不盡相同,本文提出了最佳對聯結構的概念;為了研究對聯結構,本文引進了二元序列的方法。
§07 二元序列與對聯結構
二元序列是“0”和“1”兩個元素組成的序列。在數學上,由“0”和“1”兩個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二元域,可以按一定規則進行運算。在電子學上,“0”和“1”代表兩個狀態,即“開”和“關”。所謂 “數字化”,就是將一切文字、圖象、聲音、數據信息,都化為“0”和“1” 兩個元素(或狀態),進行運算、傳輸和儲存。信息社會依賴數字化生存,楹聯亦不例外。
研究詩詞格律,需要標明平仄。傳統的方法是直接注明“平”或“仄”,也有用其他符號代表平仄的。本文用二元序列描述對聯結構,“0”代表“平”,“1”代表“仄”。這種“數字化”方式,國際通用,簡單明了,便于鍵盤操作與計算機處理,也易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如上所述,二元序列是由“0”和“1”兩個元素組成的序列。
我們用二元序列表示給定的對聯結構:
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古業(1100,1100011)
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0011,0011100)
括號內的二元序列表示對聯結構。此聯每邊兩句,第一句是四言,第二句是七言。其結構由一個四言句式和一個七言句式連接而成。句式由規范化的平仄關系組成。句式之間用“,”斷開。在對應位置上,上聯句式和下聯句式的平仄關系是互反的。
上聯第一句“世事如棋”,逐字標平仄剛好符合句式(1100)。第二句“一著爭來千古業”,逐字標平仄也剛好符合句式(1100011)。
下聯第一句“柔情似水”,句式(0011)與逐字標平仄完全相同。第二句“幾時流盡六朝春”,逐字標平仄應是(0001100),“流”字平聲(0)。但使用的句式是(0011100),所以用句式來表示。
請注意,本書在對聯或對仗句后面或下面所標的平仄,都是規范化句式的平仄。如遇到非規范句式的對聯結構,就得酌情處理,并在括號后標“*”號。 句式中個別不規范的平仄,也用“*”號標出。
每個句式的最后一個平仄,稱為句腳。此聯句腳,上聯為“0”“1”,下聯為 “1”,“0”,我們用(0,1/1,0)表示。句式和句腳一旦確定,對聯結構也隨之唯一確定。
簡言之,對聯結構包括句內平仄關系和句腳平仄關系兩個要素。規范化的句內平仄關系就是句式;句腳平仄關系是否合理,取決于句式的連接方式是否符合最佳對聯結構。句腳平仄關系是由句式的連接方式決定的。
因此,(1100,1100011/0011,0011100)是“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古業/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一聯的結構。該聯句腳為(0,1/1,0)。
楹聯基本句式來自律詩和駢文,因此,先了解律詩和駢文的句式結構是有益的。請注意,下面用二元序列表示的句式都是規范化句式。
§08 律詩句式
七言律詩共8句,56字,有以下四種結構:
0011100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1100110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9 回復此發言
--------------------------------------------------------------------------------
10 第二章 最佳對聯結構
其中頷聯(第三、第四句),和頸聯(第五、第六句)要求對仗,因此對仗句只有句腳上仄下平的情況,例如:
0011001 / 1100110 身無彩鳳雙飛翼 / 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1100011 / 0011100 人似秋鴻來有信 / 事如春夢了無痕(蘇軾)
五言律詩共8句,40字,也有四種結構,只要把每個七言句去掉前兩位就行:
11100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00110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 11001 / 00110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其中頷聯和頸聯要求對仗,例如:
00011 / 11100 感時花濺淚 / 恨別鳥驚心(杜甫)
11001 / 00110 海內存知己 / 天涯若比鄰(王勃)
§09 駢文句式
駢文不像律詩那樣有固定的言數和句數,而且不需要押韻。但有固定的句式,通常是四言句和六言句,也有增加一字成五言句或七言句的。其對仗既有單對(前后兩句對仗),也有偶對(前兩句與后兩句對仗),對仗句在非節奏點上平仄不拘。駢文對仗句的句腳,按行文需要,既有上仄下平,也有上平下仄。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駢文句式按文意確定節奏,而且“駢體文中,虛詞往往是不算在節奏之內的”(王力《略論語言形式美》,《龍蟲并雕齋文集》第469頁)。因此駢文對仗句常出現同位虛字相重相對的情況。本文以二元序列表示的句式結構,“不算在節奏之內”的虛字或其他字用“-”標明。為了便于說明,只舉大家熟悉的王勃《滕王閣序》為例:
1100 / 0011 勝地不常 / 盛筵難再
0011 / 1100 虹消雨霽 / 彩澈云衢
00-1100 / 11-0011 落霞(與)孤鶩齊飛 / 秋水(共)長天一色
0011,1100 / 1100,0011 十旬休暇,勝友如云 / 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1100,0011 / 0011,1100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 今晨捧魅,喜托龍門
0011,00-1100 / 1100,11-0011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虛 / 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1100-11,1100 / 0011-00,0011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
§10 對聯句式的生成
對聯句式是對聯結構的基本單位。律詩句式已經達到十分完善的程度,但只有五、七言兩種長度;對聯句式應報含一言至七言七種長度。能不能根據合乎邏輯的原理和方法,模擬對聯句式的生成,然后確定對聯句式體系?回答是肯定的。因為詩的句式研究可供借鑒。
1、詩的節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漢語詩的節奏的基本形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這是四言詩的兩句。上句是兩揚兩抑格,下句是兩抑兩揚格。平聲長,所以是揚;仄聲短,所以是抑。上下兩句抑揚相反,才能曲盡變化之妙。”(王力《龍蟲并雕齋文集》第465頁)
2、律詩的句式可以從“平仄長竿”截取
“我們知道,五、七言律詩以及一些詞曲、文章,句中的平仄大都是雙疊的,因此試將平仄自相重疊,排列一行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這好比一根長竿,可按句子的尺寸來截取它。”(啟功《詩文聲律論稿》第22頁)
有了以上的原理和方法,稍加改進,就能證明:全部對聯句式可由長度為 4 的二元循環序列生成。其方法步驟如下:
設{S}=1100110011001100……是長度為 4 的二元循環序列(我們用“二元循環序列”代替“平仄長竿”)。
a、在{S}序列上,從第一位開始,分別按長度1,2,3,4,5,6,7截取,可獲得(1),(11),(110),(1100),(11001),(110011),(1100110)七種序列。
b、將截得的序列平仄反向,又可獲得(0),(00),(001),(0011),(00110),(001100),(0011001)七種反向序列,與上面七種序列的平仄剛好相反。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9 回復此發言
--------------------------------------------------------------------------------
11 第二章 最佳對聯結構
c、把正反兩種序列配對,按上仄下平調整句腳,就可獲得七種句式:(1/0),(11/00),(001/110),(0011/1100),(11001/00110),(110011/001100),(0011001/1100110)。我們把這些直接從{L}序列上截得的句式,稱為A型句式。
d、把三種奇數A型句式001/110,11001/00110,0011001/1100110的末尾三位,分別循環右移一位,使001/110 變成100/011,11001/00110 變成11100/00011, 0011001/1100110 變成0011100/1100011。
e、再按上仄下平調整句腳,又可獲得三種新句式:011/100,00011/11100,1100011/0011100。我們把這些從A型句式移位后得到的句式,稱為B型句式。
f、將 7 種A型句式和 3 種B型句式合并,按順序排列成全部 10 種句式:(1/0),(11/00),(001/110),(011/100),(00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1/00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
以上10 種句式是詩詞曲賦駢文對聯通用的句式體系。
在五言、七言律詩中,A型和B型兩種句式缺一不可。但是在對聯句式體系中,只需要五言、七言B型句式。
B型的優越性在于:
1、就結構而言,五言、七言A型句式同B型句式有質的區別。A型句式以單平單仄結尾;B型句式以雙平雙仄結尾。在對聯句式體系中,既然四言和六言只有A型句式0011/ 1100和110011/ 001100,五言和七言句式理應采用B型為佳。五言和七言A型句式,結構與四言和六言相近,僅僅增加了一個單平或單仄句腳,聲調沒有多大有變化。采用B型句式,可以避免單調,增加變化。
2、B型句式的平仄變換比A型簡單。如果把句式中平變仄或仄變平的次數稱為變換數,那么,五言B型00011/ 11100與四言0011/1100的變換數相同(都是1),而五言A型11001/ 00110的變換數是2;七言B型1100011/ 0011100與六言110011/ 001100的變換數相同(都是2),而七言A型0011001/ 1100110的變換數是3。因此,在長聯中需要快讀時,五言B型近似 四言,七言B型近似六言,而A型則無此特性。
3、律詩中的“拗救”,集中在A型句式。對聯重視直觀的對稱效果,“拗救”會造成錯位現象。廢棄五言和七言A型句式,也就回避了“拗救”問題,有益無害。
4、B型句式在結構上接近駢文句式,易于互相轉化。律詩五言B型句式“00011/11100”可轉化為駢文四言句式加一字領 “-0011/-1100”(放在第一位),或加一字襯 “00-11”(放在第三位)。
由此可知,對聯采用五言和七言B型句式,就可以把律詩句式和駢文句式統一起來,形成對聯句式。承認不承認五言和七言B型句式的優越性,是區別聯家與詩家的試金石。
于是,對聯句式體系包含以下八種對聯句式:(1/0),(11/00),(001/110),(011/100),(0011/1100),(00011/1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
作為句式,句腳有(1/0)和(0/1)兩種可能性,本書統一用(1/0)表示,不再說明。
§11 四言模式與句腳安排
我們把四言句偶對結構的正反兩種二元序列(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稱為四言模式。其句腳規律如下(“/”區分上下聯):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每邊一句 1/ 0
每邊二句 0 1/ 1 0
每邊三句 0 0 1/ 1 1 0
每邊四句 1 0 0 1/ 0 1 1 0
于是,每邊一句到四句的最佳對聯結構,都可用四言模式的句腳來表示:
每邊一句的句腳 1/0 相當于四言模式最后一句句腳
每邊二句的句腳 0,1/1,0 相當于四言模式最后兩句句腳
每邊三句的句腳 0,0,1/1,1,0 相當于四言模式最后三句句腳
每邊四句的句腳 1,0,0,1/0,1,1,0 相當于四言模式全部句腳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9 回復此發言
--------------------------------------------------------------------------------
12 第二章 最佳對聯結構
這種源于偶對的句腳平仄格式,一旦公認為對聯格律,就會推廣到非偶對的情況。因為這種格式,既適用于自對,也適用于非自對。
由于句腳格式與句式無關,四言模式中的四言句式,可以用五言B型、六言、七言B型句式替代,且可在任何位置上添加領襯字,而不影響最佳對聯結構性質。這些基本句式雖然節奏不一定相同,但在結構上有共同點,因此連接規則與四言句式相同。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每邊四句或四句以下的對聯,“四言模式”的句腳安排是最佳選擇。四言模式能充分滿足同邊自對需要,因而成為最佳對聯結構的基礎,一切最佳對聯結構都可由四言模式生成。
每邊四句以上的對聯,當然可以像駢文一樣,循環反復使用四言模式,亦即按照“馬蹄韻”規則安排句腳。但對聯畢竟不同于駢文:駢文句數至少在八句以上,句式以四六為主,多數是偶對,因此句腳規則非常明顯。對聯句數一般在八句以下,句式包括一言至七言,同邊偶句(包括自重句和自對句)的有無、多少不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句腳平仄的計算與安排。對聯同駢文的這些區別,導致聯家在句腳安排上有較大的靈活性。例如,孫髯昆明大觀樓聯,在句腳安排上完全符合四言模式,但并非循環反復,一成不變。
§12 最佳對聯結構
最佳對聯結構是采用規范句式按四言模式安排句腳的對聯結構。
每邊一句
4 彭元瑞京邸春聯
門心皆水(0011)
物我同春(1100)
5 蜀孟昶題桃符
新年納余慶(00011)
嘉節號長春(11100)
6 集《蘭亭序》字
靜坐自然有得(110011)
虛懷初若無能(001100)
7 宋石曼卿對唐李賀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1100011)
月如無恨月長圓(0011100)
每邊二句
44 李蘭卿集句題實學齋
剛日讀經,柔日讀史(1100,0011)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0011,1100)
45 北京頤和園玉帶橋
螺黛一痕,平鋪明月鏡(1100,00011)
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0011,11100)
46 郭遠堂題江蘇署中后樂園
從田間來,愿問我民疾苦(-100,110011)
后天下樂,試觀曩哲襟懷(-011,001100)
47 宋朱熹鳥識玄機聯
鳥識玄機,銜得春來花上弄(1100,1100011)
魚川地脈,挹將月向水邊吞(0011,0011100)
54 彭元瑞題浙江學署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11100,0011)
國家期得士,桃李無言(00011,1100)
56 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
煙景學瀟湘,細雨輕航暮嶼(11100,110011)
晴光總明圣,軟風新柳春堤(00011,001100)
57 錢楷題黃鶴樓
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11100,1100011)
茲游良眷眷,落梅時節且登樓(00011,0011100)
64 左宗棠題洞庭君廟
迢遙旅路三千,我原過客(001100,0011)
管領重湖八百,君亦書生(110011,1100)
64 靈川縣諸葛祠(《楹聯叢話》卷三)
74曾國藩題四川新都桂湖
五千里秦樹蜀山,我原過客(---1100,0011)
一萬頃荷花秋水,中有詩人(---0011,1100)
每邊三句
337 方地山北京寓舍春聯
出有車,食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110,110,1100011)
金未盡,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001,001,0011100)
447 俞樾壽沈蘭舫五十
共學東湖,同客西湖,坐對臘燈懷舊友(1100,1100,1100011)
五年遲我,一日先我,互斟春酒祝長生(0011,0*11,0011100)
454 阮元題杭州府貢院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后(1100,-1100,0011)
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0011,-0011,1100)
456 劉顯賡題黃鶴樓
身在九霄,看月印長江,千斛明珠涌出(1100,-1100,110011)
眼空萬里,望浮云孤岳,半天玉尺平來(0011,-0011,001100)
457 丁禹生題潮州園中樓
如此江山,對海碧天青,萬里煙云歸咫尺(1100,-1100,1100011)
莫辭樽酒,值蕉黃荔紫,一樓風雨話生平(0011,-0011,0011100)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9 回復此發言
--------------------------------------------------------------------------------
13 第二章 最佳對聯結構
474紀昀挽龔匏伯
地接西清,最難忘樞密院旁,公余茶話(1100,---1100,0011)
恩深南徼,惜空留昆明池畔,去后棠陰(0011,---0011,1100)
475 鎮江京江第一樓聯
酒后高歌,聽一曲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1100,---1100,-1001)
茶邊話舊,看幾番星軺露冕,從淮海南來(0011,---0011,-1100)
476 史貽直題黃鶴樓
一上高樓,緬當年江漢風流,多少千秋人物(1100,-001100,110011)
雙持使節,喜此日荊衡形勝,縱橫萬里金湯(0011,-110011,001100)
544黃夢樓題揚州府署客廳
上客盡知名,杜牧詩才,鮑照賦手(11100,1100,0011)
前賢有遺韻,魏公芍藥,永叔荷花(00011,0011,1100)
546 錢楷題常熟草圣祠
書道入神明,落紙云煙,今古競傳八法(11100,1100,110011)
酒狂稱圣草,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00011,0011,001100)
547 賀耦庚題蘇州白公祠
唐代論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11100,1100,1100011)
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00011,0011,0011100)
554 廣東武林會館戲臺聯
一闋荔支香,聽玉笛吹來,遍傳南海(11100,-1100,0011)
雙聲楊柳曲,問金尊把處,憶否西湖(00011,-0011,1100)
557 江湘嵐題揚州二十四橋
勝地據淮南,看云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11100,-1100,1100011)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00011,-0011,0011100)
564 嘉峪關關帝廟
時雨助王師,直教萬里昆侖,爭迎馬跡(11100,001100,0011)
春風懷帝力,且喜十年帷幄,重撫刀環(00011,110011,1100)
567 曹秉浚題福州南臺廣東會館
客至共欣然,別來珠海煙波,故里關情頻問訊(11100,001100,1100011)
人生如寄耳,話到榕江風月,他鄉聚首亦前緣(00011,110011,0011100)
574 王子實題金陵勝棋摟
恨我晚來游,只落得萬柄枯荷,一湖秋水(11100,---1100,0011)
問誰能不朽,除非是六朝兒女,千古英雄(00011,---0011,1100)
645 梁啟超集宋詞句贈徐志摩
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001100,1100,00011)
此意平生飛動,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110011,0011,11100)
647 太白亭聯
宛然海上三山,藐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棗實(001100,1100,1100011)
猶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與君笛里聽梅花(110011,0011,0011100)
657 宋犖題黃鶴樓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尊,看洲渚千年芳草(001100,-1100,-110011)
今日白云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110011,-0011,-001100)
675 吳山尊題太白樓
謝宣城何如人,只憑江上五言詩,要先生低首(001100,0011100,00011)
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容國士揚眉(110011,1100011,11100)
744 郭沫若題麗江玉泉得月樓
龍潭倒映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0011100,1100,0011)
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1100*11,0011,1100)
747 丁紹周贈揚州平山堂鏡妙和尚
曾從山水窟中來,秋色可人,征袂尚留巫峽雨(0011100,1100,1100011)
欲向海云深處住,郵程催我,扁舟又問浙江潮(1100011,1100,0011100)
757 黃萬春題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月泉閣
一灣水曲似月宮,仙境滌塵心,頓起煙霞泉石念(0011-00,11100,1100011)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傳逸響,恍聞絲竹管弦聲(1100-11,00011,0011100)
764 京中慶和園戲樓舊聯
大千春色在眉頭,尋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0011100,--1100,0011)
五萬鶯花如夢里,記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侖(1100011,--0011,1100)
774 彭玉麟題西湖平湖秋月
憑欄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紅蓼花疏,白蘋秋老(00-1100,---1100,0011)
把酒對瓊樓玉宇,莫辜負天心月到,水面風來(11-0011,---0011,1100)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9 回復此發言
--------------------------------------------------------------------------------
14 第二章 最佳對聯結構
每邊四句
4447 徐潮題鄂藩二堂聯
飲建業水,食武昌魚,千里馳驅,到處聚觀香案吏
對紫薇花,撤金蓮炬,九霄瞻仰,何年卻向帝城飛
(0011,1100,1100,1100011)
(1100,0011,0011,0011100)
4467 吳養涵題太倉公園
四圍疏柳,三徑荒苔,人來通海泉旁,古寺夕陽供憑吊
一曲小橋,半灣流水,地接學山園外,平林煙景足勾留
(0011,1100,001100,1100101)
(1100,0011,110011,0011100)
4474 費西墉題書室
酒闌興倦,事過境遷,祗不忘游過名山,別來舊友
春去仍歸,人老難復,更休詫殿前起草,海外題詩
4476 李漁贈程蕉鹿
世間桃李,盡出公門,何須臘盡始芳菲,滿眼無非春色
天下魚龍,都歸學海,不待時來方變仕,啟口即是雷音
(0011,1100,0011100,110011)
(1100,0011,1100011,001100)
4567 周峋芝題滕王閣
滕王何在,剩高閣千秋,劇憐畫棟珠簾,都化作空潭云影
閻公能傳,仗書生一序,寄語東南賓主,莫輕看過路才人
(0011,-1100,001100,-110011)
(1*00,-0011,110011,-001100)
4664 汪廷珍題金陵貢院考錄遺才
三年燈火,原期此日飛騰,倘或片面偏私,有如江水
五度秋風,曾記昔時辛苦,仍是一囊琴劍,直到鐘山
(0011,001100,--1100,1001)
(1100,110011,--0011,1100)
4767 李有棻挽左宗棠
出將入相,大名與曾李相參,豈知巨任獨肩,勛業最高心最苦
互市扣關,隱患非漢唐可比,太息老成不作,人才彌少事彌堅
(0011,0011100,001100,1100011)
(1100,1100011,110011,0011100)
6467 小鳳仙挽蔡鍔聯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余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燕支,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110011,1100,001100,1100011)
(001100,0011,110011,0011100)
§13 長短聯的劃分
按傳統觀點,每邊11字以上就稱為長聯(曹雪芹《紅樓夢》),“最多也不過二三十余字而止”(梁章鉅《楹聯叢話》),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楹聯的優勢在于言簡意賅,賞心悅目,適合懸掛,不宜太長。七言(1100011/ 0011100)是律詩句式,八言(1100,0011 / 0011,1100)是駢文句式。駢文和律詩句式的結合以十一言(1100,1100011 / 0011,0011100)為典型,標志著楹聯有了不同律詩和駢文的結構,因此,從十一言(22字)開始稱為長聯,是合理的。通常撰聯不過二三十余字。勝地壯觀,高樓大廳,最多也不過一二百字。因此,不妨把更長的楹聯稱為“超長聯”。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09 回復此發言
--------------------------------------------------------------------------------
15 第三章 對聯創作
第三章 對聯創作
陸震綸
§14 對聯創作的基本要求
楹聯創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文意切題。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廢。平仄合律是基礎,不合律的對聯就是不合格的對聯。對仗工整是關鍵,對仗不工整,即使平仄合律,也只能濫竽充數。文意切題是目的,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題,就是無的放矢,甚至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15 平仄合律
聯律在每邊四句或四句以下比較明確。根據第二章講的八種對聯句式,參照四言模式句腳安排,就能生成最佳楹聯結構,完全符合聯律。
初學者希望“放寬聯律”,這種想法是天真的。因為誰也無權制定聯律,誰也無權放寬聯律。聯律是在長期創作過程中的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任意違反格律,就會破壞文體特性,對聯就不成其為對聯。只有在熟練掌握聯律之后,才能靈活應用。
按最佳對聯結構撰聯,可以保證平仄合律。簡單地說:
四言句式0011/1100,六言句式110011/001100,格律與駢文基本相同,淘汰虛字相對相重。
五言句式00011/11100,七言句式1100011/0011100,格律與律詩基本相同,不用拗救。淘汰11001/00110,0011001/1100110,(僅用于五言聯、七言聯)。
一言、二言、三言作領襯字時,不計入句式內。
每邊一句的對聯,句腳(1/0)是正格,(0/1)是變格,一般罕用。
每邊兩句的對聯,句腳為(0,1/1,0)。
每邊三句的對聯,句腳為(0,0,1/1,1。0)。
每邊四句的對聯,句腳為(1,0,0,1/0,1,1。0)。
每邊五句或五句以上的對聯,句腳參照四言模式(1,0,0,1/0,1,1,0)靈活應用。
當同邊自對中使用重字時,在重字可以覆蓋句式,或不計入句式,但上下聯的重字平仄相反。
§16 對仗工整
對仗是楹聯的基本特征,沒有對仗就沒有對聯。實際上對仗本身已把平仄相對包含在內。把平仄從對仗中抽出來,是為了研究結構的需要。因此,楹聯創作必須在對仗上下功夫。律詩對仗限于上下兩句之間,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允許重復。駢文對仗擴大到前兩句和后兩句之間,允許同位虛字相重。楹聯對仗的嚴格要求不亞于律詩,現代楹聯不允許上下聯同位字相重。楹聯對仗與律詩對仗、駢文對仗的最大區別是自對形式的發展,把句中自對發展到同邊自對。
1、同類詞相對
曹雪芹《紅樓夢》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1100011)
無為有處有還無(0011100)
這是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非常工整。同類詞相對,是對仗的基本原則。該聯“真”,“假”,“有”,“無”,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學名詞。“作”,“為”是詞意相近動詞。“時”和“處”在語法上是副詞, 在字面上“時”又可理解為“時間”,“處”又可理解為“空間”。 “亦”,“還”在字面上是詞意相近的副詞,在語法上可視為省略了動詞“是”。
更重要的是,必須了解此聯還有句內自重自對,或稱為當句對。“真”對“假”,“有”對“無”是反對,而且都重復一次,這才是此聯的精華所在。
在談到對仗時,人們常常作語法分析,以便說明“詞性相同”或語法結構”相同。但是過分強調語法分析,有時也會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王力在談詩詞格律說,“語法結構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為對仗,這是正格。但是我們同時應該注意到:詩詞的對仗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對,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詩詞格律》第127頁)。這對于對聯的對仗也是正確的。對聯是觀賞性很強的藝術,所以有時只要求字面相對,即同類詞相對,特別要求虛字對虛字,實字對實字。特別要指出,只要自對工整,相對不必要求詞性相同。
2、忌合掌
通用商業聯
生意興隆通四海(1100011)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10 回復此發言
--------------------------------------------------------------------------------
16 第三章 對聯創作
財源茂盛達三江(0011100)
此聯為舊時商店通用的春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且與爆竹聲中“恭喜發財”的氣氛相協調,很受商界歡迎。但深一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 ,“達三江”是一個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聯一共才14字,其中6個字只能當3個字用,豈不可惜。
對聯是最精練的文體,決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說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報家音”對“傳吉語”,“發祥光”對“騰瑞氣”,雖可強調喜慶或強盛氣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要避免合掌,必須弄清“同類詞相對”與“同義詞相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3、反對為優
劉勰《文心雕龍·麗辭》云:“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又說“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事對者,并舉人驗者也。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 “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說:雖義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歸。這是對仗的精義。例如:
梁章鉅集句
清風明月本無價(0011001)
近水遙山皆有情(1100110)
這是梁章鉅因編輯《滄浪亭志》而獲得的集句聯。上聯用歐陽修句,下聯用蘇舜欽句,皆滄浪亭本事。此聯用了反義詞“有”對“無”,“皆有情”對“本無價”。清風明月是自然美,不用花錢就可以享受,但對不懂自然美或沒有時間欣賞自然美的人來說,有錢也買不到。近水遙山是無情之物,但在詩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說“近水遙山”對“清風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對工整,即“遙山”對“近水”,“明月”對“清風”十分工整,而且“近水”與“遙山”是反對,更有情趣。
伍生輝春聯
十年宦比梅花冷(0011001)
一夜春隨爆竹來(1100110)
這是清伍生輝寫的春聯。上聯的冷漠,反襯出下聯的熱鬧,也是“反對為優”的好例子。生輝居四川成都,宦情蕭瑟,十年候補更無消息。某歲除夕,寫了這副春聯。川督錫良見其書法非泛泛流,乃召見,授署綿竹知縣。
紀曉嵐挽朱笥河
學術各門庭,與子平生無唱和(11100,1100011)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獨悲傷(00011,0011100)
上聯的寫實,給人以交情不深的錯覺,更加烘托出下聯“情同骨肉”的分量。
4、疊字自對
西湖花神廟聯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1100,110011)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0011,001100)
此聯在結構上是兩句,由四言句式連接六言句式構成。“紅”對“翠”,“燕”對“鶯”,“雨”對“風”,“朝”對“暮”,都是句中疊字自對,而且全聯用疊字。由此可見,只要句中自對都是工對,全聯一定是工對。
5、同邊自對
五言聯或七言聯只有句中自對。兩句或兩句以上的對聯,不僅有句中自對,而且有句間自對,或稱同邊自對。例如:
阮元題杭州府貢院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后(1100,-1100,0011)
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0011,-0011,1100)
此聯由三個四言句式加一領字(正 / 看)組成。貢院是考舉人的場所。上聯講考試的季節很美,考試時文思潮涌,下筆千言,個個有希望中舉。“桂”和“槐”隱含“折桂”和“槐廳”之意,即讀書,應試,做官。下聯講考試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績如何,可以放松一下,去西湖賞月,錢塘觀潮。用詩一般的語言給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實在高明。此聯“桂子香時,槐花黃后”和“西湖月滿,東浙潮來”分別都是同邊自對,很有藝術魅力。由此可知,所謂“工對”是指自對工整,不必拘泥于兩邊詞性相對。
從短聯的句中自對,發展到長聯的同邊自對 ,是對聯發展的重要標志。同邊自對是長聯的基本形式。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10 回復此發言
--------------------------------------------------------------------------------
17 第三章 對聯創作
對仗的基本技巧是“重”與“對”。由兩邊“相重相對”發展為同邊“自重自對”使對聯對仗有了廣闊的天地。
6、相重相對(已淘汰)
名滿天下,不曾出戶一步
言滿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聯掛在清代錢湘靈室中,為三峰釋碩揆所書。梁章鉅稱:“《柳南隨筆》載:錢湘靈陸燦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適當石梅之下,松陰嵐翠,如眉臨目。先生兀坐其中,擁書萬卷,咿唔不輟。過其門者往往駐足覘伺,流連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一聯”。錢陸燦,常熟人,字湘靈,號圓沙,順治舉人。好藏書,教授常州、金陵間,從游甚眾。康熙中徐乾學等為耆年會,陸燦年八十四,齒尊名高,會中人皆兄事之。有《調運齋集》。
此聯作于清初。十言聯中重了七字,句腳全是仄聲,亦少見?,F在不會有人再做這種不合格的對聯了。
7、自重自對
袁籜庵門聯
佛言不可說,不可說(00011,011)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11100,100)
這是明荊州太守袁籜庵(于令)罷官后,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時所寫的門聯?!督饎偘闳舨_密經》有“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論語·衛靈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此聯用語,出自經典,但已經改寫,故不是集句。妙在莊重中有調侃,不言中有牢騷。上下聯各有三字反復一次,可以加強語氣 。自重自對在結構上是部分序列的相反或相重。因為平仄與字是一對多的映射關系,在字面上可以有多種形式,遠比相重相對高明,自然成為對聯的發展方向。例如:
關帝廟聯
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011-0,0011,0011)
后文宣而圣,山東一人,山西一人(100-1,1100,1100)
此聯結構是五言句接兩個四言句自重自對。氣勢磅礴,擲地有聲。
§17 文意切題
楹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之一是:表面無題,實際有題。楹聯張貼、懸掛、書寫、銘刻在實體上,是室內環境或名勝古跡的組成部分,因此題目不言而喻。但是在撰寫楹帖、聯語或編寫楹聯書籍時須加題目。對聯文意必須切題,也就是說要切人、切事、切物、切地、切時、切景。梁章鉅在評論對聯時,常常用把“切”字作為評論優劣標準之一。
1、切人
徐渭題孫夫人祠
思親淚落吳江冷(0011001)
望帝魂歸蜀道難(1100110)
據陳壽《三國志》稱:“先主遣諸葛亮自結于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于赤壁,大破之……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可見孫權將其妹嫁給劉備是鞏固孫劉聯盟的需要。此聯充分揭示出孫夫人感情上的兩難處境。字面上沒有孫夫人三個字,但字字都表達了孫夫人的感情,非常感人。
錢楷題常熟草圣祠
書道入神明,落紙云煙,今古競傳八法(11100,1100,1100011)
酒狂稱圣草,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00011,0011,0011100)
錢梅溪(楷)曰:“唐張旭曾為常熟縣尉古線城南有草圣祠。”張旭善草書,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蛞灶^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此聯把張旭書道之神,嗜酒之狂,表現得淋漓盡致。
2、切事
徐渭題紹興湯紹恩祠
煉石補星辰,兩月興工當萬歷,纘禹之緒(11100,1100011,0011)
鑿山振河海,千年遺跡在三江,于湯有光(00011,0011100,1100)
紹興濱海,常有水患。明湯紹恩任紹興太守時創建應宿閘后解決了水患問題。故后人立祠紀念。楹聯大多是應制之作,此聯并不泛泛地歌功頌德,而是記載了當時的工程情況,可以當地方水利史讀。梁章鉅評曰:“兩用成語,一切其事,一切其姓,越人每樂述之。”
題茶亭兼賣酒者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10 回復此發言
--------------------------------------------------------------------------------
18 第三章 對聯創作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吃杯茶去(100,110,1100,0011)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斟碗酒來(001,011,0011,1100)
此聯為茶酒肆做廣告而不落痕跡。用諺語入聯,別有風味,款款道來,入情入理。自是上乘之作。用白話文寫對聯也可以寫得十分精彩。
董邦達題理發店聯
相逢盡是彈冠客(0011001)
此去應無搔首人(1100110)
清董邦達在北京理發店題了這副對聯,某親王大為贊賞,從此他的書畫聞名京師。
此聯寫被理發者的心理,妙在既隱喻理發,又隱喻當官。梁沈約《郊居賦》有“或辭祿而反耕,或彈冠而來仕”。 彈冠客就是當官者。宋陸游《秋晚登城北門》有“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搔首是無可奈何之狀。理了發,當官有望,萬事如意,彈冠相慶。
又一理發店聯
磨厲以須,問天下頭顱有幾(1100,-110011)
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0011,-001100)
同樣寫理發,此聯寫理發者的功夫,卻令人不寒而栗,退避三舍?;蛟剖_開所撰。
3、切物
徐宗干詠炭聯
一味黑時猶有骨(1100011)
十分紅處便成灰(0011100)
此聯詠物真切,對比強烈,寓義深長。
梁恭辰《楹聯四話》卷一云:徐樹人中丞(宗干)嘗制“詠炭”一聯銘諸座右,可見其居官之概。又朱應鎬《楹聯新話》卷一云:清代“官場口語,以得憲眷者為紅,否則為黑。同治初元,徐清惠公宗干撫閩時,前撫滿洲仲文中丞瑞璸總督正軒制府慶端以事被劾去位,一時私人廢黜殆盡。公詠炭有句謂此。程桐軒太守(榮春)為書其語,加跋,鋟本,印成楹帖分貽寅好。今多有懸掛者。附要津者可鑒矣。”《楹聯新話》“一味”作“一半”。
4、切地
蘇州虎丘花神廟聯
一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001100,110011)
二十四番風信,吹香七里山塘(110011,001100)
虎丘山在蘇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蘇州西十里楓橋。一百八記鐘聲來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農。故云吹香七里山塘?;⑶鸹ㄉ駨R不同于西湖花神廟,梁章鉅評曰:“卻移作西湖之花神廟聯不得”。
北京陶然亭文昌閣
爽氣抱西山,窗外峰巒挑筆陣(11100,1100011)
文光凌北斗,花間樓閣接天梯(00011,0011100)
陶然亭文昌閣建在城南一片沼澤地中的高丘上,當時可遙望西山。
5、切時
錢楷題黃鶴樓
我去太匆匆,騎鶴仙人還送客(11100,1100011)
茲游良眷眷,落梅時節且登樓(00011,0011100)
錢楷任湖北巡撫,剛三個月,又奉命內調。此聯寫在匆匆離任之前,落梅時節登黃鶴樓,極有特色。依依不舍之情十分真切,用辭也十分妥切,故能引起讀者共鳴。
周策縱集宋詞
別來風月為誰留,二分塵土,一分流水(0011100,0011,0011)
峰到春歸無處尋,紅了櫻桃,綠了芭焦(1100011,1100,1100)
此聯集石孝友《鷓鴣天》,蘇軾《水龍吟》,辛棄疾《賀新郎》,蔣捷《一剪梅》句。對仗之美集中在“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兩個切時切景的自對自重句上。
要理解“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的含意,蘇東坡《水龍吟》(楊花詞)不可不讀。通篇描述揚花,實際上是惜春、送春。
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路旁,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余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是離人淚。
春天在那里?如果把春天分為三分,二分化塵土而埋沒,一分隨流水而消逝。飄楊花的時候,也是送春的日子。春天真的消失了。但是不必遺憾,初夏不比暮春遜色。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恰恰與“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形成鮮明對比,不僅在視覺上,而且在聽覺上。紅與綠,土與水,有形與無形,存在與消失,這一切都產生在“春夏之交”。何況“櫻桃”和“芭蕉”還是是押韻的。
6、切景
黃萬春題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月泉閣聯
一灣水曲似月宮,仙境滌塵心,頓起煙霞泉石念(0011100,11100,1100011)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傳逸響,恍聞絲竹管弦聲(1100011,00011,0011100)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以“大漠奇觀”著稱于世。沙泉共處之天然妙趣,非親身經歷,難以想象。月牙泉四周為沙山所困,自古迄今,沙不進泉,一奇也。山脊如刃,經人走駝踩,宿夕復初,二奇也。人乘沙滑行會發出響聲,三奇也。大概與所處地理、氣候的特殊條件有關。月泉閣在月牙泉北岸,高閣飛檐,俯瞰清泉,沙中綠洲,恍如仙境。
此聯上款“清黃萬春撰”,下款“甲戌端陽心齋姜家誠書”,知為重刻舊聯。上端有匾額曰“別有天地”。
此聯格律謹嚴,寫景真切,想象豐富,正確詮釋“大漠奇觀”,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堪稱名勝楹聯之精品。
上面分三個層次談對聯創的基本要求。平仄是結構層,對仗是文字層,文意是思想層。其實三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在分析對聯時,先講平仄,再講對仗,最后講文意。在撰聯時剛好相反,首先要立意,根據內容確定形式,選擇相應的最佳結構,然后按照調平仄擬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慮對句。
所謂立意,就是確定主題思想,圍繞主題思想構思。與其他文體不同的是,一副對聯在構思之初,就要按對立統一規律來設計上下聯的內容。主題思想是一致的,但上下聯的內容應有所區別,甚至對立,相反相成。
根據內容確定形式,選擇相應的最佳結構
出句和對句的平仄對仗可反復調整,甚至可以推倒重來,重新選擇最佳結構,直到滿意為止。在征聯情況下,除出句不可更改外,其他也一樣。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10 回復此發言
--------------------------------------------------------------------------------
19 第四章 對聯鑒賞
第四章 對聯鑒賞
陸震綸
做對聯不難,出精品不易。因此多讀、多記古今名聯是有益的。這里僅選擇在楹聯藝術與技巧方面有特色的一些對聯,與讀者共同賞析。
1、大量使用重字
明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名聯談趣》275)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001100,0011)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110011,1100)
顧憲成(1550-1612),字叔時,無錫人。萬歷進士,累官至吏部文選郎中。以事被斥,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諷議朝政。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政治意義。下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風聲雨聲讀書聲,響成一片。
此聯特色為連用重字,第一句是七言句式(0011100/1100011)。
上句(0011100)風聲(00)雨聲(11)讀書聲(100)
下句(1100011)家事(11)國事(00)天下事(011)
其中第二個“聲/事”(0/1)在節奏點上,與句式(1/0)不同,因“聲/事”為重字,可“覆蓋”格式,并不違律。
南京燕子磯永濟寺(《楹聯叢話》卷六)
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0011100,0011)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1100011,1100)
《楹聯叢話》云:燕子磯本在江中,近因沙灘日長日寬,遂離江稍遠。有高閣凌空而立,俗所稱鐵鎖鏈孤舟者,今鐵索尚存,猶令人不可方物。旁有永濟寺。
以上兩聯結構相同,都采用七四倒接和重字自對結構,藝術手段相同,但思想風格迥異。前者入世,后者出世;前者與東林書院學風相稱,后者與永濟寺宗教氣氛相宜。就藝術水平而言,均為精品,絕對不可更換。
2、兩字顛倒自重自對
彭元瑞紀曉嵐合作萬松嶺行宮聯(《楹聯叢話》卷二)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1100,11100,0011)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0011,00011,1100)
《楹聯叢話》云:乾隆中,每歲巡幸熱河,必于中秋后一日進哨(即木蘭圍場也),重陽前后出哨。蹕路所經,有所謂萬松嶺者,滿山皆松,為重九日駐蹕登高之所,歲以為常。庚戌歲,上進哨時駐此,周覽行宮,顧謂彭文勤公,令將舊懸楹帖悉易新語,期以出哨登高時親閱。公連日構思,偶于行殿正中得句云:“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謂貼“萬松嶺”也,而難其對。因以片紙馳價,屬紀文達公成之。文達公笑曰:“蕓楣又來考我乎?”即令來價立待,封紙付還。文勤公啟視,則已就余紙寫成對語矣。句云:“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嘆曰:“曉嵐真勝我一籌矣!”回鑾日,此聯果大蒙稱賞,特賜文勤公以珍物八事。公跪辭曰:“此出句是臣所撰,而不能對;對語實紀某所撰。請移以賞紀某。”上曰:“兩邊語皆好,汝自應領賞。”即另發一分賜文達公。余聞之程蘭翹師云。
由上可知,此聯由彭元瑞出句,由紀曉嵐應對,時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陽節前。聯文是乾隆八十壽辰的頌詞,妙在切人(乾?。?、切地(萬松嶺)、切時(重陽節),而且采用了拆字(松為十八公)、疊字(處處,年年)和兩字顛倒自重自對(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雖為應制之作,可稱對聯極品。
此聯為壽聯,用四言句祝頌最合適,中間插五句使全聯端莊而有生氣,加上文字游戲,就更加有趣了。
3、三三七結構
方地山春聯
出有車,食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110,110,1100011)
金未盡,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001,001,0011100)
方地山是袁世凱的西席,袁寒云的老師。有一年除夕,他寫了這副春聯貼在住房門上,對東家款待表示滿意,還打個照呼,今年過年不回家了。對聯可以把想說又不好意思當面吹捧的話,引經據典,堂而皇之寫出來,而且非常得體。方地山把東家捧為孟嘗君,自比蘇秦,既夸了東家,又夸了自己,在政治上當然不足為訓,但在藝術上確是杰作。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11 回復此發言
--------------------------------------------------------------------------------
20 第四章 對聯鑒賞
此聯用典非常講究。上聯用《馮煖客孟嘗君》故事,下聯用《蘇秦以連橫說秦》故事,均出自《戰國策》(見《古文觀止》)。讀這副對聯等于重溫了兩篇名著。
此聯由兩個三言句式和一個七言句式構成。從結構上可以看出:兩個三言句式(110,110/011,011)與七言句式(1100011/0011100)的前三位相重。兩個三言句式可視為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復,所以朗讀時,節奏鮮明,聲律非常協調。
此聯根據王君實先生四十年代講課時筆記。另一版本(《名聯談趣》284)下聯稍有不同:“金未盡,衣未敝”作“裘未敝,金未盡”;“ 不回家”作“不還家”。
隱名老人題西部影視城古堡龜卦
河出圖,洛出書,萬古文明昭日月(110,110,1100011)
觀乎天,察乎地,一時法象定乾坤(00*,001,0011100)
寧夏銀川市鎮北堡有一座“西部影視城”,《紅高梁》等電影就是在那里拍攝的。該城新堡有一條仿舊商業街,滿街都是店鋪,有茶館、酒樓、布店、錢莊、藥鋪、卜堂等等。每家店鋪都有一副商業聯。此聯為北京易學家所作,采用三三七結構,對仗工整,文辭典雅,一看便知是算命先生的卜堂。
4、用韻聯
對聯不要求用韻,用韻后別有風味,但同邊句腳只能全平或全仄了。
朱熹贈漳州某士子(《楹聯叢話》卷一)
東墻倒,西墻倒,窺見室家之好(001,001,110011)
前巷深,后巷深,不聞車馬之音(010,110,001100)
朱熹是宋代理學家,但他的對聯很有人情味。此聯描繪一個窮讀書人,居住條件雖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雖然沒有人去拜訪他,倒可以安心讀書。上聯寫得有點夸張,但對比強烈。這副對聯,大概是最早的用韻聯。
此聯在結構上頭兩句采用三言句式,類似民謠,可以吟唱,別有一番風味。
梁章鉅題藤花吟館(《楹聯叢話》卷十二)
有客醉,無客睡,福簡簡,吁可愧(111,011,111,011)
長歌粗,短歌疏,詩平平,聊自娛(000,100,000,010)
此聯掛在“藤花吟館”,記錄了58歲引疾歸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評價。
梁章鉅題草堂(《楹聯續話》卷二)
客來醉,客去睡,老無所事,吁可愧(001,011,0011,011)
論學粗,論政疏,詩不成家,聊自娛(110,110,1100。110)
此聯是十年后對藤花吟館聯的修改,懸掛在浦城的“草堂”,時年68歲。將第三個三言句改為四言句,與最后一個三言句可以合成七言讀,節奏有了變化。從以上兩聯可以了解,梁章鉅在詩藝和聯藝兩方面都是下了功夫的。
何淡如題廣東佛山賽會(《名聯談趣》54)
新相識,舊相識,春宵有約期方值,試問今夕何夕,一樣月色燈色,該尋覓
這邊游,那邊游,風景如斯樂未休,況是前頭后頭,幾度茶樓酒樓,盡勾留
(001,001,0011001,110101,111101,001)
?。?00,100,1100110,110010,010010,100)
何淡如,生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同治元年(1862)考取舉人,一度出任高要縣學教諭,其后即在省港以教學維生。
此聯寫出了民間歡樂的元宵節情景,用韻后加強了歡快浪漫的氣氛。燈月交輝,游人如織,多么美好的春夜。
此聯在結構上與眾不同,無法納入規范句式,僅作特例參考。
5、哀感頑艷的挽聯
吳養涵挽胡粹士聯
哥了了無言,潦草文章拼命酒(11100,1100011)
子歸歸不得,落花風雨葬魂詩(00011,0011100)
錢鐘書先生在《槐聚詩存》中有一詩,題為《鄉人某屬題哭兒記,兒從軍沒緬甸,其家未得耗,叩諸乩,神降書盤曰,歸去來兮,胡不歸》云:
一篇破體寫哀呻,淚墨模糊兩不分。空讖歸來陶令句,莫知存沒李華文。
茫茫入夢應迷向,惻惻吞聲竟斷聞。四萬義軍同日盡,世間兒子漫紛紛。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11 回復此發言
--------------------------------------------------------------------------------
21 第四章 對聯鑒賞
詩中所說“鄉人某”,即胡粹士也。胡粹士(1888-1946),太倉沙溪人,1913年春赴美留學,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貒笕紊虾D涎蟠髮W(1927年改名交通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抗戰期間愛子敬侃殉職緬甸,因作《哭兒記》以文志痛,借酒澆愁。
據報載:抗戰期間,為保衛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據當時統計:“遠征軍出征時總兵力約十萬人,回國時僅有四萬人左右。”僅杜聿明第五軍4.2萬人中就犧牲了2.1萬人,占全軍總數的一半。當時滇緬公路戰線兩側,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慘不忍睹。杜聿明在踏上祖國土地的瞬間,跪地嚎啕,深感代價的慘重。
吳養涵先生系太倉知名學者,古典文學功底深厚,曾任太倉圖書館館長,太倉中學國文教師。此聯作于1946年。上聯含義是“老兄無聲無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兒記》和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聯含義是“令郎想回也回不來了,只有讓風雨中的落花把您的詩魂埋葬。”
此聯寫得有聲有色,唯美唯哀。以“落花風雨”對“潦草文章”非常工麗。“哥了”諧音“吉了”,又名“了哥”,是嶺南一種“能言”的鳥,與“了無言”對照; “子歸”諧音 “子規”,又名杜鵑,與“歸不得”對照。因此,“哥了了無言”和“子歸歸不得”都是雙關語。而且用了疊字,如聞嗚咽之聲,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堪稱挽聯精品。在結構上,此聯五言句(11100/00011)由(11/00)(100/011)合成,將二言末字與三言首字設計成“疊字”(“哥了,了無言”/“子歸,歸不得”)是此聯對仗藝術最精彩之處。
此聯由太倉書法家胡繩祁先生提供,否則將淹沒無聞矣。
小鳳仙挽蔡鍔聯(《對聯格律·對聯話》)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余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燕支,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110011,1100,001100,1100011)
?。?01100,0011,110011,0011100)
此聯情文并茂,款款道來,兒女情長而不減英雄本色。論者以為非小鳳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筆尚待考證。燕支即燕脂,與鵬翼相對。因緣比姻緣意義更廣。
6、李調元題北京四川會館(《對聯格律·對聯譜》第298頁)
此地可停驂剪燭西窗偶話故鄉風景劍閣雄峨嵋秀巴江曲錦水清漣不盡名山大川都來眼底
入京思獻策揚鞭北道難望先哲典型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升庵科第行見佳人才子又到長安
(11100,1100,110011,110,001,001,1100,0*1*00,0011)
?。?0011,0011,001100,001,110,100,0011,110011,1100)
李調元四川綿州(今綿陽)人,字雨村,號墨莊,乾隆進士,官潼商道。李調元來京會試,適逢四川會館落成,懸獎征聯,此聯一舉奪標。
上聯話四川山水之雄之秀,下聯望四川人文之盛之優。主題鮮明,用詞典雅,鄉情濃郁,抱負非凡。“偶話”與“難望”的用法,非常得體。是才士工麗之作。
“剪燭西窗”用李商隱《巴山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升庵科第”指明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年二十四,登正德間廷試第一,故云。
如果把三個三言句和一個四言句式合并成兩句,此聯結構為標準的“馬蹄韻”:
?。?100,1100,0011,0011,1100,1100,0011)
?。?011,0011,1100,1100,0011,0011,1100)
7、何紹基題岳陽樓聯(《名勝鑒賞詞典》第109頁)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00,---0011,---1100,---1100,---0*11,0000,1000,111*0,110011)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11 回復此發言
--------------------------------------------------------------------------------
22 第四章 對聯鑒賞
?。?01*,---1100,---0011,---0011,---1100,0101,1101,00011,001100)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官編修,博涉群書,書法自成一家。
上聯舉詩、儒、吏、仙、四個歷史人物,生發感慨;下聯就湖、江、山、城、四種不同物體,引出思考。起勢奇特,行文跌宕,隨心所欲,余味無窮。悠悠歷史,浩浩江水,不勝感慨系之。是陳子昂一類人物,豪放之作。
“杜少陵五言絕唱”指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范希文兩字關情”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憂”,“樂”兩字。滕子京百廢俱興是指王勃《滕王閣序》“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指呂洞賓,曾三過岳陽樓。
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悵愴然涕下”。
此聯結構似不嚴密而嚴密,平仄似不注意而注意。第一句是單句,緊接的四個七言句,相當于一個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最后四句也是一個相同的四言模式 ,不過略有變化而已。由此可見,有些名士之作,表面上似乎不受格律拘束,實際上還是非常尊重格律的。
8、鄭板橋六十自壽聯(《楹聯叢話》卷十二)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祗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 0 0 1 1,1 1 0 0,- - 1 1 0 0,0 0 1 1,1 1 0 0,- 1 1 0 0 1 1,1 1 0 0,
- - 1,- - 0,0 0 1 1 1 0 0,1 1 0 0 1 1)
( 1 1 0 0, 0 0 1 1,- - 0 0 1 1,1 1 0 0,0 0 1 1,- 0 0 1 1 0 0,0 0 1 1,
- - 0, - - 1,1 1 0 0 0 1 1,0 0 1 1 0 0)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范縣、濰縣知縣,“揚州八怪”之一,工畫蘭竹,書法別成一格。
此聯雖稱“六十自壽”,實系述懷詠志。寫得灑脫有致,既有養生之道,又有樂生之情。聯如其人,顯示了鄭板橋的個人風格。
此聯結構可分四群: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0 0 1 1,1 1 0 0)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1 1 0 0, 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一半,句腳(1,0/0,1)可與(2)連接;
?。╞) 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 - 1 1 0 0,0 0 1 1,1 1 0 0)
祗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 - 0 0 1 1,1 1 0 0,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三句,句腳(0,1,0/1,0,1)可與(1)連接;
?。╟)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 1 1 0 0 1 1,1 1 0 0)
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 0 0 1 1 0 0,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一半,句腳(1,0/0,1)
(d)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 - 1,- - 0,0 0 1 1 1 0 0,1 1 0 0 1 1)
?。? - 0,- - 1,1 1 0 0 0 1 1,0 0 1 1 0 0)
此群是一個四言模式。句腳(1,0,0,1/0,1,1,0)句腳(1,0,0,1,0,1,0,1,0,0,1/0,1,1,0,1,0,1,0,1,1,0)群腳(0,0,0,1/1,1,1,0),與昆明大觀樓長聯群腳完全一致。
9、昆明大觀樓長聯
昆明大觀樓長聯是楹聯史上令人矚目的里程碑。它標志著:楹聯足以與詩詞曲賦駢文并駕齊驅,爭妍媲美。聯曰: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11 回復此發言
--------------------------------------------------------------------------------
23 第四章 對聯鑒賞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觀樓長聯在楹聯史上的地位,不在于“長”,而在于創造了楹聯結構的完美典型。
其特點是:以四言模式為基礎,通過在不同位置添加不同數量領、襯字的方法,構建了三組不同形式的同邊自對。對仗工麗多姿,聲調蕩氣回腸。
全聯共180字,36句;每邊90 字,18句(領、襯字與所在句合為一句)。其結構可按 “起、承、轉、合” 分為4群。每群4句或6句,相當于一個或一個半四言模式。我們把(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稱為四言模式;把四言模式的反向(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稱為反向四言模式,把每群最后一句句腳稱為“群腳”?,F各群結構分述如下:
第一群“起”: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1 1
上聯描繪滇池景色,一望無際;下聯追憶云南歷史,百感交集。
此群第一句用五言句式。五言句式是四言句式的擴展,并與第三、第四兩個四言句式自然相接。第四句是加一字領的六言句式。六言句式也是四言句式的擴展。如果將擴展部分忽略不計,其結構是一組反向四言模式:
(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腳(0,1,1,0/1,0,0,1),群腳(0/1)
第二群“承”:
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上聯眺望四周遠山,浮想聯翩,乘興將視線轉向下面要重點描繪的滇池風光。下聯借四個朝代的典故作出“偉烈豐功,總歸一空”的議論,為下面藝術渲染定下基調。
此群前四句結構是加一字領的四言模式:
?。?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腳(1,0,0,1/0,1,1,0)
此群后兩句是四六句式,由于六言句是四言句的擴展,其結構是四言模式的前半部:
?。?011,1100/1100,0011)
句腳(1,0/0,1)
這兩句不僅在文意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在聲律上改變了“群腳”的平仄,使原來群腳是(1/0),增加兩句后,群腳成為(0/1)。
第三群“轉”:
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
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
- 1 1 0 0 - - - 0 0 1 1 - 0 0 1 1 - - - 1 1 0 0
- 0 0 1 1 - - - 1 1 0 0 - 1 1 0 0 - - - 0 0 1 1
上聯將滇池無限風光簡約化,蟹嶼螺洲,蘋天葦地,形象生動。下聯將歷代興亡哲理藝術化,珠簾畫棟,斷碣殘碑,對比強烈。
如果將領、襯字忽略不計,此群在結構上仍然是一組反相四言模式
?。?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腳(0,1,1,0/1,0,0,1),群腳(0/1)
第四組“合”:
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 -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 -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上聯從稻香觸發,聯想滇池四時美景,艷若驕陽。下聯從疏鐘驚醒,返回現實人生,凈如秋水。
如果將三字領忽略不計,此群結構是一組四言模式
?。?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腳(1,0,0,1/0,1,1,0)群腳(1/0)
全聯結構如下: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1 1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 1 1 0 0 - - - 0 0 1 1 - 0 0 1 1 - - - 1 1 0 0
- 0 0 1 1 - - - 1 1 0 0 - 1 1 0 0 - - - 0 0 1 1
- -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 -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上聯句腳(0,1,1,0,1,0,0,1,1,0,0,1,1,0,1,0,0,1)
群腳(0,0,0,1)
下聯句腳(1,0,0,1,0,1,1,0,0,1,1,0,0,1,0,1,1,0)
群腳(1,1,1,0)
孫髯昆明大觀樓長聯,以空間與時間為兩條主線,使自然景色,歷史滄桑,與藝術心靈,融為一體。令人百讀不厭,余味無窮,歷久彌新,嘆為觀止。
大觀樓長聯為最佳對聯結構提供了經典模式。因為四言模式包含“句式生成基礎”和“句式連接方式”這兩個互相聯系的結構因素。就句式生成基礎而言,四言句式逐字向前擴展,可生成五言、六言、七言句式。就句式連接方式而言,從四言模式最后一句開始,逐句向前增長,其句腳是每邊四句和四句以下一切對聯句腳安排的最佳選擇。
對于每邊五句或五句以上的對聯,當然可以按四言模式循環反復的方式,亦即按“馬蹄韻”規則安排句腳。
但是,當四言模式成為長聯分群的基本單位時,“群腳”(即每群最后一句的句腳)又成為全聯聲律的關鍵。大觀樓長聯的群腳(0,0,0,1/1,1,1,0),不是偶合,而是聲律的需要。亦即上聯 “群腳”除最后一個是仄(1)以外,其余都是平(0);下聯 “群腳”除最后一個是平(0)以外,其余都是仄(1)。
作者: 219.148.54.* 2005-4-20 01:11 回復此發言
--------------------------------------------------------------------------------
24 楹 聯 金 庫
楹 聯 金 庫
GOLDEN TREASURY OF CHINA COUPLETS
陸震綸編
楹聯金庫分集貯存經典著作中的全部楹聯,以供檢索。每副楹聯之前有統一編號,作者和標題。楹聯之后*號以下為原書評注,包括來源、背景和評語。
Golden Treasury of China Couplets (GTCC) is a data base of the whole couplets in classic works compiled respectively for retrival. Before each couplet,there is a serial number,followed by its author and subject. After the sign *, source and background of and comments on the couplet are given by the original author.
楹聯金庫 第一集
梁章鉅 《楹聯叢話》
目 錄
00000001--00000074 《楹聯叢話》卷一 故事
00000075--00000302 《楹聯叢話》卷二 應制
00000303--00000388 《楹聯叢話》卷三 廟祀上
00000389--00000472 《楹聯叢話》卷四 廟祀下
00000473--00000621 《楹聯叢話》卷五 廨宇
00000622--00000786 《楹聯叢話》卷六 勝跡上
00000787--00000992 《楹聯叢話》卷七 勝跡下
00000993--00001085 《楹聯叢話》卷八 格言
00001086--00001152 《楹聯叢話》卷九 佳話
00001153--00001252 《楹聯叢話》卷十 挽詞
00001253--00001572 《楹聯叢話》卷十一 集句 集字附
00001573--00001706 《楹聯叢話》卷十二 雜綴 諧語附
《楹聯叢話》,清道光二十年(1840)梁章鉅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