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1年起,開灤煤礦利用本礦的唐胥鐵路外運煤炭,銷往外地。1886年,唐胥鐵路脫離開平煤礦,并開始不斷延伸,主管鐵路的機關也隨之屢屢變更。而開灤煤礦始終與這些鐵路機關保持著原煤運輸業務的往來。舊時主管唐山鐵路的機關演變大致如下。
1886年8月,直隸總督李鴻章奏準成立開平鐵路公司,專營運輸,伍廷芳出任總理,并開始將唐胥鐵向蘆臺方向展筑。最初,公司的地址在開平煤礦的西側(現開灤博物館的南側)。1887年4月,開平鐵路公司遷往天津河北望海樓附近,更名為天津鐵路公司(亦稱津沽鐵路公司、中國鐵路公司)。5月,唐胥鐵路向西延至蘆臺閻莊,全線稱唐閻鐵路。
1888年10月,唐閻鐵路延長至天津,全程稱唐津鐵路。之后,天津鐵路公司的經理有吳熾昌、楊鴻典、嚴信厚、張士瑜等人。
1890年秋,唐津鐵路向東伸至古冶林西。1895年12月,天津鐵路公司與北洋官鐵路局(管轄古冶至山海關間鐵路)合并,組成了津榆鐵路總局,錢鑅任總局會辦。
1897年6月,津盧鐵路(天津至盧溝橋及北京城外的馬家堡)建成通車,并與津榆鐵路合并,隨即在天津法租界的海河邊,成立了山海關內外鐵路總局(簡稱關內外鐵路總局),胡燏棻任督辦,總辦先后為張翼(1898年)、楊士琦(1901年)、林志道(1903年)、陳昭常(1904年)、吳家修(1905年)等。
京奉鐵路總局機關大樓
1907年6月,關內外鐵路通至奉天郊外的皇姑屯,關內外鐵路總局易名京奉鐵路局,1910年新建局機關大樓(見附圖)于河北區(今天津中山路旁)。至清朝滅亡之前,相繼由吳家修(續任)、楊士驄(1908年)、陸緒聲(1909年)、許引之(1910年)、李福全(1912年)擔任總辦。民國北洋政府期間,京奉鐵路局的總辦改稱局長。由于軍閥混戰,政局不穩,局長更是如同走馬燈式的不斷更換,陸續有李福全(續任)、廖世經(1916年)、徐廷爵(1917年)、唐文高(1920年)、鄭沆(1922年)、水均韶(1922年)、周夢賢(1924年)、丁博霄(1924年)、常蔭槐(1925年、代局長)等人。
1928年6月,北洋政府跨臺,南京政府宣告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北京改稱北平,京奉鐵路隨之更名為平奉鐵路。次年4月,奉天省與奉天市分別改稱遼寧省和沈陽市,南京政府鐵道部又將平奉鐵路更名為北寧鐵路(北平至遼寧省會),管理機關稱北寧鐵路局。之后,局長也幾經替換,依次為高紀毅(1929年)、殷同(1933年)、陳覺生(1935年)等。1936年局址遷往臨近的中山路5號。
1937年“七七事變”后,華北地區被日軍占領。8月,日本的“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在天津設立“華北鐵道事務局”,以此控制華北鐵路。1938年6月,“華北鐵道事務局”人員在顧問平田的帶領下,強行接管了北寧鐵路局,并將該局改稱天津鐵路局。1939年4月,華北交通株式會社(社址北平)成立,天津鐵路局隸屬于該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0月,國民政府派員接收了天津鐵路局。次年3月,國民政府交通部宣布全國鐵路實行干線區管理制,并于6月1日成立了平津區鐵路管理局(局址北平), 局長石志仁。直至新中國成立。
來源:開灤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