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靈的一種,人類,其實也算是一種會動的物,簡稱動物.了解人類的規律,其實也可以看看動物世界.人類的生存競爭,是殘酷的.而人又是一種復雜的生命體.
教育是反人性的.它是一群人希望通過制定規則來維護社會的秩序.然而,人性里,可沒有遵守規則這個特點.人性里,大多是讓自己的私欲最大化.在滿足自己私欲的同時,或多或少地,會犧牲他人的利益.當然,有人是無意的,有人是故意的.于是便形成了如同貓抓老鼠,大魚吃小魚之類的現象.一部人為了一部分的利益,去打擊另一部分的人.得到利益的人會感恩讓自己受益的人,沒有得到利益的,會仇恨剝奪自己利益的人.
于是,長大以后才發現,總的來看,人的眼里其實是沒有是非之分的.怎么去看待是非,取決于他們本人受到了怎樣的恩惠.也就是說,人,其實是一種情感的動物.只有少部分的人會理性,大部分的人都是感性,受自己的情感支配.
在農耕時代,勤勞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因為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只要勤勞,用雙手總能讓自己衣食無憂.而如今,現代科技的發達,又有多少人,想勤勞也無處可去.而擁有控制權的人,在主宰著一部分人的命運.能否公平,主要在于控制方是怎樣的一個人.受控于一個不理智的人,自然不可能受到公平的待遇.多少受到關系親疏的影響,比如親情至上.
無論別人多么吹棒一個人,都無法去讓一個仇恨被吹棒對象的人去相信.正如敵人的朋友便是敵人那樣,會讓那個人覺得,吹棒者一定是受了被吹棒者什么好處吧.
聰明的人,利用人性,在生存的道路上如魚得水;愚昧的人,卻在抱怨中惶惶度日,虛度光陰.在名利場的爭斗中,誰又能逃得過命運的折騰.古語有云,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事實上,人人自危,沒有人是可以無憂無慮度過一生的.就算是傻子,其實也不傻,例如流浪漢,他其實也是憑自己的雙腳在大地上去尋找食物,正如魚類中吃屎的魚那樣,吃著別人不要的東西活著.也許他一無所有,但是他卻擁有最多的自由,當然,前提是他沒有過多的欲望,不要舒適的宅子,不要光鮮亮麗的衣裳,不要美味可口的食物.
想要什么,必然要付出什么.這個世界上,其實誰也沒有資格去指責誰.也許指責一個人,只是出于好意,但事實上,指責,并不一定會喚醒一個人.正如打雷不能滋潤萬物一樣,真正讓萬物成長的,是那柔軟的細雨,一點一點的雨露,讓萬物慢慢地吸收.于是便有了類似家長恨鐵不成鋼,用心良苦通過責備去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只會讓孩子記恨和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