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蒙納士醫療中心公布了一項注射干細胞治療中風的案例。
67歲的老人Kevin Baird在中風后24小時內,接受了胎盤羊膜干細胞的注射,完成2月的第一階段治療后,Kevin Baird感受到了明顯的治療效果。在治療前,他上肢無力并且有嚴重的言語障礙,現在他的手已經可以自由控制了,但還有輕微的面部下垂。核磁共振結果顯示,Kevin Baird的腦組織并沒有進一步受損。
對于中風患者來說,最關鍵的是在腦神經元死亡前爭分奪秒地“搶救”它們。該試驗前的初步研究標明,靜脈注射的干細胞進入人體后能聚集在人體需要的部位——即受損的腦組織周圍。
最常見的中風類型是缺血性中風,占中風患者中的87%。缺血性中風這表現兩方面:
①血塊導致直接向大腦供血的動脈受阻,稱作血栓;②身體其他部位形成的血塊,在傳輸中阻塞向大腦供血的動脈,稱作栓子。
目前對中風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溶解或移除血塊或其它方式疏通阻塞,以恢復受中風影響的部分大腦的血液流通,如取出血凝塊和藥物溶栓,但這些治療方法對許多患者來說很難實現。
胎盤羊膜干細胞療法的優點在于這些細胞沒有免疫排斥風險,所以不需要匹配和培養。正是因為治療的緊迫性,胎盤干細胞成為了中風治療的理想選擇,通過快速治療來“搶救”腦組織,可以減少中風給大腦帶來的持續性傷害。
這次臨床試驗的目的就在于驗證治療的安全性,Kevin Baird的成功案例讓研究者們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治療還需要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世界各地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中風時,腦部供血中斷或大量減少造成腦部損傷,腦部氧氣及營養供應切斷,腦細胞在數分鐘內開始死亡。研究證明中風導致的腦損傷會超出中風直接影響的區域,且往往在發病初24小時內發生惡化。
一旦中風幸存者的病情穩定,神經功能缺陷不再發展,就只能進行康復治療。大約80% 的中風幸存者有身體、知覺和語言缺陷,這些癥狀可以通過康復治療得到改善。但康復治療不能治愈中風,只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永久性損害并增強適應能力。
中風小科普
目前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干細胞可以通過抑制炎癥反應、調節免疫應答、分化為成熟神經元或內皮細胞、促進神經突觸重塑、促進神經再生和血管再生、分泌神經營養因子等多種途徑發揮治療中風的作用。
干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基礎研究成果顯著,過去15年問有多項干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臨床試驗。其中一項美國的多中心隨機雙盲II期臨床試驗顯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24~48小時)靜脈移植異體多能干細胞安全,能夠改善腦卒中后1年的神經功能。2018年,武漢市第一醫院發表的文章中,將臍血干細胞通過鞘內注射注入蛛網膜下腔,試驗結果顯示臍血干細胞移植可明顯改善中風患者的功能獨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
結語:
干細胞在中風領域的治療潛力讓眾多的研究者和患者充滿希望,但干細胞治療中風的研究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希望在將來,我們能看到干細胞在腦卒中領域更加令人驚喜的研究成果,期待干細胞治療的下一個重大突破,最終惠及千千萬的中風患者!
參考文獻
[1]SBS News|Vic stem cell trial to aid stroke patients
[2]馬媛媛, 楊國源. 缺血性卒中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J].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18(1):7-18.
[3]周晶. 干細胞移植治療改善腦卒中患者功能獨立性的臨床療效觀察[J].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8, 13(1):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