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油畫藝術發展了六七百年時間,這過程中誕生了許多種畫派,
而且西方油畫引進中國也有100多年時間了,但是有些人卻不會因為油畫復雜多變的風格,而改變自身的審美態度和觀念,
比如,當代畫家潘鴻海,他曾這樣說道:“中國有中國的審美,要畫中國的油畫,就必須要接受中國的審美。”
潘鴻海油畫
我們稍微想一下,潘鴻海說的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當今的油畫藝術已經不分西方還是東方了,也沒有法國油畫、意大利油畫以及中國油畫之分了,
油畫藝術已經成為了世界繪畫,沒有區域文化之分,首先是因為油畫是圖像藝術,不需要語言不需要文字,其次油畫是以色彩為載體,
潘鴻海油畫
如果油畫藝術和戲曲一樣的屬性,那么絕對不可能在世界各地如此廣泛地傳播。
正因為油畫不需要語言(說話的語言),不需要文字,所以全世界各個地方的人都能輕易接觸,
更何況,全世界的“色彩”是一樣的,這就是油畫藝術沒有區域文化之分的原因,
換句話說,油畫藝術的審美,也沒有中國審美與西方審美之分,
潘鴻海油畫
從這個角度來講,當代畫家潘鴻海說的“中國有中國的審美,要畫中國的油畫,就必須要接受中國的審美。”
這句話是錯誤的,或者說不夠客觀。當然了,我們同樣可以為其“自圓其說”,
“中國的審美”等同于“中國的思想觀念”,要畫中國的油畫,必須接受中國的傳統思想觀念,
從這個角度來講,當代畫家潘鴻海說的話,是有道理的。
潘鴻海油畫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思想觀念是“凡事不能抽象,表現要含蓄,不能太直白。”
因此我們看到潘鴻海筆下的女人油畫,畫風寫實,不帶抽象,畫中女人的神態“欲言又止”,
顯得含蓄卻又不失落落大方,值得注意的是,這“落落大方”不是任何人物的思想表現很豪放的意思,
潘鴻海油畫
而是舉止端莊優雅、自然隨和,已經褪去了古代女人的那種固守。
從形態來看,潘鴻海畫中的女人的身軀骨骼要顯得瘦小一些,不像西方油畫中的女人那么健碩壯實,而是嬌小玲瓏的樣子,
不過,體態依然豐腴,畫中的女人幾乎都是江南女子,身材沒有北方女人那樣的高挑,
潘鴻海油畫
整個畫面的色彩效果顯得比較清新有光澤,我們可以看到清晰的筆觸,
但又不是很粗糙,也不是特別細膩,這樣的效果,能將人或物的樣子真實地還原出來,
沒有刻意夸張人物形態,沒有添加任何的想象細節,現實模特是怎么樣,畫作中的女人就是怎么樣子,
潘鴻海油畫
當然了,自然光線照射下的人物形象和獨立的真實人物形象是有所區別的,
不過,畫家還是將自然光線照射下的人物形象表現了出來,雖說沒有照片那樣逼真,
但是形神兼備,尤其畫中女人穿著肚兜的樣子,讓整個畫面洋溢著濃濃的古典韻味,所謂“古典”,
只要帶有過去時代的物件或場景的裝飾,便可以體現出來,前提是要用寫實的手法,
潘鴻海油畫
當代畫家潘鴻海筆下的女人油畫,內容場景豐富,比如那些群像畫中的女人,
她們雖然神態各異,但是卻不是獨立存在于畫面中,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
意思是說她們身處在同一個環境下,只不過各自的性格不同,
因此受環境影響的情緒存在不同,但是她們共同形成一個“喜怒哀樂”的完整畫面,
潘鴻海油畫
是畫作共同的主體,我們千萬不要認為在一幅群像畫里面,主體是特定的某一個人。
畫中的所有人都可以是畫作的主體,那些風景靜物是充當背景。
對于只有一個女人的油畫作品,畫面內容同樣豐富,
比如女人在刺繡、在梳妝、在觀光,每個神態表情、肢體動作都是那樣的嫻熟自然,非常真實。
潘鴻海油畫
欣賞潘鴻海筆下的女人油畫,我們似乎被帶到了畫中的場景處,沉醉在畫中的江南水鄉處,
同時也感受到江南女子的純樸、美麗,整個畫面充滿著濃濃的“年代感”,
勾起了很多人兒時的回憶,面對霓虹燈盛行的繁華都市,
更加體會到過去時代的那種安逸雅興的可貴,無論是人,還是物,都令人陶醉,與此同時,
我認為畫家的寫實女人油畫中散發著濃濃的浪漫氣息,也感受到畫家是用作品來表達對社會、自然、現實的各種真實的感受,
而各種感受都顯得很真實很質樸,就如同畫中的女人一樣真實而純樸,有古典韻味又有現實風情。
潘鴻海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