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1.C 2.D 3.A 4.C 5.C 6.B 7.A 8.D 9.B 10.B 11.C 12.D 13.C 14.B 15.A 16.B 17.D 18.C 19.C 20.D 21.C 22.B 23.D 24.D 25.A
26、(1)西南風 A A地位于冷鋒鋒前(或答D地位于鋒面附近)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匯,水源豐富;地形平坦開闊;交通便捷
(4)①退耕還林(或封山育林) ②E 遙感
(5)有利影響:地勢落差大,垂直差異明顯,利于發展立體農業(或答土地類型多樣,利于發展多種農業);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光、熱、水資源豐富。不利影響:多山丘,易發生水土流失;季風氣候不穩定,多氣象災害。
27、(1)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雨熱同期;恒河平原,地勢平坦;水源豐富;土壤肥沃;(勞動力豐富)。
(2)加強科技投入,改良品種;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機械投入,提高生產效率;發展生態農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管理水平。
(3)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人均耕地多(地廣人稀);地勢平坦;工業化水平較高
(4)洪澇或颶風 印度低壓 上凸
28、(1)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擋季風,形成多雨區和雨影區,地形高差大,形成氣候垂直差異。
(2)緯度高,植物生長緩慢,食物供應量少;環境空間差別大,適宜生存的空間小;冬季寒冷漫長,生存條件惡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沒的機率大;且有森林,便于隱蔽;降水較少,晴天較多。
29、(1)我國四大海域的海水透明度差異大。由近海向遠海,海水透明度逐漸升高;近海海水透明度變化大于遠海;四大海域由北向南透明度逐漸升高。
(2)南沙群島海域沒有(少)河流。
(3)春季。 海水透明度(深度)、太陽高度。
30、(1)以低緩丘陵為主(地形起伏不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或答北高南低也可給分);區域內有河谷(盆地)地形。
(2)丘陵緩坡地形,低緩開闊,且利于排水。臨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向陽坡,光照充足。
(3)繪圖略;
理由:盆地出口處建壩,能形成較大庫容,蓄水量大;地處峽谷地段,易截流,工程量小,造價低。
建壩后圖示河段河床剖面變化原因:受水庫蓄水的影響,河流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大壩上游河床上升;受水庫季節性放水的影響,大壩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蝕作用(下切),河床下降。
【詳解詳析】
1、根據圖中的等高線數值分析,甲地黃土表面高度820-840米,底面高度800-820米,根據高差計算,最大厚度不超過40米,最小厚度大于0米,所以厚度最大值是40米以下的數字最大值,C對。A、B、D錯。
2、在山區的新農村建設,要考慮溝谷,陡坡因素的影響。讀圖,根據等高線彎曲情況和密度分析,甲處是山谷底部,乙、丙處等高線密集,位于谷內的陡坡上,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災害,不適合新農村建設,A、B、C錯。丁地為山脊,等高線較稀疏,坡度小,是新村建設的合適地點,D對。
考點:等高線計算及應用。
3、四河段甲河段坡度最大,介于25°-30°,乙河段介于15°-25°,丙河段小于10°,但大于丁河段。坡度越大,地勢起伏越大,地表徑流流速越大。
4、根據圖中所示坡度,甲地坡度最大,攜帶泥沙最多。A錯。該圖為坡度圖,不能反映海拔高低和坡向,所以,不能判定是否迎風坡,但丁段河流向北彎曲度最大,侵蝕嚴重,坡度較陡。該河流位于浙江北部,6月份流量大。
考點:等值線應用、河流沉積、侵蝕、流量及位置判讀.
5、當晝半球與陸半球正好重合時,太陽直射點應與陸半球中心重合,即北回歸線穿越48°N,當太陽直射最北時,北極點上的太陽高度角為48°。
考點:經緯度計算。
6、該題主要考查利用經緯網進行地理定位的能力。由經緯度可知,該地區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區,為地中海氣候,適宜柑橘生長。
7、由經緯度可知,該地區位于我國東北平原,有我國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率基地。
考點:經緯度定位、地區自然地理環境。
8、結合圖示指向標可判定M→N河流的流行為西南→東北→西→東北方向;由于圖示中地理位置的不確定性,難以判定汛期時間和凌汛是否發生;該河流上游等高線稠密,坡度大,流速快。
9、解答該題時要注意剖面圖中M、N兩點得位置以及等高線示意圖中NM連線與河流交匯的次數。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與河流、地形剖面圖。
10、從圖中經緯度數據看,該運河相當于跨越0.75個緯度的經線長,根據1緯度經線跨越的距離約為111千米,可以判斷B選項最接近。
11、從經緯度位置可以判定,該運河為巴拿馬運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但不是兩個國家的分界線,排除A選項;該運河不是歐洲西部通往亞洲東部的最短航線,排除B選項;該運河主要經過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排除D選項;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考點:地圖距離計算,地理位置定位。
12、坡度=相對高度/水平距離。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甲乙丙三圖中等高距最小的是甲,乙丙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甲,最大的是丙,因此坡度最大的是丙,最小的是甲。
13、根據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比例尺等于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可知圖中尤卡坦半島圖上面積為20000000000*(1︰5000000)2的地圖上繪出來時為80cm2。
考點:比例尺。
14、讀圖,一年中不同時期的河岸線相當于等深線,等值線稀疏,說明坡度緩,水淺。島上居民欲在夏季開發島上淺水游泳區,最適宜淺水游泳的地點是乙地,B對。村落所在地是陸地,甲地、丙地水深,A、C錯。丁地等值線密集,坡度大,水深,D錯。
考點:等深線。
15、讀圖,根據等值線的數值變化規律,M點外圍的等值線應按照遞減的順序,可能是1.0,所以M的取值范圍是0.5-1.0之間;①地東側臨近海洋,干燥度較小,①的取值范圍也應是在0.5-1.0之間,選A正確。
16.根據經緯度判斷,圖示區位于東北地區,①位于長白山東側,距海近,降水多,②位于山脈西側,距海遠,降水較少,所以主要因素是降水。光照、熱量、土壤狀況也有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選項B正確。
17.N地等值線向南凸出,說明N地年干燥度比兩側地區小。根據經緯度判斷,MN之間為大興安嶺,年干燥度較小,主要原因是MN地海拔高于同緯度地區,氣溫低,蒸發弱,且山地降水較多;如受西北季風影響的原因,則要分出迎風坡與背風坡的差異,不是N地比兩側干燥度都低;根據材料,年干燥度為年可能蒸發量與年降水量的比值,所以降水量小,年干燥度應該增大;光照大于同緯度地區,蒸發量大,年干燥度也會增大。選項D正確。
考點:等值線圖判讀、地理環境原因分析。
18、依題意,該區域位于北半球,根據等高線數值變化可知,地勢東高西低,河流自東向西流,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右偏影響,河流北岸侵蝕,南岸堆積,A錯;根據海陸分布和緯度位置可知,位于亞熱帶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此時河流處于枯水期,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故B錯;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冬季受西風影響,C正確。
19、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河流入海口,A錯;①處為向斜,②處為背斜,向斜儲水,背斜儲油,且背斜頂部受張力易被侵蝕,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侵蝕,所以B、D錯;③地位于巖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巖,由于巖漿侵入增加溫度,使巖石發生變質作用而形成變質巖。
考點: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分析、地質構造應用。
20、仔細讀圖,①處冰川融化,不會引發圖中湖泊的水位上升,A錯;②處受湖泊影響,流量較穩定,但該處有陡崖分布,河流的落差大,B錯;③處谷寬、流速慢,不適宜修建水庫,C錯;④處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農業生產條件優越,D對。答案選D。
21、若該圖示意中國某流域,描述了從源頭到入海口的狀況,比例尺小,特征不夠清晰,A錯;圖中信息顯示該河流為外流河,若冰川地處新疆,該河流為北疆的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只有小部分在我國境內,B錯;該河流為我國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風區,徑流季節變化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患,C對;從圖上的信息難以判斷海域的位置,D錯。答案選C。
考點:河流特征判讀
22、②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開闊,最利于作為露營地。而①地位于河谷,易受水災;③地位于陡崖處,不安全;④地位于山頂附近,氣溫較低,地勢較陡。故選B項。
23、5月初,我國日出東北方向,先根據指向標判斷日出方向東北,再由觀日出可判斷出⑥地地勢高,其東北方向無遮擋物,最宜觀日出地點。因此選D項。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應用。
24、圖中兩條400米等高線處以陡崖的圖例進行標注,則兩條等高線之間為兩側坡度陡峻的峽谷。D正確。
25、310米等高線位于圖中陡崖下方,部分與圖中代表陡崖的圖例重合。圖中灰色部分是導致310米等高線與陡崖圖例斷斷續續分開的原因。此灰色部分應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積物或突出的基巖形成。A正確。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判讀。
26、(1)根據等壓線判定該區域主要受低壓系統控制,根據氣壓梯度力(方向大體向北)、地轉偏向力(方向向右)及摩擦力,三力平衡決定風向為西南風。同理,D附近為西北風。D與C之間可認為是冷鋒鋒線所在區域,則A在冷鋒前,冷鋒降水主要在鋒后,故A地晴天概率大。
(2)等高線反映該區域高低落差大,植被圖例反映該區域一些坡地種植了農作物,有毀林開荒的現象。故在山高坡地、落差較大、植被覆蓋較差、流水作用強烈的地區可能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D處恰好如前面所述。
(3)城市規模擴大,城市等級提升,與城市所在的位置、交通條件及資源條件密切相關。A城鎮所在地,河流交匯,水源豐富;地形平坦開闊;交通便捷。這些條件有利于促進其規模擴大。
(4)山地地區從地形條件及保持水土、防災減災的需要來看,適宜發展林業,該區有毀林開荒的現象,故可建議退耕還林(或封山育林)。E處兩岸為陡崖,谷地有河流流經,如在E附近出現崩塌滑坡,造成下游土石成堆、阻斷河流,很可能形成堰塞湖。應借助遙感,遠距離觀察監控,做好預防工作。
(5)本地多山地丘陵,地形類型復雜多樣,利于發展立體農業,但是本地地處我國東南丘陵地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等地質災害;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是農業發展的優勢所在。
考點:等高線、等壓線應用。
27、該題主要考查經緯網的分布特點及對地理事物空間定位的能力。解答該題首先明確讀出圖示區域位于北緯20°—50°,東經75°—130°的范圍內,并確定甲、乙農業地域類型和氣壓中心的具體位置;其次,結合經緯網具體確定出甲、乙農業地域類型分別位于南亞恒河平原和我國東北平原,氣壓中心位于南亞(印度河流域)地區,從而判斷出甲、乙兩地農業地域類型,并通過調運知識總結兩地農業發展的條件、特點及成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等;第三,圖示氣壓為印度低壓,當它勢力比較強勁時為北半球夏季,由此可推斷出該季節的自然現象。
考點:經緯度定位、農業。
28、(1)該半島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從季風的背風坡和迎風坡,地形雨等方面來分析,導致東西兩側氣候差異大。山地海拔高,氣候垂直差異大。
(2)勘察加半島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說明該地區適宜動物存在的條件惡劣,主要從氣候,氣溫、食物和生存空間等方面分析。
(3)根據材料提示“大量來自海洋的鮭魚溯河流而上,成為熊的重要食物”,甲地是熊出沒的地方,也就是鮭魚河流而上必經地,“勘察加半島北部發育苔原,南部生長森林”,有森林,便于隱蔽,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晴天較多,利于拍攝。
考點:區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態特點,地形對氣候影響,動物數量多少的成因,選擇拍攝點的理由。
29、(1)結合圖示從我國四大海域之間及各海域內部說明海水透明度分布規律。
(2)從河流匯集、環境污染、距陸距離、海域面積及海水深度等影響海水透明度的因素進行分析。
(3)南海海水透明度高,在春季是南海太陽光線入射角度變化最大的季節,水色也最優美。
考點:等值線的應用及原因分析。
30、(1)從圖中的等高線數值可判斷出,該區域以低緩丘陵為主,地形起伏不大。根據等高線的變化規律可知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或東北向西南傾斜、北高南低)。再由河流與池塘的關系可知,池塘位于盆地中,地勢低平,水源匯聚。
(2)從圖中可看出聚落所在地,海拔高度為35到40米之間,且等高線稀疏,說明聚落位于丘陵的緩坡地帶,且地形開闊。同時聚落附近有河流,水源豐富,河谷地帶有水源匯聚,但聚落并沒有在河谷地帶,說明考慮到了排水問題。且該聚落位于南側,向陽坡,光照充足。
(3)水庫應建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出口最窄處,方便截流,同時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宜選在河谷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能形成較大庫容,蓄水量大。故壩址標在圖中盆地出口的峽谷處。建壩后上游河床上升,下游河床下降,原因是:水庫攔水的同時也把泥沙攔住,泥沙淤積,故上游河床上升。而下游受水庫季節性放水的影響,河床下切,河床下降。
考點:區域的自然環境,聚落形成的因素,水庫的選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