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寫學案
談如何寫好學案,我們首先應該弄懂什么是學案的問題,我校運行的“一四五”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以學案為載體,也就是說寫好學案是運作好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和前提,是我們上好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障。下面我就如何寫好學案談一談我的看法和意見。
一、什么是學案
“學案”是教師為學生每節課的學習設計的學習方案,學生根據“學案”設計帶著問題開始他們的學習之旅,通過課前的閱讀課本,查閱相關的參考書以及上網搜索資料與同學交流討論等途徑去解決問題,學會知識,進而形成能力。由此可見學生按學案去學,去掉了過去學習時的被動和盲目,找到了主動學習的支點,有利于養成學習習慣,有利于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二、學案的特點:
1、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并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2、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3、事半功倍是學案的特色,學案設計,尤其是科學性,實效性強的學案設計是一項艱苦復雜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作品,不下一番苦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4、鞏固練習是學案的著力點,學生通過解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和培養技能,而且能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培養創新能力。
三、學案的設計思路:
1、樹立“先學后教”理念,學案要以“學”為中心去預設,主要解決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的問題。
2、教師在設計本部分內容時,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學生的認識經驗去感知教材,用學生的思維去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學生自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維問題,即我們所強調的以學生的現實起點去設計學案。
3、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每個知識點學完后,要配以適當的題目進行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四、如何寫好學案
(一)學案設計的原則
學案的編寫應發揮備課組的作用,一人主筆的學案難免失之偏頗,所以,要編好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學案,必須充分發揮學科備課組的作用,通過集體備課來完成。集體分工編寫,共同研討確定;學案的編寫應簡潔、易懂,格式按照我們反復強調的格式去寫:如果認為學案設計有必要寫學習重難點我們可以寫出來,但我不提倡學案中出現學習難點的字樣,我認為這樣有可能給學生的學習制造一定的心理障礙;學案最好以一節課為單位設計,語文教學最好也是一節課一個學案,摒除一篇文章一個學案的做法。學案的設計要不斷更新,注重新穎性。在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課時化原則
分課時處理學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
(2)問題化原則
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
(3)參與化原則
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學案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激勵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4)方法化原則
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如何依據學案通過閱讀教材、交流研討、上網查詢等途徑完成學案,課堂如何進行問題的交流討論達成共識性結論,學案的整理等。
(5)層次化原則
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學案編制的要求
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和教學要求,參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學生自的“學案”。其特點是: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要具有預先性和指導性,
各科的學案設計和編寫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展能力(會學)的統一,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
(3)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學案的編寫應該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
大體上來說,學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基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