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似乎是兒推和育兒當中一個永恒的話題。 它總能讓一部分人驚慌失措, 而另有一部分人又主張淡然處之。 面對孩子發燒,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呢?
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按體溫狀況,發熱分為:
低熱:37.4~38℃;
中等度熱:38.1~39℃:
高熱:39.1~41℃;
超高熱:41℃以上。
中醫如是說:
發燒,是正邪相爭的一個戰場,所有的臨床化驗出來的細菌、病毒等等中醫統稱為“病邪”,而人體內部正氣抵抗時,就會發熱。
正氣越足,抗邪能力越強、越積極,燒的越高,通常戰斗就會結束的越早。
西醫如是說:
發燒,是體內免疫反應過程,有利于增加免疫系統中吞噬細胞的活性,是治療疾病的火焰。
我們的身體藉由升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御系統,抑制病菌的復制和繁殖(一般來說,病菌在39℃以上時就會死亡),從而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
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時(37—38.5℃)使用藥物來退燒,會使體內的病菌暫時變成假死狀態,并使他們產生抗藥性,一旦死灰復燃,往往更難治療。
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認為,發燒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并且它只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本身,引起發燒的原因,才是我們要去探究和處理的對象,而不是單純的降溫。
有時候退燒往往會延長病程,又或者將病邪轉到人體其他的位置,比如拉稀。
當孩子發燒時,我們要如何做呢?
注意年齡/月齡
3個月以下患兒
體溫調節中樞及各項功能發育還不完善,如果體溫超過38℃,建議及時就醫,排除特殊情況后,可參考以下所述。
3個月以上患兒
參考下述思路。
處理措施
1. 精神狀態很重要
1.1 即使發燒的溫暖度并不是過高,如果出現精神萎靡、異常煩躁或合并其他急性癥狀(比如劇烈咳嗽,呼吸急促,胸悶喘憋,四肢冰冷,甚至腰背和雙腿開始抽筋等)等狀況時,應及時就醫,按醫囑適當給予退燒藥;
1.2 通常情況下孩子如果精神狀態好,能吃能玩能睡,我們可以不必過于緊張。此時不推薦過早使用退燒藥。
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和攝入足夠的水分,應該同時進行。
2. 合理選擇小兒推拿及護理注意事項
排除一些危重癥狀或兒推的禁忌癥之后,我們可以合理的選擇小兒推拿和居家護理的方式。
除去一些危重病例及特殊情況,小兒發燒的原因多為外感六淫或食傷,再有情志因素及變蒸發燒等。
中醫兒科四診合參、八綱辯證,明確孩子發燒的原因,比如到底是外感發燒,還是內傷發熱;到底是積食發燒、受驚發燒,還是外感風寒暑濕燥火?抑或西醫所說的病毒、細菌……
合理的小兒推拿,治標顧本,再配合日常及飲食注意事項,一般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居家護理注意事項
(1) 密切注意孩子精神狀態;另外如果發燒超過3-5天應及時送醫檢查;
(2) 保證合理的攝入充足的水分;
用正確的方式保證孩子攝入足夠的水分,比如糖鹽水、米湯、適量的Vc水等等;
喝水的方式也應該注意,不能喝的太快過急,盡量一口一口的喝,保證身體能夠吸收到需要的水分。
(3) 體溫過高時,預防高熱驚厥,采用必要的降溫方式,物理降溫或者合適的藥物降溫;
小兒推拿退燒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溫方式,不吃藥打針,遠離抗生素,遠離藥物毒副作用,調動人體正氣,提高身體素質。
另外可以使用溫水擦浴的方式,比如37度左右的溫水;不建議使用冰敷或者退熱貼。
(4) 穿衣蓋被以感覺舒適為準,避免涼風直吹,不可過厚或過凉,以免影響散熱或造成二次感寒;
(5) 忌口很重要,有句話叫“生病不忌口,忙壞大夫手”,生病期間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以免給身體造成過重的負擔,或者加重發熱癥狀,影響身體的恢復。
幾種需要忌口的代表性食物有:肉蛋奶海鮮、巧克力、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6) 充足的睡眠是人體很好的修復過程。
(7) 消炎藥不要隨便吃。
消炎藥其實是抗生素,一般是用來對付細菌的。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燒,并不需要抗生素。家長不應該私自給寶寶服用消炎藥。
3. 退燒藥的使用建議
退燒藥的作用是讓患兒感到舒適一些,并不能治療疾病本身。
發燒的溫度不是退燒藥使用的唯一標準。精神狀態和是否有合并其他癥狀,也應該是重要參考。
我們的原則是盡量采用物理降溫,少用退熱藥物。
但有時候合理的使用一些退燒藥也是有必要的。
退燒藥的選擇
(1) 3個月以下的嬰兒,還是應該及時就診;如無特殊情況,建議采用物理降溫方法,少用退熱藥物。
(2) 大于3個月的孩子,對乙酰氨基酚是相對更安全的退熱藥物(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首選藥品),其次是布洛芬(建議6個月以上患兒)。
(3) 不建議使用安乃近(安定)和尼美舒利,它或可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等。
(4) 不推薦使用復方氨基比林,家長不要私自給寶寶口服此類藥物。
(5) 反對(注意用詞是反對)兒童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作為退燒藥。(一些基層醫生為追求效果常采用的辦法,這是一種不規范的用藥方式,激素主要用于嚴重細菌感染或炎癥的應急處理辦法,使用激素給兒童退燒,容易掩蓋病情)
小兒推拿也有一些退燒的手法,比如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撈明月、打馬過天河、下推天柱骨、推脊、耳尖刺血等等。
但我們不建議未經過任何專業培訓就單純的照著書上給孩子推拿;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還是建議交給專業的兒推師來做。
助力兒推 普惠大眾
小兒推拿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