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體驗式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本上的知識,對于他們綜合能力的鍛煉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研學旅行課程由于突破了傳統課程的時空束縛,形成了自己的課程特點。怎么去進行研學旅行體驗式學習評價,一直是研學旅行發展的一個難題。
1
研學旅行中體驗式學習的評價標準建構與解讀
研學旅行中體驗式學習評價分為行前、行中、行后和應用四個階段。
行前階段主要是為了獲得間接的經驗。行前階段主要是組織學生對研學旅行目的地的資源和文化的了解階段,需要教師圍繞指導方式和內容進行評價。行中階段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來鍛煉學生。行后階段主要是依托學校課堂教學進行整理得出經驗。應用階段主要是學生在實踐中的運用。
學生學習到相關知識最終還是要運用在實踐活動中的,因此,這個過程就是要檢查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真正掌握情況,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
從實踐的角度去觀察學生,看學生的實踐操作等,這種評價體系更像是一種反饋。從知識體系來說,這種評價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看到學生的實際掌握能力,便于對其的引導。
這些階段評價的意義:
首先,這種體驗式學習評價標準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相應的歷史知識,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且這種學習還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實際的學習中。
通過評價標準得到的結果顯示,60% 的學生表示對文化遺產有了科學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激發了他們學習熱情。
其次,研學旅行體驗式學習為學生創設了真實的環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景物中感受這些景物描寫的相關特點,如何去描寫這些景物,并且能夠鍛煉學生對語言的運用。
再次,體驗式學習以集體游學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這種過程中,學生之間能夠加強交流,明白如何做個文明的旅行人物。學生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在這種體驗式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
2
學習評價的標準應用
1. 注意體驗式學習目的地與教材內容的相關性。
體驗式學習雖然脫離了具體的課堂,但是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成績水平,因此,教師們在開展這種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與實際的教學目的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模式比較新穎,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普遍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新奇,能夠以較高的熱情去學習,學習的效果也較好。
2. 注意對教材進行預熱導學。
教師在運用此種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導入工作,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體驗。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很多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游玩的過程了,沒有帶著相應的任務去學習導致體驗式學習評價標準不是太好,不利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3. 注意研學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師在組織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研學的主題,讓學生在具體的體驗過程中,能夠提升自身的人文價值,將教材知識融入到實際的教學實際活動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體驗式學習主要是為了能夠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教師在組織這樣的活動后,也需要對此次活動進行相應的總結。學生也需要對此次活動的過程寫出感想。體驗式學習主體來說還是學習,學生需要在此過程中,真正學到東西,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維護他們的發展進步。
在研學旅行中,需要進行相應的評價,去保證學生能夠真正鍛煉自身,能夠提升自身的能力。評價是為了保證研學旅行的質量,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作者: 楊天軍。文章來源于《學周刊》,文章原標題為《研學旅行中體驗式學習評價標準開發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