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毅松;來源:芥末堆看教育
按:近日這樣的報道興起,如《編程要從娃娃抓起?暑假少兒編程班大火》《培訓6 歲孩子編程,不是人工智能是人工忽悠》;但是教育培訓機構的口號又這樣說:'不懂 編程就是新時代的文盲',“將來編程會像奧數一樣熱”。
本文中一位編程行家探討家長老師現在或未來都必須關注的三個點:
1)兒童需要學習編程嗎?學什么?
2)有沒有低成本的途徑可以讓兒童接觸少兒編程?
3)為什么兒童學習編程對于我國教育有著尤其特殊重要的意義?
談到少兒編程教育,一個典型的誤解是,認為少兒編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未來的程序員,否則很有可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作為少兒編程從業人員,我想以這篇文章加入這個探討,談一談我對少兒編程的理解,或者說,聊一下我從工程師的人生軌道轉投少兒編程教育行業的初衷。
我認為,少兒編程教育并不是要培養未來的程序員,而是讓孩子學會熟練地用科技表達自己,由科技時代的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
這也是我當初進入這個細分行業的初衷。因此,我推薦中國家長抽出一點孩子的時間,讓他們接觸一下少兒編程,尤其是以 Scratch(麻省理工學院設計開發的一款面向少年的簡易編程工具)為代表的圖形化編程。
(Scratch 編程界面)
小朋友的想象力無疑是最豐富的,很可惜隨著年齡漸長,由于教育體制的問題,大多數中國孩子的想象力都在快速衰退。就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方式而言,無非是講故事(說出來)、寫作文、畫畫。
而以 Scratch 為代表的圖形化編程工具則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利用 Scratch 創作互動式故事、動畫、游戲、藝術作品。
這種表達方式更生動、更好玩,也更強大。不信你去 Scratch 官網上看看那么多天馬行空的作品,相信一定會感到一絲震撼,因為這種表達方式更與時俱進。
“00后”這代孩子被稱作“數字原住民”,從小就接觸各種電子設備。如果他們只會在這些設備上玩游戲看動畫,無法利用這些設備創造點什么,很難說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數字原住民”,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 “數字消費者” 。
關于這一點,Scratch 的創始人 Mitchel Resnick 在一場 TEDx 演講中說得非常清楚。
為什么要這么重視讓孩子表達自己呢?因為時代不同了。
事實上,今年少兒編程火熱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人工智能大戰引發的。人工智能大戰對我們最大的啟發是,人類在邏輯思維方面和機器相比已經完全無法匹敵,而且差距會越來越大,即使是人類最聰明的少年天才棋手柯潔在阿爾法狗面前也只能俯首稱臣,更別提普通人了。
大家(尤其是少兒編程機構)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地弄錯了重點,宣傳時以人工智能為噱頭,卻只強調少兒編程對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這未免有點緣木求魚了。
即使學習編程對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有幫助,但這種幫助在面對未來更加強大的人工智能時也是不值一提的。
那么,十幾年后,等“00后”這一代孩子成長起來進入社會,拿什么和機器競爭?唯一的答案是創意、想象力。
小朋友天生就充滿想象力,但我們需要給這些想象力一個出口,讓他們表達自己,盡情釋放自己的想象力。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應試環境下,許多老師或出于無奈或無意地忽視小朋友的想法,小朋友即使有了想法,總是得不到任何的鼓勵和反饋,慢慢的也就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