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從讀書開始的;只要讀書,一切就都好辦。閱讀,更是語文教學的根,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不但決定了他眼下的成績如何,也長遠而深刻地影響著他的未來;學校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也極大地影響著這所學校的辦學質量;當地教育部門對閱讀的重視毫無疑義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 本文是作者對內蒙古赤峰市為期一周的“語文主題學習”調研報告。
令人吃驚的家長告訴我:今天,應該怎樣當家長
赤峰市位于內蒙古東南部,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境內有紅山文化遺址。這里曾是遼國早期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而今天,這里充滿了書香的氣息,尤其是家庭讀書蔚然成風。
因為陪讀,家長愛上讀書
“從學校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那天起,閱讀,就成了我們和孩子共同的愛好!每當回到家里,只要有時間,兒子就會靜靜地坐到書桌旁,細心地閱讀每一本學校推薦的書籍,我們也會抽出時間,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成長,快樂與收獲在我們心中緩緩流淌。” 在內蒙古赤峰市松山三小的會議室里,五年級2班任桉冉的媽媽在滔滔不絕地說著,其他十幾位家長和老師們、校長在側耳傾聽。
“我們娘倆一人讀一本書,讀完后講給對方聽,慢慢地孩子愛讀書了,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他現在已經能夠自覺地讀書,寫讀后感,寫的作文我都不相信是他寫的。” “我驚奇地發現閱讀發揮著獨有的神奇力量,女兒遇到困難能自己想辦法,寫起日記也情真意切了。現在每個周末我都領她到書店買書,或者去圖書館借書。”
“和女兒共同讀書,共同經歷書籍帶來的喜怒哀樂,零距離感受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這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刻。” 看著這些渾身散發書香氣的家長,聽著她們侃侃而談閱讀帶給孩子和家庭的變化,看到她們對學校教育如此的熟悉和了解,讓人真的有些吃驚!整個松山區家長的總體文化水平并不高,很多孩子的家長是進城務工人員。以松山三小為例,一個班有10多位家長小學都沒有畢業。以前,他們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后,遇到孩子完不成作業,就是打罵式管教;更有甚者,把孩子讀書看成是“不務正業”。自從“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開展以來,松山三小除了在課內大量閱讀之外,還引領孩子在課外暢游書海;同時提倡親子共讀,學校每學期評選書香家庭。學校制定了非常詳細的1~6年級的大閱讀計劃,里面不但有學生和教師的閱讀書目,還把家長閱讀的書目也列入其中。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學會跟孩子說話——好家長操作實務》等,家長們變了——很多家長開始離開麻將桌,帶領孩子走進書店、圖書館。有的家長還把自己讀到的好書推薦給其他家長讀,家長在閱讀中和孩子成了朋友。
因為閱讀,學生愛上學校
在赤峰、巴彥淖爾,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對閱讀的熱愛: “隨著自己慢慢長大,我遇到了更多的好朋友,《窗邊的小豆豆》《親愛的漢修先生》《長襪子皮皮》《稻草人》《木偶奇遇記》《小辮子丫丫》《寶葫蘆的秘密》……太多太多的書朋友豐富了我的生活,如果沒有遇見他們,我都不知自己會有多么遺憾。
鑒于我讀書非常努力,媽媽每周都會根據我的個人表現送我一本書作為獎勵。就這樣,我的“書的王國”日漸壯大,《狼王夢》和《雪豹悲歌》也適時地加入到隊伍來。這兩位“朋友”的到來,讓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起伏,心情突然變得沉重起來。我深刻地體會到母愛的偉大,也感受到現實的殘酷,不禁感嘆生命的脆弱,也明白了什么是堅定與執著。” 松山三小五年級2班鄭錚同學在日記中講了自己和書的故事,孩子的情感真實,語言活潑,心思靈動。
在赤峰,不僅是松山三小,還有蒙古族小學、松山四中、松山五中、大廟中學、當鋪地中學、牦牛營小學等城鄉許多中小學,都設置了讀書吧,班級還開展了讀書漂流活動,給孩子們推薦的書籍,涉及歷史、自然、科技發明、童話、寓言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課堂上,很多教師也創設了適合本班學生的主題實踐活動課,如美文誦讀、經典一刻、演講辯論、成語接龍、故事擂臺、詩文背誦、口語交際、交流碰撞、心靈感悟等。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令人感動的老師告訴我:今天,應該怎樣教語文
教師轉變了教學方式 “過去在語文課上,我們將一篇課文酣暢淋漓地肢解分析,一提語文,學生就會聯想到枯燥無味的課堂。語文課究竟應該怎么上?”赤峰市松山區第三小學的陳一新老師為此苦苦思索。隨著2013年“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在赤峰市松山區的開展,老師們認識到,必須摒棄繁瑣的文本分析,整合教材,讓學生們在大量文字的浸潤與體悟中提高語文能力與素養。實驗開展兩年,老師們基本走出了高耗低效的教學困境。
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中,兩地教師,大膽探索,各種課型異彩豐呈,教學百花齊放。松山三小的姚燕華、閆方興、王浩源老師帶領孩子們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海量識字,進入了閱讀的快車道;張晶、陸秋榮、關海燕、王英翠、王麗華、宋艷博老師的精讀課學方法、略讀課加以運用,省時高效;張麗艷、張曉娟、齊曉輝老師的“群文閱讀”“圖書推薦”“叢書拓展閱讀”,舉一反三;杭錦后旗奮斗小學的李俊芳老師在《一千零一夜》的讀書匯報課上,既潛移默化地進行了讀書方法的指導,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第四小學龍愛霞老師說:“‘語文主題學習’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課堂,以往一問一答的課堂不再呈現,而是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通過合作、探究、討論等形式來完成學習。” 陳一新找到了語文教學的路:“現在我課堂內教材內容只占三分之一時間,其余三分之二課時帶領學生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及整本的書,課堂教學相比以往提速增容。一篇引路,多篇跟進,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盡享讀書之樂。”
學生課內海量閱讀 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中,學生如何在課內大量閱讀,是令許多老師困惑的問題,赤峰市松山區中的薛淑梅老師給我們進行了解答。
在八年級《柳宗元與永州山水》的教學中,她共用6課時,分3個環節進行了1首詩歌10篇文章的主題閱讀。閱讀篇目包括柳宗元的詩歌《江雪》,其余是《捕蛇者說》、《小石潭記》、《鈷鉧潭記》《始得西山宴游記》等篇散文。由于學生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在教師講授之前學生們已經自己讀熟了課文,疏通了文意,薛老師不需要再支離破碎地講解字詞句,她僅僅用6個課時就完成了以往十幾個課時也難以完成的教學內容。這種學習效果帶給學生的影響遠比以往對一篇文章“掘地三尺,挖得冒出了火星”要好得多。 大量的閱讀為習作鋪平了道路,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和能力已今非昔比。赤峰市松山區蒙古族小學任淑娟老師的學生落筆成文、出口成章,還可以有條理地評價別人的作文。太平地小學的馬紅梅老師所帶的三年級的學生便能夠在學校擔任各種大型活動的主持人,因為她的學生閱讀量大,學生能夠很快并精準把握主持詞的感情基調。
學生的成長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 “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以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太少了,所以我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四小龍愛霞老師如是說。
董彩虹老師也有同感:“學生的視野開闊了,能力提高了,思維發展了,這一切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師必須更努力學習,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現在,“讓閱讀為學生的人生奠基”已經成為教師的共識,學生們不斷提高的語文素養讓老師們有了深重的緊迫感,很多老師已經悄悄地開始了行動,他們知道,教師的素養提升也要借助閱讀來完成。
教育人用行動告訴我:今天,應該這樣做教育
組建團隊,有效引領 杭錦后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中西部,地處河套平原,南臨黃河。自古以來,杭錦后旗被譽為“塞外米糧川”, “一個地方,一季好糧”。杭錦后旗參加“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正好一年,他們也收獲了一季“好糧”。
2014年,為了改進全旗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杭錦后旗教育局決定引進“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局長趙永成為此專門成立了課題實驗領導小組。 用心研究,扎實行動
杭錦后旗五中,一個外觀看起來非常普通的學校,這里的孩子們卻異常靈動活潑、儒雅陽光,讓人無比意外,不由自主地去尋找孩子們靈動的原因。 “孩子們在課內課外閱讀的時間多了,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慢慢會讀書了。”座談會上一個家長說。“通過單元整合學習,既有對教材大膽取舍,又有精講點撥,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使用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們由原來圍著課本學課本到現在跟著課本走了出去。”杭錦后旗實驗小學的張慧老師說。“每學期我們學校只搞一次大型的讀書展示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讀書。不能舍本求末,讓各種大型活動擠占了讀書時間。” 杭錦后旗五中的周志鳳老師說。
從 杭錦后旗五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團隊的王俊玲、樊愛、潘虹、袁桂清老師那里,你看不到任何畏難情緒,也聽不到一句牢騷話。在探索語文教學的路上,她們只管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碰到什么難題就一起研究,努力解決。 杭錦后旗五中結合“導學互助高效課堂”的教學體系采用“五步六環”的備課思路,在實驗中運用比較成熟的課型,如預習過關課、課文品讀課、拓展閱讀課、單元整體導學課、匯報交流課、一帶多精講課、學法指導課、讀寫一體課、專題活動展示課等進行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杭錦后旗實驗小學的扈媛老師在講《女媧補天》一課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運用“1 X”的課堂結構,順學而導,既體現了“語文主題學習”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理念, 又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中走進了神奇的神話世界。“作業超市”開放而有趣,讓學生依興趣自由選擇作業內容,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杭錦后旗五中樓上一個醒目的大標語,他們正用自己毫不虛浮的行動闡釋著這句話。
經過一年的臥薪嘗膽、共同努力,杭錦后旗中小學實驗班的成績整體優于非實驗班,尤其是閱讀感悟能力和習作能力,大量閱讀帶來的成果顯而易見。 教育,是從讀書開始的;只要讀書,一切就都好辦。閱讀,更是語文教學的根,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不但決定了他眼下的成績如何,也長遠而深刻地影響著他的未來;學校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也極大地影響著這所學校的辦學質量;當地教育部門對閱讀的重視毫無疑義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
(本文編輯:郜曉榮、吳巍、張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