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兩年前,他們中有的默默無聞,有的面臨虧損窘境,有的則在迷茫中尋找發展之路,但是一年之后,他們帶著各種閃耀展示在世界舞臺,是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億級以上用戶群的移動社交大佬。當Facebook以190億美元巨資買下WhatsApp后,他們成為當下世界范圍內收并購的新秀,在這一波熱潮之后,他們或者他們的伙伴們,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最快速度來瓜分全球互聯網社交商業版圖。
Viber:從地獄到天堂
如果時間倒回一年前,Viber 還在虧損的深淵掙扎,或許以色列老板Talmon正在痛苦地猶豫該不該繼續自討腰包追加投資。“Viber一直都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在IT業投資人Yankee Sabra Limey看來,沒有一個投資人會把Viber作為值得考慮的投資項目遞交給他們的合伙人。因此,從2009年Viber創辦以來,就沒從投資人那兒拿到過一分錢,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商業模式的Viber一直在虧錢,而創辦人Talmon對于Vibre的理想主義情節更是讓務實的投資人們望而卻步。
Viber,一款語音通話應用,通過VoIP實現智能手機和電腦間的免費網絡電話和短信,而且用戶完全不用打開應用就能直接撥打電話,“免費午餐”讓Vibre在幾年時間內累計達3億注冊用戶,遍布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盡管Viber的發展速度驚人,但是在營收上卻差強人意,2012年,Viber來自貼圖和表情的收益僅僅150萬美元,但該年Viber的凈虧損卻已達到2950萬美元,連用戶都開始擔心,在Facebook上,不斷有人提出“Viber要如何維持免費服務?”的質疑,當時Talmon的回應是,會推出更多收費服務項目。作為一個僅靠幾個私人投資者支撐的小成本應用,不知當時的Talmon是否已經預料到Viber的歸屬終究不屬于投資人?
樂天株式會社是日本規模最大的電商企業,競爭對手有亞馬遜、Yahoo日本以及移動社交電商Line Mall。作為領軍人物,樂天會長三木谷浩史很清楚,樂天用了10年累計的用戶數或許對手Line只需要1~2年就能輕松超越。因此,擁有通往“全球移動互聯網”門票的Viber對于“要做全球第一的互聯網企業”的樂天而言,一直被忽略的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
就在Line推出電商平臺后的三個月,2月14日,在悄然無息地商業資本運作之后,樂天突然宣布,用9億美元成功收購Viber。從此之后,不管Viber的老板是誰,在全球互聯網的商業版圖中,Viber將以全新的姿態強勢出現。
Line:從高貴出生到謀劃全球
相比較Vibre的“苦大仇深”,Line的靠山就要過硬許多,光母公司就有兩家——日本NHN和韓國的Naver。
作為亞洲移動社交圈的香餑餑,關于Line的緋聞不絕于耳,包括國內的阿里巴巴、日本軟銀都曾被傳出想要收購或入股Line,但結果都遭到Line的否認。
從Line的發展路徑看,尋求獨立上市的可能性最大。到 2013年,Line的用戶已經超過3.5億,去年,Line通過游戲和表情銷售獲得約343億日元(約合3.35億美元)的營收。巴黎銀行分析師預測,Line在印度和拉美地區的注冊用戶數到2014年底有望達到5.25億。而在未來一年時間里,Line的估值可能將達到149億美元。
在臺灣地區和泰國,Line的活躍用戶數都領先于Facebook Messenger,而在智利和墨西哥,Line的最大對手是Skype。日本國內,Line一度被電商大戶所警惕。
就在去年年底,Line推出了C2C移動電商平臺Line Mall,這是Line關于電商布局中走出的第一步。從目前的Line Mall的運作形式看,移動電商平臺是一個獨立App,用戶可以注冊獨立賬戶,但社交圈里不會分享任意購買記錄。Line表示,只是想打通一個窗口購物的體驗,主要經營的是個人用戶間的服飾、雜貨類交易,目前只能在日本本土使用,但在明年有望推向海外市場。
盡管,Line電商僅僅在日本本土推出,但已經在日本互聯網界引起了連鎖反應,其中,樂天即刻推出了與Viber的戰略合作,而其他電商企業則謹慎表示,會在今年推出iPhone版電商平臺。
從電商到支付,Line的發展路徑與微信有幾分相似,對于年內尋求IPO上市的消息,日本母公司并未否認,一旦上市成功,Line通過電商+移動社交+數據的標準配置,將Line商業帝國推向更多世界版圖。
WhatsApp:從領食物救濟券到創富百億
盡管被稱為全球最大的移動信息公司,但是,WhatsApp的日子并不好過。WhatsApp的創立人是兩位雅虎離職員工,他們默默無聞,創立人之一的簡·庫姆甚至曾排隊領過食物救濟券。作為最樸素的愿望,他希望自己打造的App沒有廣告,盡管他自己此前已經受過雅虎廣告部的專業訓練,具備絕對的專業素養。遵循這樣的原則,WhatsApp最終被打造成一款界面簡單的網絡“收發信息”的工具。
盡管,憑借無廣告的招牌,讓WhatsApp迅速在歐美國家打開了局面。2009年創立至今,用戶數發展速度非常迅速,5年時間,WhatsApp就積累了4.5億全球用戶,其中主要用戶人群在歐美和亞洲。除了融資,WhatsApp目前為止的主要收益就是靠0.99美元下載費用和一年免費期后的服務費,與4.5億用戶數相比,2000萬美元一年的營收實在不算多。
2月20日,庫姆挑選了當年領取食物救濟券的地方,與Facebook簽署高達190億美元的交易——鐵路邊一處廢棄的白房子,三人簽署了協議,完成了WhatsApp的重生。
Facebook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 擁有用戶數超過1.67億,但是面對來自WhatsApp、Line等移動端社交App的壓力,Facebook也曾推出過自己的運動社交工具Facebook messenger,但是效果顯然差強人意,始終無法完成網站到移動端的用戶遷移。
據說,谷歌也曾向WhatsApp投出過橄欖枝,但因為就“保持獨立性”上,雙方合作無法達成統一,最終轉向了Facebook。因此,可以確定,盡管收購后Facebook會在業務上與WhatsApp進行整合,但WhatsApp將保持獨立性。
用扎克伯格的話說,他們看好的未來是5~10年,并相信WhatsApp的用戶數到時會增長到10億,屆時,庫姆在創立WhatsApp 之初所預期的除廣告之外的商業模式或許會更加清晰。
記者手記
寫給移動社交IM的后來者們
幾乎每個收購或入股移動社交IM的互聯網都會把目光投向全球,搭上坐擁億級以上用戶數的IM就等同于通向全球互聯的直通車,有了這輛直通車,任何商業模式,都不會缺少埋單的“人”,而版圖的爭奪其實已經開始。比如,Facebook在宣布收購WhatsApp的消息后,Line的韓國母公司Naver 的股價就聞訊下跌,市場認為,這個并購案讓Line 備受威脅,因此,在此次并購之后,一場以移動互聯社交為通道的割據戰爭勢在必行。而對于即將步入億級俱樂部的那些移動社交工具而言,或許該好好想想,在前輩們瓜分完屬地之前,如何抓住移動互聯網最后的紅利了。
全球當紅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