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找弟弟趙光義喝酒。
哥倆共宿宮中,二十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
二十一日,趙光義宣布即皇帝位,史稱宋太宗。
趙匡胤的死一直是歷史之謎,此處不提,單說他為何把皇位傳給弟弟,難道他沒有兒子嗎?
事實上,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雖然早夭,但是還有次子趙德昭、四子趙德芳在世。
太祖離奇死亡后,趙光義以所謂“金匱之盟”騙取了皇位,聲稱杜太后臨死前留下遺囑。
命兒子趙匡胤百年后傳位弟弟趙光義,而后“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
按照這個邏輯,太宗死后,皇位應該傳給弟弟趙廷美才是,可是《宋史》稱:
趙廷美等不及,暗中勾結,拉幫結伙想篡位。
結果被趙光義給削去官爵,貶為庶人遷往外地,雍熙元年(984年)憂憤而死。
趙廷美是個無福之人,那么接下來的順位,應該是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為接班人。
宋太宗趙光義照樣不給侄子機會。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以檢校太尉的身份,跟隨叔叔宋太宗攻打幽州。
某日夜間軍中大亂,有人發現宋太宗沒影了,就與眾將商議立趙德昭為皇帝。
這件事后來讓宋太宗知道了,他十分不滿。
宋軍班師回京,趙德昭建議按照慣例對太原之戰的將士論功行賞,宋太宗認為此次北伐很丟人,不打算賞賜。
侄子此刻提出來令其大為光火,他一臉陰沉地說:“等你做了皇帝,再論功行賞不遲!”
趙德昭心中害怕這個心狠手毒的叔叔,于是在家中拔劍自刎了。
宋太宗得知消息,知道作秀的好時機來了,他趕往侄子家,抱起尸體痛哭流涕:“傻小子,你為啥要這樣做啊?”
趙德昭死后的第二年,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病逝,時年二十三歲。
兩兄弟短時間內相繼死亡,做為叔叔的宋太宗是難辭其咎的。
至道元年(995年),所有的皇位絆腳石都清除了,宋太宗立三子趙德昌為太子,改名趙恒。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趙光義去世,太子趙恒即位,史稱宋真宗。
南宋高宗趙構無子,太宗一系基本上都被金人一網打盡,這是其一。
最主要的是金國使者常常嚇唬高宗,說金太宗長得非常像宋太祖,民間傳說太祖顯靈要奪回皇位。
宋高宗無奈之下,只好考慮從太祖一系尋找皇位繼承人。
宋高宗最終確定立趙德芳六世孫趙昚為太子,并在生前把皇位讓給這個遠房堂侄趙昚,趙昚即位,史稱宋孝宗。
皇位傳到宋寧宗時,寧宗無子,又以趙德昭的九世孫趙昀為嗣,即宋理宗。
趙德昭、趙德芳哥倆最有可能成為皇帝,可惜這種“可能”卻遲到了一百七十多年,歷史太能捉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