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京城的一部分,明城墻承載了太多的光輝與風雨。
“城門城門幾擔高?三十六擔高!騎花馬,帶把刀,從你家門前抄一抄。抄一回,不代抄,問你吃橘子還是吃香蕉?”
這是老南京人小時候都會唱的童謠。這里提到的城門,就是明城墻的一部分。現在似乎已經沒有多少南京人能夠對南京老城墻的故事娓娓道來。
“南斗北斗”聚合狀的南京城墻
明代南京城墻全長35公里,號稱世界第一城垣。與眾不同的奇數城門,組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多邊形。
有人說,城墻的形狀再現了朱元璋的
盛世側顏——“地包天”
也有人表示城墻的布局是
天象“南斗星”和“北斗星”的聚合
“南斗星”的六顆星座以聚寶門、三山門、清涼門、石城門、定淮門、儀鳳門六座城門隱喻;“北斗星”的七顆星座以通濟門、正陽門、朝陽門、太平門、神策門、金川門和鐘阜門七座城門隱喻。
很多城門名字是不是很陌生?
其實南京城門大多數都改名過,有的更名還不止一次。
聚寶門,現稱中華門;
三山門,已拆除;
保留了水西門的地名,誕生了水西門烤鴨;
石城門,又稱旱西門,清末民初流行排滿興漢,于是旱西門又叫漢西門,就是現在的漢中門地段;
正陽門,現叫光華門,1957年已拆;
神策門現名和平門,在旁邊建有神策門公園;
金川門被拆,地名被保留,還留有個金川橋以供念想;
朝陽門,1929年建造中山門時候被國民政府封閉,從此朝陽門直接從南京地名上消失了。
南京現存的四座明代城門,依次是清涼門、中華門、漢西門、神策門。
清涼門城墻上的“阿彌陀佛”碑
“龍吐水”在這里就不像大家介紹了,除此之外,明城墻清涼門段有一個未解之謎。
鑲嵌在城墻上的“阿彌陀佛”碑
石碑上字跡清晰,能辨出“南無阿彌陀佛”六個楷書大字。300米長的石頭城城墻上,共有7塊鑲嵌在石壁上的古碑。碑上無年代落款,基本上都鑲嵌在山體里,這段城墻依山而建,以山體為墻體。但何人所立,是何用途,至今無解。
城墻上的“書法“
2016年,是南京明城墻650歲生日。
南京明城墻,始建于1366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動用全國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歷時達27年。從建成至今經歷數百年風雨和戰爭的洗禮仍屹立不倒!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大城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南京明城墻的今天呢?
南京明城墻上的印記
在冷兵器時代,城墻的質量和堅固程度都非常重要!
每塊南京明城墻磚上都有文字印記,據說朱元璋當年為了保證城墻磚的質量,下令各地制磚的地方官員和負責人以及燒磚窯匠在磚上留下鑄造地、時間以及鑄造者姓名。以便出現問題的時候追究責任,情節嚴重的將處以極刑!
此外,由于產地不同,城墻磚不只有青灰色一種顏色,還有純紅色、淺紅色、白色等。
這是因為各地土質大相徑庭,燒制出來的磚頭顏色也各異。安徽、江西有“紅壤”,燒出的磚頭發紅;江西還出產高嶺土,燒出的城磚是奶白色的,如果沒有燒透則會變為淺紅色。
南京明城墻上的印記
朱元璋這是令行禁止,出現質量問題砍你腦袋決不會開玩笑,因此上至地方官員下至燒磚工匠農夫,無不嚴把質量關,這也就保證了明城墻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屹立不倒!有的城墻在磚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可見。
磚文刻有府丞、判官、知縣、提調官等各級監制人姓名,還有造磚匠人、佃人等生產者的姓名。通過這些磚文我們不但了解到明代賦稅制度、民眾生活、工藝技術水準,還有明代民間書法的狀況。
南京明城墻上的印記
南京明城墻上的印記
南京明城墻上的印記(拓片)
明城墻磚文對與“民間書法”的界定也有重要價值,白謙慎先生在《娟娟發屋和與古為徒》中提出“無古無今”,并把南京城墻磚文分類成不同風格進行審美賞析,王鏞先生也曾赴城墻做過磚拓。自康有為道破“窮鄉兒女造像”的審美價值,到現今“民間書法”的范疇不斷擴大,書法取法的范圍也越來越大,人們不再拘泥于古今之別,為我所用、參悟今古方能獨辟蹊徑。城墻楷書未嘗不可學,可學其率直,學其含蓄,學其樸茂等等。
南京明城墻上的印記(拓片)
南京明城墻上的印記
總之,磚文書法能自成體系,由它自身特點所決定,書寫之真,情志之善,文字之美,一一具備。風格更是紛繁,為學習書法取之不盡的源泉。火與土,風共雨使其浸透歷史的滄桑,每一塊磚,或有年代或有名字或有地名,不禁令人心生遐想。殘磚斷瓦,也有生命。難怪徐復先生言其“古色斕斑,瑩目怡心”。
南京城墻磚富貴山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