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基本經濟制度
一、國有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經濟的區別
社會主義經濟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等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都稱公有制經濟(性質);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一種經濟(資源配置手段)。
★國有經濟=國有企業(×)
國有經濟形式:在我國,國有經濟包括礦藏、河流、國有森林、荒地、草原和其他陸海自然資源,還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廠、農場、商店、鐵路、郵電和銀行等。
國有企業就是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質就是企業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
集體經濟
如:親賢村的千禧集團、許東村的錦東地產(村辦、鎮辦企業)
集體經濟知識問答
(1)在我國,農民耕種的土地歸誰所有?(所有權歸屬)
答:農村集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
(2)在我國,農民可否買賣土地?
答:不可以,因為農民不是土地的所有權人。
(3)農民對土地擁有怎樣的權利?
答:承包經營權
土地確權是指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確權,也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
(4)十九大為農村發展提出新的戰略以及新的土地政策,你知道是什么嗎?
答: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5)如果農民覺得種地不如打工賺錢,可以怎么辦呢?
答:流轉給他人
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這樣,農村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承包權歸農戶、經營權歸現正經營土地的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三權分置)
集體經濟與國有經濟的比較
混合所有制經濟
是指財產權分屬于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 從宏觀層次來講,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制結構的非單一性,即在所有制結構中,既有國有、集體等公有制經濟,也有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還包括擁有國有和集體成分的合資、合作經濟。
注意: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才是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
比較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我國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
基本經濟制度確立時間
1997年,黨的15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制度確立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再次通過憲法修正案,把國家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作用等寫進了憲法。
來源:網絡。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若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