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書”一向是過街老鼠
人人喊打
但是700年前的一個人
他的“丑書”卻無人敢說丑
歷代對其贊不絕口的人倒有不少
這個人就是元末楊維楨
楊維楨
提到元代
趙孟頫以一人之力橫掃南北,一統(tǒng)書壇
成為有元一代無可逾越的高峰
在以二王為最高審美標準的時代
楊維楨一筆“丑”字如何立足書壇
而且還牢牢占據(jù)書法史一席地位
豈不是咄咄怪事!
其實說怪也不怪
好的書法不外乎技法純熟
格調高雅特色鮮明
只要丑出了特色、丑出了個性
外丑而內(nèi)美
并且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
那就是藝術了
楊維楨正是“丑”出了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楊維楨《竹西草堂志》(局部)
如果元代只有趙子昂、鮮于樞的復古
且后來者一味因循守舊專事模仿
那整個元代書壇未免顯得單調乏味
沒有楊維楨的攪局
元代的書壇注定不完整
起碼不夠鮮活
楊維楨的出現(xiàn)注定要打破時代的沉悶
用一只禿筆,以無法之法
刷抹出一代宗師
趙孟頫《秋深帖》
楊維楨在元末就是個特立獨行之人
這與他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有關
楊維楨出生在今天的紹興諸暨
家旁有鐵崖山
楊維楨幼年時父親在鐵崖山上建樓
樓下種梅百株,樓上藏書萬卷
父親將楊維楨與其兄送到樓上
撤掉梯子用轆轤送飯,如此讀書五年
楊維楨聰穎過人能“日記文章千言”
加上他勤勉用功
所以苦讀了五年之后
早已滿腹經(jīng)綸
張氏通波阡表卷(局部)
楊維楨性格狷直,行為放達
在官場經(jīng)常遭到奸吏攻訐
忤逆上司十年不獲遷升
但他做官卻不以此為意
他對出身貧賤而有才德的人禮之如師父
元末社會動蕩
張士誠占據(jù)吳中之后
江南名士競相投靠
只有楊維楨屢次征召不應
并戲作詩曰:
“山中歲歲烽煙起,海上年年御酒來。
如此烽煙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開。”
《草書七絕詩軸》
楊維楨也愛寄情詩酒聲色
出門必有歌童舞女相從
優(yōu)游必置酒暢飲
作詩必有侍妾端硯
一次與倪瓚在一位朋友家喝酒
楊維楨突發(fā)奇想
拿妓女的鞋子盛酒傳飲
倪瓚是出了名的潔癖
看他如此狂妄之舉
立刻大怒拂袖而去
《夢游海棠城記卷》(局部)
后來楊維楨冒犯丞相達識帖睦邇
徙居松江(今屬上海市),筑園圃蓬臺
門上寫榜文道:
“客至不下樓,恕老懶;
見客不答禮,恕老病;
客問事不對,恕老默;
發(fā)言無所避,恕老迂;
飲酒不輟車,恕老狂。”
性情極為倔強不入俗流
賦閑在家的楊維楨與一幫文人詩文唱和
成為當時名震一時的詩壇盟主
楊維楨在詩、文、戲曲方面多有建樹
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
史稱“鐵崖體”
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
被人稱為“一代詩宗”“文章巨公”
《城南唱和手卷》
楊維楨擅音樂特別是擅吹鐵笛
“鐵笛道人”這一別號就是因此而來
人們經(jīng)常看見他清晨披鶴氅戴鐵冠
端坐小蓬臺
有客人到訪
他不請客人上樓自己也不下樓
兩人遙相高談
喝酒喝到高興處
他就取出鐵笛旁若無人地吹起來
這鐵笛可大有來頭
相傳古來隱者、高士善吹此笛
笛音響亮非凡,有穿云裂石之聲
古人有詩云:
“鐵笛一聲吹雪散,碧云飛過岳陽樓 。”
《周上卿墓志銘卷》(局部)
朱元璋打敗元軍建立明朝
為了政治宣傳看重楊維楨的名望
三番五次請他出山纂修禮、樂書
他答曰“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理嫁者耶”
堅決不仕兩朝
但奈何不了權威
他還是被迫受詔前往南京
在皇帝面前懇切陳情
留京百十天就乞求歸老
歸前宋濂贈詩曰:
“不受君王五色詔,白衣宣至白衣還。”
歸家后急撰《歸全堂記》,擲筆而亡
跋黃公望《九珠峰翠圖》
楊維楨的書法和他的性格、詩歌一樣
奇崛峭拔、狷狂不羈、講究抒情
尤其是草書作品
放浪形骸極具抒情意味
他的書法直追漢魏兩晉
融合了漢隸、章草的古拙筆意
同時汲取二王行草的風韻和歐字勁峭的方筆
加上他的強烈個性
形成了奇崛峭拔、狷狂不羈的獨特風格
與趙孟頫的高雅秀美相比
確實應當歸為“丑書”一類
吳寬說他的書法如
“大將班師,三軍奏凱,
破斧缺箋,倒載而歸。”
尤其是晚年的行草
恣意古奧、狂放雄強
氣勢磅礴、想象奇詭
《真鏡庵募緣疏卷》
▼
楊維楨傳世作品有楷書《周上卿墓志銘》
行書《張氏通波阡表》《真鏡庵募緣疏卷》
草書《夢游海棠城詩卷》等
其余墨跡則多見于書札及書畫題跋之中
楊維楨的書法
不能以尋常的書法的美丑標準來衡量
他的字就是其性格的寫照
人奇字也奇
他的“丑書”丑出了藝術個性
因此劉璋在《書畫史》中評價他說:
“廉夫行草書雖未合格,然自清勁可喜。”
來源:網(wǎng)絡。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