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在微信上和家長們的交流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狀況。中小學生作文寫得不好,老師通常會建議學生多看書,多積累知識和素材。但是,家長卻告訴我孩子看了很多書寫作文仍舊有很大的困難。
為此,我還特意在免費網絡公開課上統計過,結果70%以上的學生都認為自己看了很多書,但是對寫作文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幫助。
一、書沒看對
我讓精英班的學生把他們閱讀的書目分享給我。仔細看下來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看的書都太雜了。
那么學生到底要讀什么書呢?簡單來說閱讀名著,才是真正的“讀書”。中外的經典與名著,都是眾人、幾代人甚至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且經受住了歷史長河的檢驗,方能流傳至今。
這里可以示例一個小學5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的參考書目:
二、讀得太淺
很多學生看書的方式都是“瀏覽式”,一本書看完,完全沒有一點想法。還有一些學生甚至把書本當做自己的“催眠必備物”。四個字總結就是讀得太淺。
讀書一定要把內容消化,最好能為己所用。讀這些書的目的有一個是幫助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所以學生要重視積累。
1、準備一個摘抄本,把真心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然后寫下自己的感想。
2、其次,家長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讀書中來,尤其是學生在讀3、4年級的時候。
讀懂一本書的最高境界是讀懂作者的寫作思路,建議高年級的小學生和中學生可以嘗試這樣去做。課程中的思維導圖方法就特別適合分析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可以看看我的學生分析《詩經》的示例:
三、不能為己所用
一本本書、一篇篇文章擺在學生面前。但是,只是讀一讀、看一看還不行。因為記不住,所以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所以,學生要嘗試去背誦。
“還要背?這么累呀!”我想大多數學生會這樣抱怨。別怕,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者句子來背。這樣也能慢慢在規范的語言環境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的時候病句可以減少,干癟生澀的語言也可以漸漸地豐滿起來。并且,在不知不覺之中,學生會受到所喜愛的那一類文章的熏陶,作文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特點。
我會在每周末的3天免費網絡公益課上分享不同科目的高效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給學生最好的,讓他們掌握專屬自己學習方法是我的教育理念。如果家長還其它教育方面的問題需要幫助,可直接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