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辛棄疾
【作者介紹】
見《清平樂·村居》。
【解題】
這首《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原有題目是“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辛棄疾被彈劾,罷去江西安撫使一職,退居上饒帶湖、瓢泉一帶,一住近二十年。這期間,詞人常常經(jīng)行于黃沙道上.很喜愛這里的景色,于是寫下不少描寫這一帶風光的詞作,這首《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它描述詞人夜行黃沙道中所見的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生動地表達出詞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愛好和對農(nóng)事豐收的喜悅。
“西江月”是詞牌名。
【注評】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明月別枝驚鵲:明亮的月光,驚起在樹上棲息的烏鵲,從這一枝跳到了另一枝。別枝:飛離原來棲息的樹枝。這一句的正常詞序應該是“明月驚鵲別枝”,為服從詞牌格律的要求,調(diào)整成這個樣子。清風半夜鳴蟬:半夜里清風吹拂枝頭,蟬也應和著烏鵲的啼叫聲叫了起來。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很靈敏的,它們在黑暗中一遇到明亮的光線時,往往要驚動起來。而蟬因鵲驚鵲啼、清風吹動枝頭,也隨之叫了起來?!饍删鋵懴囊姑髟虑屣L和林間景物,有動有靜,刻畫傳神。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兩句說在稻花飄香的時候,只聽見蛙聲陣陣,好像在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年景。意思是一片蛙聲伴著陣陣稻花香,預示豐收在望。聽?。郝牭?。一片:連成一體,到處都是。○蛙聲本無意,卻認為仿佛有心在預報豐年,寓情于景,洋溢著作者的喜悅之情。
上闋著重描繪晴朗的夏夜農(nóng)村田野的景物。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天邊掛著七八顆星星,山前下了一陣零星小雨。七八個星:狀寫天空月明星稀情景,星星只有數(shù)得出的不多幾個。天外:天邊。兩三點雨:狀寫陣雨稀疏,只感覺到不多幾點。○兩句寫雨,是夏夜陣雨將臨的獨特景象。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xiàn)。 道路轉(zhuǎn)過溪頭。社林旁邊一座當年的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舊時:過了時的,當年的。社林:土地廟周圍的樹林。社:本指土地神,后把鄉(xiāng)村祭土地神的廟叫作社。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作者因陣雨將臨急于趕路,忽然路邊看到茅店可以避一避,心情為之坦然。
下闋寫作者陣雨來臨之前趕路的情景。
【譯文】
明亮的月光,驚起在樹上棲息的烏鵲,從這一枝跳到另一枝。一陣微風吹來,蟬聲也在半夜里響了起來。稻田里的蛙聲叫得更響,連成一片,伴著陣陣稻花香傳到遠處,似乎在向人們報告豐收在望的喜訊。
夜空里,只有數(shù)得清的幾顆亮星,在天邊閃爍,微風送來了零星小雨落在山前。我加快了趕路的腳步。真巧,社林邊一座當年的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簡析】
這首詞寫的是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饒黃沙嶺途中所見到的鄉(xiāng)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闕寫夏夜景物,通過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蛙聲等景物,組成一幅農(nóng)村仲夏月夜圖,十分優(yōu)美動人。讀這幾句我們會深深感到作者觀察是那么細致入微:月光其所以能驚動烏鵲,不僅因烏鵲對光線敏感,側面說明枝頭的明暗發(fā)生了變化,原先是暗的地方變得亮了起來,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動,靜中現(xiàn)動。而蟬的叫聲除受鵲驚的影響外,又是與清風徐來相關聯(lián),輕風搖動了樹枝,使一直靜靜地爬在上面的蟬也受驚了,它拽著長聲飛到遠處去了(也可能沒有飛)。寧靜的夜晚,突然間驚鵲離枝飛啼,蟬兒應聲而鳴,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墒亲髡咚坪踹€不滿足,他又把另一個聲部引入這個二重唱,那是稻花香里的連成一片的蛙聲。以上鵲驚、蟬鳴、蛙聲,都是對聲響的描繪,是由人的聽覺感知的;稻花香則是嗅來的,是清風吹送到鼻孔的。這樣寫,完全符合夜間觀察事物的特點,盡管是朗月當空的仲夏夜,但還是聽覺、嗅覺更管用。這樣就讓讀者仿佛感受了四野朦朧的奇妙景象。清涼的南風送來了一陣陣的“稻花香”和一片熱鬧的蛙聲,像是在訴說豐收的年景一樣,作者把蛙擬人化了,寫蛙懂得“說豐年”,既生動地渲染了連蛙也為之歡唱的豐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豐年的喜悅。蘇軾《南國》詩寫道:“春疇雨過羅紈膩,夏隴風來餅餌香。”也是寫豐年的喜悅的,很有特色。相比之下,似乎這首《西江月》的表現(xiàn)手法更覺委婉、自然,因而給讀者的印象更加鮮明深刻。
下闋側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發(fā)。用天邊稀星和山前疏雨,預示夏夜陣雨將至的情景。南方每到夏天,常有所謂“過雨云”,并不需要整個天空布滿烏云,只要頭頂上有幾片云就可以下起雨來。“七八個星”和“兩三點雨”,構成了一種淡遠奇特的境界。但陣雨將臨,對行路人來說總有威脅,所以盡管只有“兩三點”,詩中人也會有焦急之感,從而加快腳步。詞面上沒有寫到“加快腳步”,這里我們依常情推測,但結尾兩句又告訴我們,這推測是正確的,“路轉(zhuǎn)溪橋”,那座舊時的茅店“忽現(xiàn)”眼前,使主人公變得坦然了。“忽見”二字很傳神,它把夜行人急尋不著而突然見到的驚喜神態(tài)全部表現(xiàn)出來了。下闋,作者沒有著意描繪行人的心理活動,是在寫景和敘事中暗示出來的,讓讀者品味出來的,這就是“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這首詞,上闋寫農(nóng)村的夏夜,月白風清,送來陣陣稻花香味,處處蛙聲相應,一片豐年景象,它給夜行人帶來無限的喜悅。下闋寫天外疏星,山前飄雨,溪回路轉(zhuǎn),茅店忽現(xiàn)。筆調(diào)靈活,輕快,構思渾樸、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西江月》這一詞牌,上下兩闋句式相同。第一句無韻,第二、三句押平聲韻,第四句押原韻的仄聲韻。這種平仄通押的調(diào)子,在詞調(diào)中是很少見的。但是,《西江月》卻是最流行的曲調(diào)。前后闋頭兩句要用對仗,在變化中顯出穩(wěn)定。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豐
“豐年”的“豐”是繁體“豐”字的簡化,古漢語里常用作形容詞,有茂密、茂盛的意思,如《觀滄?!?#8220;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又有豐收的意思,即年成好。本詞“稻花香里說豐年”即用此義。還有富足、豐富的意思。如劉知幾《史通·敘事》:“文約而事豐。”(意思是文字簡約而內(nèi)容豐富。)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豐”和“豐”是兩個字,意義各不相同。“豐”一般只用來形容容貌和神態(tài),指容貌豐滿、美好的樣子;“豐”則可以用來形容各種事物,如“豐草”“豐年”。
舊時茅店
“舊時”指當年的,過去的,在這首詞里含有舍棄不用的意思。“茅店”指簡陋的客店。“舊時茅店”連用,是說這是一座當年的簡陋客店。有的本子解釋為是作者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似乎與詞意不合。因為如果是住過的地方,就應該心中有數(shù),知道路轉(zhuǎn)溪橋便是,不至于有“忽見”的驚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