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道輝,一級軍士長,“南國利劍”特種部隊的戰士。
在全軍,有這么一個共識:肩扛一級軍士長的人,比肩扛將星的人還珍貴。
他是山東德州樂陵市鄭店鎮人,1990年入伍,1994年底作為傘降骨干從空降部隊交流到特種部隊。
入伍27年,他熟練掌握多能射擊、擒拿格斗、武裝泅渡等18項軍事本領,會6種機型、8種傘型和各種復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傘降技能。
他是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全軍優秀士官”等多項珠榮,榮立過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獲得士兵能得到的最高軍銜一級軍士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被軍委首長譽為“攀登現代作戰高峰的勇敢戰士”。
在他的身上,我看的是:
戰士!
戰士的使命,就是戰斗,就是打贏。打贏靠什么?靠本事、靠本領!
90年代,特種部隊成立之初開始練習傘降、組織某裝備飛行時,戰士們議論:“這不過是一個會飛的‘肉包子’,給我一挺高射機槍,準把它打成篩子!”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宗道輝心里琢磨開了:是否可以用一種更有效的手段來彌補這種裝備的缺陷呢?
一次,他在瀏覽《航空雜志》時眼睛突然一亮:自己為什么不能設計一種機動性能好、距離遠、隱蔽能力強、造價便宜且容易操控的裝備?
說干就干!他全然不顧周邊個別戰士的冷嘲熱諷,利用休息時間,從報紙、雜志、網絡上到處收集資料。
一個月后,他結合未來作戰需求,擬出了一份詳細報告。
裝備列裝是一件非常嚴肅、科學的事,上級有關部門在經過科學論證后,決定在該部進行試驗。試驗的結果讓官兵們備受鼓舞――與以前的裝備相比,載荷增大3倍,速度提高1.4倍,航程增大6倍!
初步的成功使宗道輝滿懷信心。他把眼光投向了未來戰場―――沒有武器平臺等作戰要素的裝備,猶如無爪之鷹、無牙之虎,一定要按作戰要素對新裝備進行“全面武裝”!
在部隊領導和專家、教授的幫助下,宗道輝成功摸索出該型裝備攜帶武器裝備時捆綁、聯接和披掛的方式方法,并一鼓作氣裝上了通信定位系統,實現了互聯、互通。為方便夜間訓練,宗道輝又在新裝備上加裝了照明系統。
在不斷的研究與實踐中,他一口氣探索出了7種新的戰法訓法,先后28次駕馭新裝備在實戰演練中一展風采。同時,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編寫了11本教材,取得了9項革新攻關成果,填補了某型裝備系統6項空白。
隨著宗道輝眼光的不斷延伸,某新型裝備成為一種全天候的作戰利器。實戰試驗結果讓總部有關部門下定決心,正式批準列裝部隊。
在2001年我軍一場陸空聯合作戰演習中,面對“敵”妄稱“連鳥都飛不進去”的嚴密防衛,宗道輝帶領一支小分隊,利用某新型裝備,蹈海踏浪,神不知鬼不覺地直插敵后,迅速發起進攻,一舉將敵陣地摧毀。
演習結束,宗道輝和他帶領的小分隊受到軍委、總部首長的親切接見與嘉勉。
戰位!
對于戰士來說,崗位就是戰位!用宗道輝的話說:在兵的崗位上實現人生最大價值,是戰士的最高追求!
宗道輝的老家在農村,家庭十分貧困,仍然住著當年的土坯房,僅靠妻子一人在家里支撐。
然而,一直拿著士兵工資的他,卻一次次拒絕送上門來的“美事”:某降落傘生產廠家派人專程找到部隊,要高薪聘請他當試飛員,并答應為他解決全家城市戶口、住房,還幫他妻子安排工作,他沒有答應;某航空俱樂部的老板是他老鄉,想請他合辦公司,讓他以技術入股,也被婉言謝絕。
宗道輝所在部隊地處經濟發達的改革開放前沿。每年老兵退伍時,駐地公安、稅務和大公司、大企業就主動上門招聘,開出的待遇和條件十分優越,不少戰友退伍后都留在了當地。
一次戰友聚會,10多個在地方工作的戰友勸他:現在我們的日子過得不錯,你的素質比我們好,到地方會更有出息。宗道輝真誠地回答說,我的這點本領是部隊培養的,只有在部隊,才能發揮出最大價值。
戰魂!
忠誠、無畏、奉獻,是一名戰士的靈魂。對于特種兵來說,對于一名把生命掛在空中的特種兵來說,隨時準備為國捐軀,做勇敢的特種兵,就是這名特種兵的戰魂!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他的靈魂里,從來沒有“害怕”二字。
宗道輝說:是戰士就要有一往無前的犧牲精神。
2001年,上級決定由宗道輝擔負檢驗某新型裝備作戰性能的特殊任務。當時,天氣條件和海況遠遠超出了安全標準。
擔負一線指揮的首長征詢宗道輝的意見,他拋出了一句脆生生的話:打仗由不得我們選日子!如果我今天“光榮”了,就當是為明天的勝利買份保險吧!
頂風逆雨,宗道輝駕馭新裝備穩穩地駛向茫茫海面。當高度下降到危險米數時,耳機中傳來指揮員急促的驚呼:危險,不能再降!此刻,他清楚地知道,高度每降低一米,危險就增加一倍。但他更清楚:高度每降低一米,就能在未來戰場上更有效地避開敵雷達搜索,提高戰場生存能力。
就這樣,135次試跳,與死神的10多次約會,沒能讓他后退半步。
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總部和軍區首長對他高超的技藝給予高度評價,稱贊他“開創了某新型裝備海上作戰訓練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