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神功—齊白石藝術展”,炎黃藝術館,2007年。齊白石 紅荷鴛鴦QI BAISHI?MANDARIN AND DUCK“荷花鴛鴦”是齊白石筆下常見的題材,多為祝賀“新婚佳期”所作。白石衰年變法之后,畫風逐步脫離青藤、八大冷逸一路,轉而創出“紅花墨葉”一格,此幅即可為明證。荷葉用大潑墨寫成,酣暢淋漓;荷花花團錦簇,并蒂而生;荷蔭下一對鴛鴦相伴而游,憨態可掬。白石老年曾有短句:“老年心腸,不厭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鴛鴦。”足見畫家對美好和恩愛的由衷追求,本幅題款“同享福祿”,更是意寓美好。《紅荷鴛鴦》是白石老人“衰年變法”之后創作的巨幅作品。齊白石“衰年變法”后的繪畫,逐漸脫離“青藤”、“八大”冷逸的一路,獨創紅花墨葉的雙色花卉與濃淡幾筆蝦、蟹、草蟲,達到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在作品題材上,反“雅”為“俗”,將鄉村瓜果菜蔬、蟈蟈、蝗蟲乃至筢犁、鋤頭等等都拿來入畫。表現手法繼承傳統繪畫,吸收民間藝術的審美趣味,那些原本“粗陋”的草蟲、菜蔬,在齊白石的筆下,呈現出清新疏雅、趣味盎然之格調。其紅花墨葉、兼工帶寫的筆法,干凈中透出老辣,簡約中蘊含渾厚。此幅《紅荷鴛鴦》即白石老人“紅花墨葉”風格的代表。畫面以荷花、鴛鴦為題材,以紅描花,以墨點葉。濃艷的紅色花團、變化中的墨色荷葉和水中一對相依相伴的鴛鴦遙相呼應。整個畫面布局合理,筆法簡練揮灑自如。信筆所至使滿幅畫卷充溢著一種盎然生機。作品集中體現了白石老人創作禽鳥類作品的藝術天賦,為精益之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