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幅對聯(lián):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那段時間,林則徐作風強硬、剛正廉潔,不收錢不收禮,直奔鴉片而去,成為了后世子孫學習的楷模,但少有人知的是,禁煙后的林則徐卻過得十分凄慘。
不過,一個擁有生命格局的人,又怎會被生活的困苦所埋沒。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為了給列強一個交代,慈禧與道光合計一番,將林則徐發(fā)放到新疆去了。
跌跌撞撞來到邊疆的林則徐,蓬頭垢面,衣衫襤褸。
修正一番后,他重拾心情,親自走遍了南疆庫車、阿克蘇、葉爾羌等地勘察,行程長達三萬里。
凡是他走過的地方,水利便通、農(nóng)業(yè)興旺。
閑暇之余,他繪制了國家的邊疆地圖,上書啟奏,建議兵農(nóng)合一,警惕沙俄的威脅。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則徐被重新啟用,任職陜甘總督,次年轉(zhuǎn)任陜西巡撫。
這,就是一個生命的格局。
一個有格局的生命往往會有博大的精神和寬容的胸襟,懂得將悲痛與怨恨拋在身后。
而格局小的人,對于一件事越是在意,仇恨便會越多。
最后,它堵住的不僅是你前進的道路,還可能是你送命的因由。
心大了,世界也就大了。
曾國藩說:'成大事者,首重格局。'
世人都說,'左工眼里無曾國藩,曾公眼里有左宗棠。'
面對比自己強出一點的人,曾國藩不自卑不詆毀不嫉妒。
一般人不愿意看競爭對手的優(yōu)點,曾國藩卻特別善于發(fā)現(xiàn)競爭對手的優(yōu)點。
他多次檢查自己如何不如左宗棠,如何不如自己的幕僚,通過別人的優(yōu)點去自我反省。
這個人的格局是真的大,不愧被后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才華一般,能夠取得如此成就,關(guān)鍵在于他的格局。
凡辦大事,以才為輔,以識為主。
大格局是一種境界,一種姿態(tài),一種品性。
放大自己的人生格局,放下該放下的事。
敞開心胸,學會直面問題,嘗試用寬闊的胸襟去武裝自己。
當內(nèi)心足夠強大,閱歷足夠豐富,格局就可以大到撐起自己的“野心”。
有一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
一個人的命運大多取決于他的格局,格局大了,未來的路才能寬。
一男子因孩子坐公交車的1塊錢和司機爭辯了一路且耿耿于懷,他的格局就值1塊錢。
一個乞丐,對穿著華麗衣物的路人毫無感覺,卻嫉妒比自己乞討得多的乞丐,這個人估計一直就是個乞丐了。
三個工人在工地砌墻,有人問他們在干嘛?第一個人沒好氣說:砌墻,你沒看到嗎?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
10年后,第一個人仍在砌墻,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于丹說得好:成長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自己給自己建立生命格局。
生命格局越大的人,看得越高、越遠、越長久。
瞄準的目標不一樣,得到的結(jié)果自然不同,他們?yōu)樽约旱纳x予了不同的能量。
正所謂,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懷,大格局才大有作為。
你從80樓往下看,滿城風景,盡收眼底;而你從二樓往下看,滿地垃圾。
不同的樓層,會有不同的景色。人也一樣,當我們達到不同的高度,就會有不一樣的格局和視野。
正如一句話所說:'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jié)局。'
只有視野寬闊的人,才能看到更加美好的未來,看到灑落在生活中的點點星光。
當一個人學會放下眼前的雞毛蒜皮,那么眼前的苦難都會成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讓你越走越高。
生命的過程,就是不斷修煉、放大自我人生格局的過程。
這里是三立書會【國學】第12期。
讀古典文學,提高文學修養(yǎng)。
流淌在血脈里的國學,
遲早會在某一個瞬間,讓你豁然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