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則
為認真執行有關法律、法規、條例,結合本礦的實際,為保證本礦安全投入的有效實施,特制定本辦法。
二、安全管理目標
礦安全生產遵循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指導思想,通過對危險源的事先識別和分析,制訂相應的防范措施,并通過必要的經費投入來消除安全隱患,質量、安全事故0起、職工負傷率不超過3‰。職業病發率0起、危險部位安全防護達標率、隱患整改率100%,員工安全教育率90%,主要人員安全教育率100%杜絕死亡事故及二級以上的非傷亡事故,避免重傷事故,控制重傷事故在6‰以下,實現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順利達標,確保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
三、安全生產經費用途
礦根據有關規定,并結合本礦的具體情況,安排并投入相應數量的安全生產經費。安全生產經費主要用途比例如下:
1、完善、改造和維護安全防護設備、設施支出等占55%。
(1)危險部位的防護、安全生產適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推廣應用。
(2)礦井主要通風設施的更新和改造。
(3)安全警示、警告標示、標牌及安全宣傳欄等購買、制作、安裝及維修、維護。
(4)特種設備、壓力容器、避雷設施、大型施工機械、支架等檢測檢驗、設備維修養護。
(5)完善和改造礦井機電系統的安全防護設施、檢測設施。設備。
(6)完善和改造礦井防滅火,防治水。
(7)完善和改造礦井“六大系統”。
(8)完善和改造礦井運輸系統的安全防護設備設施。
(9)安全生產檢查,評價,咨詢,標準化建設。
(10)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
(11)開展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評估,監控和整改。
(12)其它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
2、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物品支出,占20%。
(1)各種應急救援設備及器材,救生衣,圈,急救藥箱及器材。
(2)安全帽、保險帶、手套、雨鞋、口罩等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
(3)其他專門為應急救援所需而準備的物資、專用設備、工具。
3、安全生產檢查與評價支出占5%。
(1)日常安全生產檢查、評估。
(1)聘請專家參與安全檢查和評價。
4、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的評估、整改、監控支出占10%
(1)對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進行辨別、評估、整改、監控。
(2)爆破物、放射性物品儲存、使用、防護。
(3)對有重大危險因素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咨詢。
5、安全技能培訓及進行應急救援演練支出占5%。
(1)“三類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
(2)礦內部組織的安全知識培訓教育。
(3)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6、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高危險的人員辦理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或個人意外傷害保險;職業病防治、工傷保險、醫療保險所需費用,不在安全費用中列支)占5%。
(1)召開安全生產專題會議等相關活動。
(2)舉辦安全生產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技能比賽等活動。
(3)安全經驗交流、現場觀摩。
(4)購置、編印安全生產書籍、刊物、影象資料。
(5)配備給專職安全員使用的相機、電腦等物品。
(6)安全生產獎勵費用:發給專職安全員工資以外的安全目標考核獎勵,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個人、集體的獎勵。
四、安全保證體系
為了做到安全施工,在礦主要領導的直接領導下,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負責本礦的安全工作。
五、安全管理制度
1、堅決貫徹執行國家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切實做好現場施工管理工作,材料設備應堆放整齊。
3、安全“三寶”必須堅持貫徹使用,并經常檢查與督促。
4、加強冬、雨季施工管理,現場應采取防滑措施。
5、電工、電焊工、絞車司機,信號工,把鉤工,爆破工等,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經考試合格領到操作證后,方可獨立操作。
6、,堅決貫徹安全防護措施,進入井下必須落實“三戴”“三嚴禁”。
7、為了加強安全生產貫徹“強化管理、落實責任、嚴肅法規、消滅違章”的要求,根據本礦具體情況,實行每周召開一次班組安全例會,進行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檢查,實行隱患排查制度,對查出的隱患要及時整改,實現閉合管理。
六、安全責任制度
根據“誰負責生產誰負責安全”的原則,針對本礦的實際情況,建立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責任落實到人,各項經濟承包有明確的安全指標和包括獎懲辦法在內的保證措施,總、分包之間必須簽訂安全生產協議書。
1、礦 長:對整個安全管理工作總負責。
2、總 工:負責組織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和審核。
3、安監礦長:安全技術的交底和安全培訓教育工作,對施工現場安全檢查。
4、副礦長:負責分部管轄施工范圍的安全生產,負責貫徹落實各項安全技術措施。
5、專職安全員:負責安全管理和監督檢查。
6、安全組織體制必須與安全體制相一致,是保證安全生產必不可少的部分。各專業人員有安全職責,責任制整體,形成一個責任分明的安全工作網絡。